圍棋博弈的過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充滿著對立統一、強弱變化的道理,如大小、先後、攻守、取捨等。唐代棋手王積薪將一系列博弈中的智慧總結成「圍棋十訣」,傳諸於世,一說是宋代劉仲甫所著。而最早的文字見於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史稱「十訣」,言傳至今已有千年,對我們的人生是一種有益的借鑑。
圍棋第一訣《不得貪勝》
【棋理解析】:人生如棋,首先要去除貪念。圍棋盤開始是空的,如同人之初就像一張白紙。隨著第一手棋的落子便開始譜寫人生。在棋盤上如果貪勝,就會失去平常心,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些許順其自然、高山流水般的恬闊。
【人生借鑑】: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正所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有了貪念,目標再遠大,卻沒有腳踏實地的行動,願望終難實現。
圍棋第二訣《入界宜緩》
【棋理解析】:入界宜緩,是指進入對手的領地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如果時機不成熟,則需要緩一緩,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則當機立斷,是講一個「度」的問題。
【人生借鑑】:如果生活或者工作中別人比你強,那你就要認真地向別人學習,不斷儲備、積累知識與經驗才能達成突破,才可以和對手進行競爭。低調做人就是這個道理,要知道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圍棋第三訣《攻彼顧我》
【棋理解析】:攻彼顧我,在進攻對手的時候不要忘記自身的弱點,否則圖一時痛快可能會把自身的弱點暴露無遺,最後被對手抓住機會反擊而功敗垂成。這裡講的是攻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人生借鑑】:做事一定要穩重,聖人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攻擊別人的時候必然會遭到對手的強烈反抗,從而暴露自己的缺陷,只有通過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使能力達到新的高度。
圍棋第四訣《棄子爭先》
【棋理解析】:棄子爭先,就是捨棄掉一小部分棋子並爭取先手,而在別處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是利益與效率轉換的問題。當個別棋子比較危險,對手實施打擊的時候,我們要及時轉換思路,從全局出發,及時捨棄,佔得先機,爭取高效率的行棋並取得利益。
【人生借鑑】:當認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對的時候,或當前局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要及時調整思路並選擇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要拘泥於小節而失掉大勢。萬不可一葉障目,看不到更好的前途。
圍棋第五訣《舍小就大》
【棋理解析】:舍小就大,這是選擇的問題。當你有兩塊棋都遇到危險,應該捨棄掉小的而保住大的。這樣才能保存實力博取最後的勝利。
【人生借鑑】:人的一生中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並且會無法兼顧,這時候取捨就成為關鍵。一子不舍,一樣不丟是常人思維的通病,不懂舍(棄),就不懂得(到),不破不立也是這個道理。須知捨棄小部分利益,正是為了輕裝上陣,去博取更大的成功。
圍棋第六訣《逢危須棄》
【棋理解析】:逢危須棄,這也是選擇的問題。遇到了危險就不要再堅持,趕快棄掉,及時止損,再徐圖進取。
【人生借鑑】:俗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守住自己當前所擁有的,就有再次崛起、翻身的機會。
圍棋第棋七訣《慎勿輕速》
【棋理解析】:慎勿輕速,這裡講的是行棋速度的問題。行棋講求效率是對的,但未必思慮周全,正所謂欲速則不達。追求效率的同時要採取謹慎的態度方能事半功倍。
【人生借鑑】:因此做事要仔細斟酌,不要盲目圖快,紮實地把握每個環節,才能有質量地完成一件事,這才是高效率的真諦。
圍棋第八訣《動須相應》
【棋理解析】:動須相應,這是時機選擇的問題。當條件不滿足的時候不要輕舉妄動,等待周邊有支援的情況下再動手不遲。
【人生借鑑】:在工作與學習中也是一樣,不要單幹、蠻幹,對事情的發展要做好規劃,對每一個步驟做好細節的研判,把一系列的決定整理成一套「組合拳」,才能有效地出擊。
圍棋第九訣《彼強自保》
【棋理解析】:彼強自保,這是對待強弱的問題。在別人的勢力範圍內或優勢兵力面前用強,只能是自取滅亡,這時要加強自我保護,以防禦為主,加強自我的同時也等同於消耗對手的優勢(讓對方的優勢無從發揮)。
【人生借鑑】:在現實生活中要加強自身修養,增強自身能力,保存實力、積累能力,才能厚積薄發。通過不斷創造條件,滿足了和對手競爭的條件,再選擇適當時機給競爭對手以致命一擊。
圍棋第十訣《勢孤取和》
【棋理解析】:勢孤取和,這是對待厚薄的問題。在圍棋中得到實地就必然喪失外勢,二者不可兼得。在對手強大的勢力範圍內要本著求和的態度,不能蠻幹。可以選擇慢慢接近的侵消手段,將對手的優勢逐漸化為無形;或者攻擊對手的其它弱棋使自己周圍的子效變強,通過勢力的逐步接近從而求得對決的條件。
【人生借鑑】:現實生活中實力高於我們的人比比皆是,要學會忍耐,求得一時的和平,韜光養晦,慢慢加強自身才能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