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他人獲得獎勵 賺錢類App拉人頭攢金幣涉嫌傳銷

2021-01-19 中國網
邀請他人獲得獎勵 賺錢類App拉人頭攢金幣涉嫌傳銷

2019-08-09 14:38:51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韓丹東 姜珊

| 字號:

A+

A-

近日,媒體報導了賺錢類App的違法亂象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了解,目前多個手機App以能賺錢為噱頭吸引用戶,其應用類型包括新聞閱讀、影音播放、教育培訓、輸入法、健康運動等,有些App的下載量甚至超過千萬次。但此類App的利潤來源並不明確,有專業人士稱,很多App是通過設置套路玩法來實現盈利,打法律擦邊球,甚至逾越了法律紅線。日前,《法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賺錢軟體每天籤到

邀請他人獲得獎勵

北京市民張麗(化名)專職在家帶娃,空閒時喜歡玩一款賺錢類App。

她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最初這個App是用來購物,因為上面的東西可以和別人拼單購買,價格會便宜很多,所以一直在用。「後來發現每天可以領紅包,還有養小動物等許多功能,想著反正每天都會瀏覽這個軟體,那為什麼不順便賺點錢呢?」

據張麗介紹,這款軟體的賺錢方式主要是每天籤到,一天可以籤到4次,而且同時還可以搶紅包,得到的錢會存在自己的帳戶餘額裡,但是不能提現。當餘額達到50元時,可以選購App中任意超過50元的商品,然後在付款時用餘額抵扣。不過餘額低於50元時不能抵扣,所以要堅持用,攢夠餘額才行。

而天津某服裝店店主劉偉(化名)使用的某款賺錢類App連額度限制都沒有。「最初因為一名顧客推薦而使用了這款軟體,他給了我一個邀請連結,點開連結就有下載地址,然後註冊輸入邀請碼就可以使用。」劉偉說。

劉偉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在這款App裡只需要看看新聞、視頻等,就可以完成任務獲得金幣,不過需要看夠一定的時間才行。此外,完成每日任務也能獲得金幣。一萬金幣等於一元錢,沒有提現額度。

「獎勵最高的是邀請別人加入你的團隊,邀請成功就會獲得獎勵,而且只要這個團隊裡的任何一位成員使用App看視頻、看新聞,邀請人都可以得到分成。」劉偉說,因為他邀請過很多朋友和顧客下載這款軟體,而且經常使用,所以他一個月可以賺幾十元甚至幾百元,但遠遠達不到廣告上說的那麼可觀的收益。

「我一直堅持用主要是因為好友多,而且這個App沒有最低提現額度,操作簡單,還可以打發無聊時間。不過越到後面,獲得金幣的數量也逐漸變少,最後需要好長時間才能獲得金幣。」劉偉說。

北京某高校大二學生於仙(化名)也在用一款賺錢類App打發時間。據了解,她是在玩遊戲的時候,通過彈窗廣告接觸到的這款App。

於仙介紹說,當時出於好奇就下載了,註冊之後發現這款App是通過玩遊戲、讀新聞來賺取金幣,獲得的金幣自動會轉化成人民幣,然後可以提現。「不過用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款App上的遊戲不是很有意思,而且新聞也比較無趣,雖然種類多,但是大多是過時的或者沒有意義的新聞。但即便如此,我還是沒有放棄,因為邀請新人也可以獲得收益,所以我就一邊邀請同學一邊自己玩,慢慢積攢金幣。」

後來,於仙只提現了一次便卸載了這款App。原來,她在提現的時候發現,每次提現都要收取20%至30%的稅費。「辛辛苦苦刷幾天,拉了好多人賺來的金幣,就這樣被扣沒了,而且後面給的金幣越來越少。」於仙說。

相關立法明顯滯後

涉嫌違反多項法律

「目前我國關於網絡App方面的立法還處於相對滯後的情況,針對很多網絡行為無法追究相應的責任,而且網絡取證也存在一定的困難性,導致利用網絡App犯罪相對容易。」上海恆衍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王豔輝告訴《法制日報》記者,賺錢類App利用目前的法律空白,為了獲取利益而打法律的擦邊球,滋生了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其中,通過拉人頭來獲取收益,算不算傳銷?據王豔輝介紹,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發展人員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根據我的了解,目前很多賺錢類App都是以提高活躍度為名,要求參與者拉攏更多的人參與,以獲取相應的利益,這種模式與傳銷的模式是高度一致的。」王豔輝認為,一般參與者涉嫌傳銷,而組織策劃者則有可能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王豔輝說,目前市面上的賺錢類App除了涉嫌傳銷外,有一些App以區塊鏈作為噱頭,煽動用戶購買或通過拉人頭的方式獲得虛擬貨幣,這種行為可能會涉及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詐騙等犯罪;一些閱讀、播放類App,很多內容存在色情、暴力等低俗因素,甚至包含一些賣淫信息,傳播這些內容可能涉及傳播淫穢物品罪、介紹賣淫罪等;另外,這些App在註冊時都會要求用戶填寫詳細的身份資料和銀行卡、支付寶等信息,App的所有者可能通過販賣用戶信息獲取利益,這樣則可能會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

在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法律系副主任鄭寧看來:「如果賺錢類App鼓勵用戶拉人頭發展下線,則涉嫌傳銷;商業模式不公開,還侵犯了用戶知情權。」

鄭寧認為,根據《網絡安全法》規定,收集個人信息需要遵循正當、必要、合法原則,賺錢類App過度收集用戶敏感信息,並非法向他人提供,涉嫌侵害個人信息,嚴重的可能構成刑法第253條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此外,還會構成廣告法上的虛假宣傳。

談及對賺錢類App的整治和規範問題,鄭寧建議,網信部門和公安機關應加大打擊力度,行業協會要加強行業自律,而App應用市場也應該加強審查。

在王豔輝看來,整治賺錢類App滋生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針對目前的網絡活動進行相關的立法,使得犯罪發生的時候能夠有法可依;二是網絡監管部門應當對這類App嚴加監控,從申請到運營過程中的合法性都應當嚴格審查,如果有違法犯罪行為應當嚴肅處理。

那麼,個人應該如何做呢?鄭寧認為,首先要保持理性,避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對於要交納一定經費,或者要推薦給他人才能掙錢的App更應當謹慎;其次要積極維權,發現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應當向網信主管部門或公安部門舉報。

王豔輝建議,用戶應當時刻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要被小恩小惠蒙蔽雙眼,在此前提下可以使上當受騙的概率大大降低。此外,在選擇App時儘量挑選正規的、有相關資質類型的,對於需要投資的應當持謹慎態度,個人信息、財產權利受到侵害時要通過法律途徑維權。「一旦涉及到推薦他人可以獲取高額回報、或者涉及色情、暴力、賭博等違法信息的應當及時舉報,避免因貪圖小利而成為犯罪分子的幫兇。」(韓丹東 姜珊)

相關焦點

  • 「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傳銷與非法集資被查
    來源:央廣網原標題:「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傳銷、非法集資被查「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傳銷、非法集資被查據中國之聲報導,前兩天我們的節目裡探討過「每天走一萬步」的事。且不說它對健康到底有沒有益處,至少說明走路這件事多多少少已經成為了流行趨勢。何況就算不去刻意攢步數,日常生活當中誰也離不開走路。
  • 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被調查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被調查只要每天走夠4000步,每月就至少能賺200元,而且上不封頂。這聽起來是不是很不錯呢?去年下半年起,號稱走路就可以賺錢的手機軟體突然之間風靡起來,還曾一度登上App市場生活類第一的位置。
  • 趣步涉嫌傳銷被查,「躺賺」APP真的可以躺賺嗎?
    早在今年3月,有消息稱趣步的「跑步賺錢」以及「拉人頭」的獲新方式實為變相「傳銷」,同時部分擁有平臺獎勵的用戶提現兌換渠道受阻。目前趣步APP還在立案調查中。張瑜直言,打著運動健康旗號的趣步APP也並沒有讓她真正動起來,她使用趣步APP只是為了賺錢。「原來是20天就能攢一個糖果,現在是50天才能攢一個糖果」。張瑜口中的「糖果」存在於趣步APP中,用戶利用趣步APP「賺錢」的方式是通過運動產生的步數獲得「糖果」,同時老用戶可以通過拉新的方式「升級」,以便更容易地獲得糖果。
  • 社交電商蜜源APP承認違規收集個人信息 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成為運營專員「拿無限」佣金據了解,蜜源app將用戶分為vip和運營專員。普通用戶只要註冊即可成為vip。12月7日,時代數據登錄蜜源app,在其首頁的「賺錢計劃」欄目中了解到,vip所享的權益包括邀請好友(好友下單可享8.74%獎勵),自購賺傭(自購/分享下單賺傭100%)等,而如果vip升級運營專員,可獲得權益即可升級。
  • 看似「薅羊毛」,其實被收割,賺錢類APP真的賺錢嗎?
    獎勵的金幣不大穩定,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很多網友都在吐槽,現在的金幣沒有,剛下載的時候獎勵多了。刷寶APP也像其他的賺錢APP一樣,可以通過做下日常任務來賺取金幣的獎勵。比如說籤到,開啟寶箱,分享視頻,曬收入等等。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金幣的獎勵。新人還可以通過完成新人任務來獲得金幣獎勵,比如說完善身份信息,首次提現,新人獎勵等等。
  • 拉人頭、無限層級、躺賺佣金:好省APP如何讓你掉進網絡傳銷陷阱
    如此直接的廣告語,還有大佬背書,難免會讓部分人對這個名為好省的app產生興趣,但是這背後,卻是一個類傳銷的網絡騙局。3月14日,一位網友在黑貓投訴上,投訴了一個名為好省app的平臺。這位網友表示,自己被拉進了好省推銷的微信群,群裡謊稱說好省是阿里巴巴投資,還可以發展「合伙人」,無限層級,躺賺千萬,非常玄乎!
  • 國際商友圈俱樂部拉人頭涉嫌傳銷 拉100個人可分100萬
    (負責人在洗腦)近日,多地市民向非凡產經網爆料稱,一個名叫「國際商友圈俱樂部」的組織正大肆拉人頭涉嫌傳銷,非凡產經網就此進行了調查。「國際商友圈俱樂部」的運營主體是內蒙古商友圈國際網絡傳媒有限公司,該公司對創始人的吹噓可謂驚人,鼓吹其創始人受到《消費資本論》的啟發,創造的「《消費股權無限合伙人機制》和《原始股等量恆定發行機制》為全球首創 」。
  • 在微信、QQ群拉人頭發展下線獲利……警惕社交電商觸碰傳銷紅線
    但「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有的社交電商盈利重點不是實際的商品或服務,而是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收取人頭費等獲利,與傳銷行為相似,遭到消費者、專家等多方質疑,多地監管部門也對一些涉嫌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  記者下載多款APP進行測試,發現大多數APP需要提供邀請人手機號或邀請碼才可註冊,註冊成功後會彈出宣傳頁面,宣稱每天分享連結保底能賺三四十元、邀請好友每次得10元等。不過,當記者嘗試邀請了一位好友後卻發現,僅獲得平臺的「金幣」,而宣稱的現金則需要發展下線並讓下線購買商品後才能得到。
  • 群聊拉人頭發展下線獲利?警惕社交電商觸傳銷紅線
    但「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有的社交電商盈利重點不是實際的商品或服務,而是通過拉人頭發展下線、收取人頭費等獲利,與傳銷行為相似,遭到消費者、專家等多方質疑,多地監管部門也對一些涉嫌違法行為進行了查處。記者下載多款APP進行測試,發現大多數APP需要提供邀請人手機號或邀請碼才可註冊,註冊成功後會彈出宣傳頁面,宣稱每天分享連結保底能賺三四十元、邀請好友每次得10元等。不過,當記者嘗試邀請了一位好友後卻發現,僅獲得平臺的「金幣」,而宣稱的現金則需要發展下線並讓下線購買商品後才能得到。
  • 「走路、打字、看廣告……賺錢」 能賺錢的App背後藏著什麼貓膩?
    文/蘇州日報因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曾經擁有大量用戶和廣泛影響的趣步App被警方立案調查。「趣步」曾號稱在不投資、不推廣情況下,用戶每天只需走三四千步,一個月就能掙一兩百元;如果參與投資和推廣發展團隊,即所謂「拉人頭」,月入甚至可以數千元乃至十幾萬元。
  • 涉嫌傳銷被立案調查 「走路就能賺錢」的趣步已人去樓空
    《科創板日報》(長沙,記者李擁軍)16日訊,以「走路就能賺錢」為噱頭,號稱3000萬用戶選擇的趣步APP,9月被長沙市工商部門以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立案調查。變了味的「糖果」記者印象中,通過走路來賺錢的是當年語文課本名篇《挑山工》。不同於汗流浹背的泰山挑山工,去年6月上線推廣的趣步APP,打著「讓汗水不白流」的口號,一度迅速登上生活方式類app下載排行榜前列。趣步稱,用戶的運動步數計算出糖果,用糖果來趣步平臺兌換商品,從而實現每天走路即可輕鬆賺錢。
  • 躺著就能賺錢的遊戲,可能涉嫌傳銷行為,分紅犬你得到了嗎
    躺著就能賺錢的遊戲,可能涉嫌傳銷行為,分紅犬你得到了嗎最近經常有朋友問我其中就有一款養成類遊戲,合成動物,越高級賺的錢越多,躺在家中賺百元,你敢信?操作非常簡單,就是無腦看各種軟體推廣視頻,看完視頻就可以領到金幣,領到金幣就可以升級狗。和當時淘寶雙十一的合成貓一樣的玩法,屬於模仿雙十一的玩法。兩隻1級和成2級,兩隻2級合成3級,這種幾何倍數增長之後,想要養到37級或者38級真的需要很久的時間。
  • 走路就能賺錢?趣步APP涉嫌網絡傳銷被查
    新京報訊 10月15日,新京報記者查閱長沙市政府網站顯示,長沙市經開區在市民信箱中明確回應市民,趣步公司及趣步項目涉嫌網絡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長沙市工商局經開區已立案調查。據官網顯示趣步APP標語為「讓汗水不白流」,事實上,趣步APP是一款以」走路賺錢為噱頭的APP,用戶可以用運動步數在趣步APP上換購商品、提取現金。趣步公司官網顯示,趣步是一家立足運動健康領域,開發並運營趣步APP及網絡商城的網際網路企業,公司成立於2018年,擁有60餘名員工,同時擁有3000萬以上的用戶,與1萬以上的線下店鋪有合作。
  • 娃哈哈妙眠被指涉嫌傳銷 代理「拉人頭」月收百萬
    招商100%賺錢,沒有虧損風險。」潘東說。「我主要做的就是招商,賣不賣產品無所謂。」劉浩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選擇加入娃哈哈妙眠,看中的正是通過不斷招商拉新,擴充帶領團隊,收繳新代理組團隊來賺錢,「在招商現場,很多人交錢都是衝動型」。
  • 「賺錢APP」,圈你沒商量
    這幾天,除了吃飯、睡覺,胡友凱的心思都用在了手機上,因為他「迷」上了一款賺錢APP軟體,只要「做任務」就能掙到錢。「掛機10分鐘提現幾十元」「首次註冊獎勵38元」……賺錢類APP的廣告在一些視頻平臺頻頻出現。這些APP以現金補貼鼓勵用戶註冊、閱讀、邀請好友,吸引了不少用戶下載安裝。
  • 蜜源APP團隊佣金可拿無限代?多層次計酬是涉嫌傳銷發展的核心
    2.代理佣金 代理佣金很好理解,舉例:你是代理商A,你名下的用戶B通過APP繳納299代理費升級成代理B,你獲得119.6元的獎勵,這是一級代理佣金;代理B又推薦她的用戶C成為代理,你可以得到29.9元的獎勵,這是二級代理佣金。
  • 「打卡賺錢」的APP是怎樣套路你的
    打卡類APP蓬勃發展的背後涉嫌傳銷、詐騙多種違法行為此類「打卡賺錢類APP」近幾年來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與遊戲和新聞資訊等元素相結合,還衍生出了多種「答題賺錢」、「玩遊戲賺錢」、「搜索賺錢」、「看新聞賺錢
  • 人民日報海外版:切莫輕信趣頭條、微鯉等APP「看新聞能賺錢」套路
    不少APP採用「第一次註冊獎勵」吸引用戶點擊下載,而用戶在初期獲利嘗到甜頭後,又會在「成功推薦親朋好友得獎勵」的誘惑下向他人介紹,這些都加速了此類APP傳播。費時費力提現難下載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賺錢呢?一些用戶使用後才發現,所謂的「賺錢」並沒有那麼容易,絕非簡單看看新聞。
  • 刷視頻、走路、打字都能掙錢 "賺錢"APP真能賺錢嗎?
    據中國之聲報導:刷新聞可以賺零花錢,看視頻可以攢積分兌換商品,連走路也可以賺錢……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一些聲稱可以賺錢的手機APP,並且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下載安裝。  中國之聲記者調查發現,賺錢只是個幌子。不少用戶吐槽,獲得的回報與付出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
  • 斑馬會員被質疑涉嫌傳銷的背後
    但是,一些社交電商營銷中通過「拉人頭」、「多層級計酬」來裂變新客戶,被質疑有變相傳銷之嫌。如果沒有約束地野蠻增長,過度「透支」用戶信任,對行業健康發展無疑是傷害。近來,社交電商「斑馬會員」就因其營銷模式涉嫌傳銷不斷受到質疑,也引起中國質量新聞網的高度關注。裂變式發展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