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斤八兩」,老祖宗為何定16兩為1斤?商人們都明白了就好
我們都聽過「半斤八兩」這個成語,意思是彼此一樣、不分上下,那問題來了:半斤和八兩怎麼會一樣呢?
其實,這跟古人對於重量單位的設定有關。在古代, 1斤等於16兩,半斤自然等於8兩。
對比今天流行的十進位、二進位,我們老祖宗為什麼會制定這麼奇怪的十六進位呢?
原來,這跟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 「天人合一」的觀念有關。
古人最早發現北半球天空有7顆亮星,排列很像量米或舀酒所用的鬥,而且鬥柄的方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故命名為「北鬥七星」。再後來,人們又發現了「南鬥六星」。
另外,在古代神話體系裡面,還有3顆非常有名的星星,那就是福、祿、壽三星。這三位神仙在《西遊記》裡面也出過場,大家有印象吧?
就這樣,北鬥、南鬥的13顆星加上福、祿、壽3顆星,一共是16顆有名有姓的星星了。古人在設計物品稱重方法的時候,就把這16顆星作為標準,把1斤定為16兩,同時寓意人間的生、死、福、祿、壽。
舊時十六兩制的秤,秤桿上有一個一個的金屬小圓點,作為計量的標誌,這個就叫「秤星」,每個星都代表一個星宿。
秤星要麼是黃色,要麼是白色,這既象徵了金和銀,同時也比喻做生意要光明正大、明明白白。秤星絕對不能用黑色,否則就是「黑心」。黑心商人是要減損陰德的。
按古人的說法,商人賣東西,少一兩就要「損福」,少二兩則「傷祿」,少三兩直接「折壽」。
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做生意賺錢是好事,但不能昧了良心,否則天地不容。
古人希望通過這樣一個規則或者說文化體系的建立,規範商人的行為,杜絕「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等不良現象。
在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商業社會,為了適應時代需要,很多規矩都可以改,但老祖宗倡導的「天人合一」的人文思想不能丟。如果我們所有的商家都能明白「半斤八兩」的本來含義,誠信經營,公平交易,我們這個世界一定會更美好,不是嗎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更多文章:
此地居民說漢語寫漢字用人民幣,儼然中國縣城,實際並不屬於中國
鬼谷子:社交不善言辭?記住這3個要點,照樣讓你左右逢源!
一本比《周易》更神秘的古書,被封禁兩千多年,幾乎沒人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