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拘留了11萬日裔美國人,在這期間飽受虐待

2020-12-23 排頭武備庫

二戰時,日本為了爭取在東亞地區的戰爭主動權,決定向美國珍珠港軍事基地發動偷襲,此戰大獲全勝,美軍傷亡慘重,珍珠港事件之後,為了杜絕再發生此類事情,也為了報復日本政府。根據環球網報導,當時美國拘留了國內的11萬名日裔美國人,將他們驅趕出自己原本的住所,統一安頓在一起,而在這期間,這些日本人也飽受虐待。

因為珍珠港位於美國夏威夷地區,而這裡也聚集了大量的日裔美國人,羅斯福害怕這些日本人都是珍珠港事件的幕後推手,就下令將這些日裔分散安置到美國國內的其他幾個拘留營當中。而這些所謂的拘留營條件非常惡劣,比監獄還要差勁,據當時的一些資料記載,有的其實就是一些空置的馬棚之類,臭氣衝天,不擋風也不擋雨,吃飯洗澡都是露天進行,生活物資也都要排隊領取,不僅如此,拘留營的外圍還設置了一道道鐵絲網,防止有人逃出去,這段日子直到二戰結束才終止。

其實美國人的擔心完全是有必要的,因為二戰時期日本政府本來就非常喜歡培養大批間諜進入敵方陣營,而珍珠港事件的確是太過慘烈,美國人不能放鬆警惕,其實誰都知道,這群日裔裡面肯定有絕大部分人是無辜的,但在不知道到底誰是間諜的情況下,把所有人都關著才是最穩妥的做法,畢竟誰都不知道他們是不是在籌劃著下一場「珍珠港偷襲」。

而拘留他們的這個決定,不僅僅是羅斯福一人的想法,全美人民在珍珠港事件之後都對身邊的日裔美國人產生了極大的排斥和恐懼心理,很多商店不接受日裔進門購物,餐廳也拒絕日裔用餐,甚至連加油站也不願意給日裔加油。而這些日裔也是有點自知之明的,自發地想要一起搬離夏威夷地區,到美國其他地方生活,然而美國其他各州都拒絕他們的到來,這樣一來,也就促使了羅斯福做出將所有日裔關到拘留營的決定。

由此看來,羅斯福似乎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畢竟他已經最大程度的保護了美國公民,但美國國內還是有部分人認為拘留營的存在是錯誤的,是對人權的極大侮辱。一直到1983年,一份針對戰時美國關押全部日裔美國人的調查開始了,但美國軍方有意隱藏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在調查得出的某些報告中可以看出,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政府寫的是可以對特定的有間諜嫌疑的日裔進行關押,不需要對所有的日裔美國人進行相同的決定,但事實並不是這樣。二戰結束之後,這些日裔也自然的被釋放,回到以前生活的地方,與此同時,大家也開始對自己在拘留營裡受到的迫害進行抗議,很多美國人也紛紛加入到他們的陣營,在多方壓力之下,198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裡根不得為當年的錯誤進行道歉,並承諾對還未離世的拘留營倖存者給予補償金。

不過,這種傷害也讓日裔難以忘卻。其實,最讓他們無法忘記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折磨。還有心理上的,若當時被確認為間諜,那他們就要面臨死亡的威脅。所以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著想,他們斷絕了與所有日本親戚的來往,也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接受美式教育,並且每天早上都要起來發誓效忠美國。

相關焦點

  • 日裔美國人的拘留營血淚史:在「兩個祖國」間掙扎
    近14萬日本移民與日裔美國人被迫遷徙至各個「拘留營」。(美聯社)參考消息網2月16日報導 臺灣聯合新聞網2月12日刊登題為《掙扎的「兩個祖國」:日裔美國人拘留營的黑歷史》文章,文章摘編如下:湯姆是一個出生於美國的日裔美國人,一輩子只開福特車。並不是因為他是福特的死忠粉絲,或者他認為日本車性能不好。
  • 美國聖荷西民眾紀念二戰期間日裔美國人遭關押事件
    當地時間2月16日,民眾在美國北加州聖荷西以太和鼓表演、點亮蠟燭等方式,紀念二戰期間日本移民以及日裔美國人遭受美國政府關押事件,並以此倡導移民權益,呼籲人們關注美國現行的邊境政策,表達「歷史不再重演」的願望。
  • 珍珠港事件後,日裔美國人遭遇了什麼? | 短史記
    圖:「安置所」內的日裔居民排隊領取物資對日裔的管制,與珍珠港事件直接相關。麥克阿瑟率軍佔領日本後,曾清算過一些Nisei的叛國行為。⑤但這種擔憂,經由媒體、加州政府及軍方的宣傳,被嚴重地擴大化,結果引發了美國民眾對「日本鬼」(當時流行的對日裔的稱呼)的強烈恐懼與排斥——儘管這些日裔大多已在美國生活多年,且過半數(約為7萬左右)早已是美國國籍(很多人實際上是在美國出生的)。
  • 二戰時期的日裔美國人,在美國都經歷了什麼
    戰前,日本在夏威夷的領事館在日本僑民提供的信息幫助下,搞清楚了珍珠港的美軍重要目標位置和活動情況。日本還在加州日裔社區內建立代號為「橘」的間諜網。美國反間諜機構很早就注意到日裔社區與日本情報機關的反常往來。當珍珠港事件發生後,加州的「橘」間諜網就被FBI一網打盡,他們給盟國帶來的損失可以忽略不計。當時還發生了鮮為人知的「尼豪島事件」。
  •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幾十萬日裔美國人何去何從
    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美國政府被狠狠打了臉以後自然是馬上對日本宣戰,正式參加了二戰。雖然羅斯福在二戰剛開始時就意識到德國、日本的野心很大,美國難以置身事外,不過大部分美國人一直覺得戰爭離自己很遠,所以美國的戰備情況並不理想。戰爭突然爆發以後,美國上下也是忙得雞飛狗跳。
  • 二戰期間美國的日裔移民,組成了其陸軍歷史上的「最狠步兵團」
    二戰期間的美國陸軍第422步兵團(442nd Regimental Combat Team)這段歷史,還得從十九世紀的美國開始講起。十九世紀期間,站穩了腳跟的美國一邊蠶食美洲印第安人的土地,一邊大力發展工業及城市建設吸引外來移民。十九世紀中後期,有大量的日本人移居美國,主要居住在西海岸一帶。
  • 二戰時,被強迫遷到集中營的日裔美國人參加美國升旗儀式
    好久沒跟大家分享老照片了,最近忙著寫百家專欄,比較費腦細胞,其他就下意識拖後了。今天,帶給大家一組二戰時期的經典圖片。 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現場濃煙滾滾。圖中是被日軍炸彈和魚雷擊毀西維吉尼亞號戰艦,它在此次襲擊中被擊沉。
  • 尼豪島事件,珍珠港事件的一個小插曲,害慘了海外的日本人
    1941年12月7日,正是星期日,在珍珠港的美國海軍正在享受著日常的假期。就在這一天早晨,日本的350餘架飛機,偷襲了珍珠港,炸毀了在珍珠港停泊的美軍戰船。由於當天美軍休假,準備不及時,造成了2400多名美軍士兵犧牲,1250多人受傷。在事發之後,日本正式向美國遞上宣戰書,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日本將一個龐然大物拖入了戰場。
  • 難懂的日本人,這支日本軍隊營訓「勿忘珍珠港」,卻誓死效忠美國
    至19世紀末,僅在夏威夷的日本人已經達40萬,入籍者達15萬。後來夏威夷被美國滅亡,日本人於是大肆湧入美國大陸。 日本移民的到來使美國人極度緊張,美國人根深蒂固的白人至上觀念,加上排華觀念的遺留、對日本崛起的恐慌,這一切註定讓美國人不會對日本人太友好。
  • 傷亡率高達314%,二戰美軍日裔兵團得到了什麼?
    01 失去自由所謂日裔兵團發生在二戰時期,是在那個時代下日籍美國人無奈可憐的悲慘生活的一個縮影。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過後,美國國內自上而下陷入了一種歇斯底裡的氣氛中無法自拔。當美國人開始向日本進行報復之前,身在美國的日裔無疑首先成了復仇對象。
  • 美國在二戰時對日裔美國人設立集中營
    二戰時期,美國是如何對待日裔美國人的。請注意,是日裔美國人。這些日裔可是堂堂正正擁有美國身份的美國人。 二戰期間,美國頒布一項政策,將日本人後裔強制隔離在集中營裡。被關理由,「合理」懷疑他們有可能是日本間諜。1942年至1945年,大約有11.7萬人被關在集中營,絕大多數人是美國公民身份。
  • 75年前,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命令將日裔美國人送往拘留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那些日本血統的人被疏散到戰爭安置中心。1942年3月23日|第一批抵達在加利福尼亞曼扎納歐文斯山谷建立的日本撤離人員社區。1943年6月21日|美國陸軍工兵部隊建造的住房營房,位於科羅拉多州阿瑪切日裔美國人遷居的拘留中心。每個家庭都有一個20×25英尺的空間,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公共浴室和一個食堂,為每個街區的營房提供服務。
  • 老照片:美籍日裔組成的軍隊,著名的442兵團,黃皮膚的美國軍隊
    【圖為加入美軍陣營的日裔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美軍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日裔美國人。原本在美國他們也過著正常人的生活,不過隨著日本偷襲珍珠港,這些日裔的處境就十分尷尬。美日開戰後,美國在各州建立集中營,將國內的日裔關了進去。
  • 二戰日裔美軍拼死效忠美國:陣亡1/5,700條命換200白人士兵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之後,廣大美國民眾對在美國居住的日本人,表現出強烈的歧視和憤慨,辱罵日本人,抵制日貨,砸爛日本人開的商店,甚至當街毆打日本人。特別是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西雅圖等大城市。
  • 澳大利亞設慰安婦雕像 日裔:此舉侮辱日本僑民
    原標題:澳大利亞設慰安婦雕像 日裔:種族歧視、侮辱日本僑民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李鋒]「最荒唐的投訴」——針對在澳日裔團體以「種族歧視」為由要求拆除安放在雪梨的慰安婦雕像,《澳大利亞人報》給出這樣的評論。英國廣播公司21日稱,這尊身著韓服的少女雕像象徵著二戰期間被日軍摧殘的20萬慰安婦,卻引起日本遊說團體向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投訴。
  • 百人會與日裔美國人聯盟
    在亞裔人口中,華裔人數最多,超過379萬人;其次是菲律賓,約341萬人;另外3個排在前5名的族裔是印度裔319萬人;韓國裔170萬;日裔130萬。不同族裔在美國除了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外,大都保留了自己的族裔傳統,也紛紛成立各種組織代表自己的利益。
  • 表彰華裔女科學家吳健雄 登上美國郵政署2021年新款郵票
    吳健雄從南京中央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先在浙江大學與上海中央研究院擔任助教與研究員,後遠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求學、取得博士學位,長期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任教,也在1954年入籍美國。
  • 美國舉行珍珠港事件75周年紀念活動
    美國舉行珍珠港事件75周年紀念活動 (1/7) "← →"翻頁
  • 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報復轟炸東京,為何日本竟然毫無防備
    珍珠港事件後的1942年4月,美國對日本東京進行了一次報復性的轟炸,並且大獲成功。這次行動計劃是由美國空軍中校杜立特制定,因此被稱為「杜立特空襲」。實際上,為了防止美國人的報復行動,日本早在珍珠港行動之前,就已經將防禦圈設置好了。由於日本和美國隔著太平洋,轟炸機不可能從美國本土來對日本進行轟炸。因此,山本五十六把防禦的重點都設置在了太平洋上。日本總共在太平洋設置了三道防線,防線之間均有巡邏船來回巡邏。一旦有搭載轟炸機的航空母艦進入防禦圈範圍,日軍就會毫不猶豫地調集艦隊對其實施殲滅。
  • 改編美國在二戰中首次空襲日本本土的真實事件——《珍珠港》
    《珍珠港》是一部由試金石影業於2001年發行,以珍珠港事件為題材重新改編成的戰爭電影。麥可·貝執導,傑瑞·布洛克海默和麥可·貝等人監製。布洛克海默的團隊在《珍珠港》之前,就以專注於這樣輝煌的大製作電影(例如《世界末日》和《勇闖奪命島》等片)而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