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扶貧普洱開出致富花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普洱市脫貧攻堅不僅帶動了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城鄉面貌的全面改觀。2019年普洱市獲'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城市''全國縣域綜合改革十佳城市',西盟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2020年獲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現在我們正在前往的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院士扶貧是一大亮點。"普洱市宣傳部副部長施文豔在大巴車上向作家們介紹著。

普洱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依託綠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萬畝生態茶園、咖啡和特色生物藥材種植,以及超過五百萬畝的林下經濟產業,成為遍布全市鄉村的致富產業。尤其是堅持走"院士扶貧"的高端路線,全力攻堅克難,使農民脫貧奔小康取得了決定性成果。

院士扶貧容易做到嗎?一個、二個、三個……還是眾多院士、專家加盟到脫貧攻堅的隊伍中來,形成的科技強力又會將脫貧攻堅推向怎樣的高度?

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7年4月邀約中國工程院22位院士與16名專家齊聚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共同為該縣脫貧致富出謀出力。在瀾滄縣會議室舉行了"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普洱市人民政府工作顧問儀式"。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主任、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院士,省科協主席朱有勇院士出席儀式。市委書記衛星向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頒發了聘書。此前,普洱市先後聘請了6名中國工程院院士為普洱市人民政府工作顧問。截至目前,共有2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受聘為該市人民政府工作顧問。

時代楷模朱有勇院士

院士、專家們在瀾滄縣職業高級中學和瀾滄縣人民醫院,專題調研職業教育和醫療幫扶情況,開啟產教融合的扶智項目,他們來到雲山村蒿枝壩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通過現場採收、現場稱量,朱有勇院士的科研成果、冬季馬鈴薯項目獲得的成功,每產量最高達到了4.7噸。

現場農民挖馬鈴薯就像挖"寶"一樣興奮:按平均畝產3.3噸計算,每公斤3元的價格出售,每畝最高可創收近1萬元!而以往他們每畝的收入只有幾百元,高出10倍以上收入,怎能不讓人心花怒放!

朱有勇院士表彰當地馬鈴薯種植大戶

說起朱有勇院士到大山裡教村民種洋芋,那可是瀾滄縣流行在田間地頭的美談。早在2015年朱有勇率團隊駐紮竹塘鄉蒿枝壩村,建起一座"科技小院",他帶領的專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當地農民種植冬季馬鈴薯、林下三七等作物以及科學養殖牲畜,探索出了一條卓有成效的科技扶貧路。經過持續的努力,當地種植、養殖產業壯大了起來,貧困的村民的日子紅火起來。

朱有勇院士指導當地農民種植馬鈴薯

劉裡保家有十畝地,原來只種一季玉米,在朱有勇院士的指導下種了冬季馬鈴薯,每年增收7萬多元。他對前來的採訪作家說:"我們種馬鈴薯用的有機肥,是朱有勇院士給的,冬季天氣不下雨,澆水由村裡統一負責,馬鈴薯從地裡挖出來就有人前來收購,我們只要出力氣幹活就能致富,這樣的日子哪裡的人能比得了,生活很順心、幸福。"劉裡保家4口人,用種馬鈴薯的收入供兩個兒子上大學,大兒子已經畢業參加工作了。

作家在採訪時有村民說:"朱院士不僅教我們學會了種植冬季馬鈴薯技術、養殖技術、經營農家樂,重要的是讓我們覺得學科學、學技術不僅不難,還能過上好日子,這是巨大的精神鼓勵。"朱有勇院士用科學技術給農民帶來了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巨大改變,這將產生更為持久的發展的動力。

在普洱院士扶貧的隊伍中,李玉院士團隊幫助會澤培育7個食用菌栽培菌種,發展林下食用菌產業千餘畝,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陳劍平院士協調唐華俊院士團隊,開展高產優質燕麥引種試驗示範,兩年多的時間內完成13個品種選育工作。目前,已建成6000畝燕麥品種繁育基地,平均畝產由7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每畝可增收1500元以上。到2020年已完成播種5萬多畝,以後將推廣15萬畝,惠及1.8萬個農戶,為高寒地區群眾奔小康提供強力支撐。

"扶貧扶智"這句話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但是在許多人的意識中,只是讓農民多讀書、參加一些基本的技能培訓,在普洱則是以推動農村的產業大發展實現脫貧奔小康。到2019年1月,全市60萬人口全部脫貧,761個貧困村出列,9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733元增長到11404元,提前一年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眾多院士和專家幫助農民實現脫貧奔小康,是普洱市在黨的領導下完成的一次"為民請命"之舉,為農村脫貧請來了科技振興的"命",為農民請來了依脫產業興教、興業的"命",也為脫貧後時代的農村發展提供了可效仿、可學習的良好範式。(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相關焦點

  • 人保財險「保險+」讓產業扶貧開出「致富花」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市雲州區視察脫貧攻堅工作時,對大同市政府採取的「政府引導、財政扶持、保險保障」黃花產業扶貧工作表示肯定。習近平指出:「把黃花產業發展好、保護好,做成全國知名品牌,讓黃花成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搖錢草、致富花」。習總書記的指示為廣大黃花種植戶吃了「定心丸。  實際上,要保證農戶的黃花收益並不容易。
  • 普洱奏響鄉村振興樂章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在雲南普洱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拉祜族村寨,提起文化旅遊扶貧,57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石開樂開了花。   普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國雲表示,「十三五」以來,普洱市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使基礎設施、鄉村人居環境、產業、群眾生產生活等發生了巨大轉變,創造了脫貧攻堅「普洱模式」。
  • 堅持「五互」扶貧 開出致富之花
    大力推廣天津食品集團「五統一」肉羊全產業鏈幫扶經驗和「致富蜜」「領頭羊」「搖錢樹」等產業幫扶模式,通過共建產業園區、扶貧車間、生態管護等方式,建立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產業發展與貧困戶脫貧有機銜接。僅2019年,受益貧困人口達41萬餘人,引導企業到受援地區落戶227家,投資額17.7億元,帶領十萬餘人脫貧。
  • 懿興生態種植「扶貧花」,開滿排頭鄉團結村的農業致富路
    這片由湖南華懿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管理的基地,不僅多次得到紅網、湘潭在線、湘潭市廣播電視臺等媒體的報導,更是多次接待了各級部門領導的蒞臨指導一、 產業扶貧見成效, 各級部門齊關注01- 上級部門肯定扶貧成效 -
  • 【稅務扶貧故事薈】一朵金銀花 開出「致富路」
    新華網發(重慶稅務供圖)  新華網重慶8月20日電(彭禕琦)雲霧縹緲湧山澗,雲隘深處換新顏;產業扶貧笑臉開,金銀花香幸福來。  跟著航拍鏡頭,清晨的雲隘村霧氣蒸騰,一排排整潔的小樓房靜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中,乾淨的水泥路穿梭其間,這個小村莊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未來。
  • 瓜州腰站子鎮:溫室大棚開出致富花
    乾旱少雨、土地鹽鹼化、大田種植收入不穩定倒逼腰站子鎮群眾在溫室大棚領域闖出了名堂,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今年以來,瓜州縣腰站子東鄉族鎮充分利用產業扶貧資金,依託輝銅村現代循環農業示範園區現有種植經驗技術,通過「黨建統領、項目支撐、銀村結對、黨群參與」的模式,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指導、農戶分戶自建的方式,投資200萬元在草湖溝村集中修建佔地面積40畝的扶貧日光溫室20座,帶動貧困戶20戶。
  • 100項榮耀見證普洱時代風採
    4月8日,中國工程院與雲南省人民政府科技扶貧工作推進會在瀾滄縣舉行,與會各級領導和院士專家對普洱市依託院士專家智力資源,著力推動科技扶貧,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的經驗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05.普洱脫貧攻堅歌曲《致富路上一起走》獲全國金獎
  • 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
    新華社瀋陽6月26日電題:小玫瑰開出致富「花路」新華社記者於也童、李宇佳「這批花再有三四天就能成了,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張大娘種植玫瑰花已經十多年了,家裡三個花棚都栽滿了嬌豔的玫瑰。這些玫瑰主要銷往遼寧省內,平均每年能為她一家帶來近3萬元的收益。「用時髦的話說,玫瑰讓我們一家走上了致富『花路』。」瀋陽市遼中區種植玫瑰歷史悠久、品種繁多,所產玫瑰花色鮮豔、花姿優美、香氣濃鬱。張大娘一家所在的六間房鎮正是遼中玫瑰的主產地。
  •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祿豐:大山裡種出「洋果子」 敲開群眾「致富門」 2020-10-23 16:5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水磨鎮:種植萬壽菊 開出「致富花」
    他們提供部分資金給我們做墊本,然後收起花來我們慢慢的賠,他們墊的資金有70來萬,我們的薄膜肥料就基本解決了。」為了帶領群眾找到新的增收產業,探索創新「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把產業扶貧作為穩定脫貧的主要依託和根本措施,水磨鎮黃泥寨村以黨支部為主導,通過「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流轉土地3000畝,黨員帶著群眾幹,做給群眾看,帶領群眾開闢種植萬壽菊增收致富這一產業新路子。
  • 星巴克再次攜手中國扶貧基金會 啟動咖啡產業扶貧二期普洱項目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侯雋)4月16日,星巴克宣布向中國扶貧基金會捐贈12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16萬元), 啟動「共享價值」咖啡產業扶貧計劃二期項目,助力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的兩個國家級貧困縣咖啡產業扶貧戰略,以期幫助當地咖農種出「好咖啡」過上「好生活」,同時,通過持續的努力推動高品質的中國雲南咖啡走向國際市場。
  • 小盆栽種出「致富花」,車田這個村助民增收有實招!
    △車田鎮打造花卉產業基地,該村以資金入股、年底分紅的形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小小盆栽成為了村民的「致富花」。去年這裡建基地的時候我就在這裡做了,一直到現在都是在這裡。以前剛開始的時候做雜工,現在種花了,我們天天在這裡拔草、種花、澆水、澆肥,一天80塊錢,一個月有2400塊收入,去年就脫貧了。
  • 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
    (中國減貧故事)老煤地開出「轉型花」 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中新社太原7月30日電 題:老煤地開出「轉型花」新農人種出「致富果」作者 吳瓊陰坡種樹、陽坡建棚、豬牛上山、藥茶進溝,近日,記者走進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西曲河村,眼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誰能想到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雲南全省脫貧 普洱藝術再現「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脫貧故事
    中新網昆明11月16日電(繆超)近日,在中國貧困面最大的雲南省向世人昭告該省全面脫貧之際,該省下轄的多民族地區普洱市打造出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該劇藝術地再現脫貧攻堅中「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決不讓一戶貧困家庭落伍」的感人故事。
  • 泰順彭溪西關村黃梔子開出「致富花」
    黃梔子已真正發展成為村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在西關村開出了「致富花」。當年梔子花開季節,西關村舉辦了首屆泰順縣彭溪梔子花旅遊文化節。2017年,西關村又得到縣財政「一事一議」項目支持,建設、完善了穆寨小長城等旅遊基礎設施,並於2018年、2019年舉辦了第二屆、第三屆梔子花旅遊文化節。藉助「抖音」等傳播渠道,西關的梔子花海、穆寨小長城等亮點成為網絡熱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打卡」。每逢梔子花旅遊文化節舉辦,由於遊客擁擠,入村道路甚至不得不限流。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  「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四力四全蹲點」岑鞏茶樹菇開出「致富花」
    「別看它個頭不大,現在已經成為咱縣裡的『致富菇』咯!」田洪湖告訴記者,近年來,平莊鎮有效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按「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林下茶樹菇800萬棒,利益聯接貧困戶316戶1171人。從以雜稻制種和烤菸為主導產業,到現在茶樹菇發展風生水起,平莊鎮產業結構的成功調整,還得從2017年的夏天說起……「烤菸搞了很多年,已經很疲軟了,也想搞點別的,衝一衝。」
  • 中盟電商:「電商+消費扶貧」暢通致富小康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電商、快遞進農村,拓展農村消費,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支持扶貧產業恢復發展。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農村電商突破1300萬家,實現對國家級貧困縣的全覆蓋;全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農村電商網絡零售額達565.6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83.2億元,同比增長49.7%。
  • 普洱冬櫻花又開了
    普洱冬櫻花又開了,開在茶園,開在棧道,開在藍天白雲之下,開在碧綠的山間湖畔。 (圖片來自:普洱文旅資訊)
  • 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新華社太原11月19日電 題:為脫貧「造血」 讓致富「生根」——山西發展藥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觀察新華社記者王飛航、魏飈連翹、黃芪、沙棘、槐米……它們都是千年的植物,它們的葉、花、根、果最初是治病解毒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