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園林雜誌 ,作者《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雜誌
《中國園林》雜誌社唯一官方微信平臺
「「抗疫中的風景園林人」交流討論環節視頻回顧」
風景園林與公共衛生安全雲端論壇
主持人
邵繼中
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教授
交流嘉賓
管凱雄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萬謙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徐燊
華中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讓餘敏
武漢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
季冬蘭
武漢市園林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嘉賓們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實際感受,分別發表了疫情期間公共衛生視角下,對於風景園林專業的獨到見解。
「下半場演講視頻回顧」
風景園林與公共衛生安全雲端論壇
傅凡
北京建築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中國園林》編委
▌新冠肺炎疫情下對風景園林建設的反思和構想
通過新冠疫情發生的緣由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強調要對自然心存敬畏,推進以自然保護為主要目的的國家公園體制。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應該是與自然相互保持相對的距離和接觸程度。說明城市發展模式對公共健康的影響,發現社區與街區模式對於疫情控制作用重大。
鍾樂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博士後
▌風景園林與公共健康的歷史淵源:基於應對傳染病的視角
通過分析流行病和傳染病理論,發現風景園林與公共健康的聯繫愈加緊密。以英國的「從城市公園到田園城市」和美國的「從中央公園到城市美化運動」證明風景園林建設對公共健康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瘴氣形成與致病微生物滋生所需的環境特徵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耦合,應對瘴氣的風景園林建設強有力地提升了公共健康,使得人們深刻認識到城市的綠色空間與公共健康的緊密聯繫。瘴氣理論不僅極大地提高了風景園林師在城市人居環境建設中的話語權,更是極大地促成了現代風景園林的崛起。
鄭曉笛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疫情防控視角下的風景園林學在線教育
圍繞教育部工作部署、做好在線教學國際平臺及課程資源建設、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築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風景園林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工作舉措、教育部文件全面傳達等幾個方面分析風景園林專業線上教學情況。依託教指委前期架構的「片區召集人-片區秘書-院校聯絡人」聯絡網,推動在線教學信息共享、開展在線教學方案調研及推薦在線課程資源。
《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專業在線教育教學研究報告》介紹了階段性概況、各類型課程在線教學情況、在線教學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清華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在線教學情況等。
張斌
華中農業大學園林學院副院長、教授
《中國園林》編委
▌化危為機,育人新象——來自風景園林教學一線的報告
停課不停學,疫情之下開啟了教學新篇,學生們可以在書中獲取力量,並在線上進行一系列的活動,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學習。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習還可以更多地放到自然當中。
郭湧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景觀學系助理教授
▌喻家獅山共水木清華——清華風景園林專業工程技術板塊課程和與華科華農共享回顧
通過對課程的學習以及反饋,學生可共享多元的資源,線下可提前掌握課前分享給他們的豎向解題視頻,方便對場地有更深的理解。豎向設計課內容包括文化、理法、案例和例題,從傳統文化視角出發,形成跨文化專業視野,通過案例讓大家掌握風景園林專業內涵,學習豎向設計技術能力。從風景園林工程課內容及反饋、信息技術工程應用、風景園林工程管理以及教學組織與交流等幾個方面,探討工程技術類課程的銜接互動、授課內容和方式的改革與實踐實習內容的加強。
王通
華中科技大學建規學院景觀學系副系主任
▌防疫視角下的風景園林網絡教學思考
通過網絡教學問卷調查報告,從線上和線下教學的視角分析出線下教學的不可缺失性,線上教學的多元互補性。與傳統設計教學相比,數位化設計可以及時記錄課上的內容。從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異視角出發,基礎理論教學可複製並拆分,設計實踐教學重「教學在地性」,學生視角下的教學空間塑造與課程組織方式具有多元性。
杜雁
華中農業大學風景園林系副系主任、副教授
▌在線共享清華大學《豎向設計》課程回顧與總結
選課人數多和授課團隊完整,作業完成情況較好,教學反饋中同學們認為老師講得仔細,學習了傳統文化所蘊含的精深智慧,線上教學實現跨時空和時區的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相關閱讀
//////END//////
識別關注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原標題:《「「抗疫中的風景園林人」交流討論環節+下半場演講視頻回顧」風景園林與公共衛生安全雲端論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