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證佛法》
南公懷瑾上師 著述
(內容節選)
參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經過,仔細研究一番,然後回轉來於自己心地上體會。應該怎麼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會之於心。二祖去見達摩祖師時,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這樣精誠求道的事跡,我們都曉得,但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學問已經非常好,是個大學者。他在山東一帶講易經,信仰他的人很多。後來,他覺得這個學問,並不能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經》以後,他認為宇宙人生的真諦在佛法中,於是就出家了。
二祖出家後,在河南香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禪定。後世因無法獲得資料,所以二祖當時修定所走的路線,是修氣抑或觀心,不得而知。這裡要注意,修禪定八年,太不簡單了,又具備了第一流的學問修養,後來又跟隨了達摩祖師好幾年。書上記載二祖來看達摩祖師,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達摩不理,反而對他說,佛法是曠劫精勤的無上大法,在雪中站幾天求法就行了嗎?二祖於是把膀子給砍了下來。後世有人研究,好像覺得達摩祖師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實上,從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熱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們後世人所能瞭解的,高僧傳中也隨時可以看到。我年輕時,親眼見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寫經等事實。像這種情形太多了,依現在人講,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們愚還是他們愚?古今時代不同,不要輕易對古人下斷語。
後來達摩祖師問二祖:你要求什麼?他當時又餓又痛又冷,只說:如何是安心法門?如果是我們就會問:老師,我就是念頭去不掉。二祖遠勝於我們,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說念頭清淨不清淨,問的是安心不安心,這個問題大了。
《指月錄》是一部大奇書,太好了,但難讀得很,要像看電視劇一樣,活看。這一段描寫二祖向達摩祖師求法時,達摩祖師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來時,達摩當然拿藥給他敷,包紮一番。若是絕對不理,那就不叫達摩祖師了,也不是佛法了,這中間細節沒有記載。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門的時間,並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書上硬是把這三件事連在一起。
安心是什麼意思?安的是什麼心?二祖這時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餓,他的心當然不安。所以達摩祖師答他: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鬍子,一定把二祖給嚇住了,這一罵,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飛了。然後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出來。達摩祖師說: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二祖跟了達摩祖師幾年以後,達摩祖師告訴他:「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走修證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外息諸緣」,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丟掉,我們學佛修證不成功,就是這一句話做不到。我們的心都是攀援心,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遠做不完,外緣也永遠息不了。
「內心無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門裡頭,做到不呼不吸,進入四禪八定的境界。
「心如牆壁」,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動不了,也沒有妄想出現,也無妄念起來。
注意,做到這樣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證悟菩提,可以去證「道」。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這一句話,應該是在問安心法門之前的事。達摩權衡二祖的禪定功夫,再教他禪定的路線。二祖問此心不安,應該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後的事。為什麼?假定一個人做到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敢說自己成佛了嗎?心安了沒有?悟道了嗎?這時究竟什麼是佛?什麼是菩提?還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後來二祖傳法給三祖,交付衣缽以後,比濟顛還有過之,到處吃喝亂逛。像他這樣大名鼎鼎的學者,出家以後專心用功,達摩祖師又付法印給他,等他交出衣缽後,晚年的生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處亂跑。人家問他:你是禪宗祖師,怎麼逛到酒家去了?二祖講了一句話:「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問題來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門,達摩祖師一接引,把安心法門給他,但是到了晚年他還要去調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見二祖所講禪宗安心,這個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仍是一個大問題。沒有成佛以前,誰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羅漢、菩薩,都沒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徹大悟,誰都不能安心。
拿現在學術思想來講,唯心思想與唯物思想,兩者在爭戰。我們曉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麼樣能夠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誰都下不了結論。所以,在理上儘管誰都會講,事實上心卻安不下來。這就是禪宗。從此以後,禪宗事實上幾乎等於沒有了。
喜馬拉雅App:善圓法
投稿分享:464003861@qq.com
準提法資料及法會信息請在首頁回復0
歡迎關注 交流微信 準提商城
簡體版導讀
參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經過,仔細研究一番,然後迴轉來於自己心地上體會。應該怎麼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會之於心。二祖去見達摩祖師時,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這樣精誠求道的事跡,我們都曉得,但卻極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學問已經非常好,是個大學者。他在山東一帶講易經,信仰他的人很多。後來,他覺得這個學問,並不能解決宇宙人生的問題,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經》以後,他認為宇宙人生的真諦在佛法中,於是就出家了。
二祖出家後,在河南香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禪定。後世因無法獲得資料,所以二祖當時修定所走的路線,是修氣抑或觀心,不得而知。這裡要注意,修禪定八年,太不簡單了,又具備了第一流的學問修養,後來又跟隨了達摩祖師好幾年。書上記載二祖來看達摩祖師,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達摩不理,反而對他說,佛法是曠劫精勤的無上大法,在雪中站幾天求法就行了嗎?二祖於是把膀子給砍了下來。後世有人研究,好像覺得達摩祖師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實上,從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熱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們後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傳中也隨時可以看到。我年輕時,親眼見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寫經等事實。像這種情形太多了,依現在人講,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們愚還是他們愚?古今時代不同,不要輕易對古人下斷語。
後來達摩祖師問二祖:你要求什麼?他當時又餓又痛又冷,只說:如何是安心法門?如果是我們就會問:老師,我就是念頭去不掉。二祖遠勝於我們,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說念頭清淨不清淨,問的是安心不安心,這個問題大了。
《指月錄》是一部大奇書,太好了,但難讀得很,要像看電視劇一樣,活看。這一段描寫二祖向達摩祖師求法時,達摩祖師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來時,達摩當然拿藥給他敷,包紮一番。若是絕對不理,那就不叫達摩祖師了,也不是佛法了,這中間細節沒有記載。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門的時間,並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書上硬是把這三件事連在一起。
安心是什麼意思?安的是什麼心?二祖這時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餓,他的心當然不安。所以達摩祖師答他:你拿心來,我給你安!這時達摩祖師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鬍子,一定把二祖給嚇住了,這一罵,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膽子小,這個疑問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飛了。然後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出來。達摩祖師說: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二祖跟了達摩祖師幾年以後,達摩祖師告訴他:「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走修證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這幾句話走不可。
「外息諸緣」,外界一切環境都要丟掉,我們學佛修證不成功,就是這一句話做不到。我們的心都是攀援心,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遠做不完,外緣也永遠息不了。
「內心無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門裡頭,做到不呼不吸,進入四禪八定的境界。
「心如牆壁」,內外完全隔絕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動不了,也沒有妄想出現,也無妄念起來。
注意,做到這樣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證悟菩提,可以去證「道」。
達摩祖師告訴二祖這一句話,應該是在問安心法門之前的事。達摩權衡二祖的禪定功夫,再教他禪定的路線。二祖問此心不安,應該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後的事。為什麼?假定一個人做到了「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敢說自己成佛了嗎?心安了沒有?悟道了嗎?這時究竟什麼是佛?什麼是菩提?還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後來二祖傳法給三祖,交付衣缽以後,比濟顛還有過之,到處吃喝亂逛。像他這樣大名鼎鼎的學者,出家以後專心用功,達摩祖師又付法印給他,等他交出衣缽後,晚年的生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處亂跑。人家問他:你是禪宗祖師,怎麼逛到酒家去了?二祖講了一句話:「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問題來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門,達摩祖師一接引,把安心法門給他,但是到了晚年他還要去調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見二祖所講禪宗安心,這個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仍是一個大問題。沒有成佛以前,誰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羅漢、菩薩,都沒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徹大悟,誰都不能安心。
拿現在學術思想來講,唯心思想與唯物思想,兩者在爭戰。我們曉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麼樣能夠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誰都下不了結論。所以,在理上儘管誰都會講,事實上心卻安不下來。
這就是禪宗。從此以後,禪宗事實上幾乎等於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