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國系列談|織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

2021-01-10 陝西法制網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民之福祉,法之所系。「人民權益」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可觸摸和感知的,它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是人們的生存、溫飽、健康、財產、尊嚴,是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法治為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從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規定對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各種生活資料的所有權及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到1982年以來,先後5次通過憲法修正案,從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保護公民私有財產、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不斷加強對人民權益的保護。不同發展時期,「人民權益」始終牢牢鐫刻於法治建設實踐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健全和充實全體人民的權益,不斷完善人民權益保護和救濟規則,形成更加完備的人民權益保護體系。

今年5月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既是人民權益的「宣言書」,也織密了保障人民權益的「法律網」。民法典緊緊圍繞著人民權益而編纂,大到財產權、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的規定和保護,小到離婚冷靜期、高空拋物、高鐵霸座等人民生活中所關切的問題,都作出明確具體的規範和回應,充分體現了「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精神,切實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更好地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這既對法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賦予了更多內涵,也更強調法治應發揮更多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法之必行,在於民心所向。」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築牢人民美好生活的法治之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作者/來源:灞橋區司法局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作者:李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法學研究所原所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既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立場。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保證人民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保證了人民當家作主,也保證了人民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於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第二,以公平正義為崇高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感悟5篇
    【篇二】近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強調,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深入實施、各方面制度體系不斷成熟,我國在法治為民實踐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彰顯出了強大生命力。
  • 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全面依法治國絕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我們要堅持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第二,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
  • 朱景文: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一、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法治強則國強(金臺銳評·全面依法治國系列談①)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一、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
  • 張颯:三堂「法律課」抓好依法治國「關鍵少數」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國要做到十一個堅持,其中強調要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 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握全面依法治國
    首先,全面依法治國說明的是依法治國的覆蓋面問題,強調依法治國全覆蓋,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貫徹到黨治國理政的全過程、各環節,全領域、各方面,建設法治中國。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出了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的法治建設目標。
  • 不斷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金臺銳評·全面依法治國系列談③)
    日前,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法規需要行政機關執行和實施,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等重要職責需要行政機關承擔,各級行政機關是人民群眾打交道最多的國家機關。
  • 郭聲琨:奮力開創全面依法治國新局面_高層_民主與法制網 國家一類...
    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健全完善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確保全面依法治國正確方向。   準確把握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
  •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習近平提出11個方面要求
    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本質要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 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民法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動我國人權事業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
  • 心得體會範文:全面依法治國心得體會5篇
    人民群眾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決定多數」,要不斷強化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讓法律知識、法治意識、法治思維入腦入心。唯有事事依法、處處遵法、人人守法,讓守法用法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才能不斷推進依法治國戰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落地生根,更好地把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深化制度建設,千錘百鍊「細處」寫意。人民有所呼,治理有所應。
  •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
  • (第2056期)良法善治 ▏法治社會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
    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法治社會建設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重要意義。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依法治國既包括對執政黨、國家機關的要求,也包括對全體人民的要求;既包括對政府的要求,也包括對社會的要求。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依法治國都是不全面的。
  • 習近平要求這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深刻闡明了深入推進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重點抓好的工作提出了11個方面的要求。  央視網《聯播+》特梳理講話要點,和您一起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
  • 《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
    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保障。要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文章指出,要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夯實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
  • 陳一新撰文:學深悟透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推進全面依法治國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本質要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 墾利區郝家鎮以人民為中心 織密民生保障網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苟金鈴 通訊員 林方方 東營報導  近年來,墾利區郝家鎮充分發揮民政民生工程兜底保障作用,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