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原來縱橫海底的黃色小方塊——海綿寶寶已經34歲了!7月14日是海綿寶寶誕生的34周年,這個來自美國的「小傢伙」,自誕生以來,就深受200多個國家的民眾喜歡。
《海綿寶寶》成為了「尼克卡通」最受歡迎的系列動畫片之一,還斬獲了美國電視最高榮譽的四項艾美獎。真的沒想到這樣一個可愛的卡通形象,不知不覺中已經陪伴我們走過了34個歲月!
當我們小時候在看《海綿寶寶》的時,海綿寶寶總是特別激情的投入在漢堡製作之中,會覺得它就是一個永遠使不完力氣的孩子,世界在它的眼裡永遠充滿新鮮和樂趣。
而長大後,我們讀懂了海綿寶寶——在它沙雕低幼的外殼下,藏著一個成年人的烏託邦世界。
海綿寶寶雖然叫「寶寶」,但它已經是一個蟹黃堡餐廳的廚師了,也是比基尼海灘上最好的漢堡師。是一個和成年人沒有什麼兩樣的,上班下班的「社會人」。
海綿寶寶和章魚哥,每天到蟹堡王餐廳打卡上班,是兩頭很典型的「社畜」了。但海綿寶寶太笨了,笨到看不出自己「最好的朋友」章魚哥其實一點都不喜歡他,為什麼?我來跟你們分析:
做漢堡包是一個極其枯草且機械重複的工作,兩個麵包夾一片肉,一個正常人做久了絕對會精神失常。
但是海綿寶寶極其享受這個過程,凌晨3點就起床做準備工作,每天興高採烈地去上班,把這個枯燥的、價值感很低的工作,做成了行為藝術。
而章魚哥就是另外一種代表,它已經被這個社會折磨到麻木,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都埋葬在了墳墓裡。
7 點上班,章魚哥經常踩點來,生無可戀地打卡。
然後這位「老油條」還老散發負能量,沒事就摸魚看雜誌。
有顧客結帳時,負責收銀的章魚哥臉也拉得比誰都長。
有一集,海綿寶寶和章魚哥競爭當餐廳經理,雖然海綿寶寶被評了300次優秀員工,可是蟹老闆還是把職位給了章魚哥。
海綿寶寶傷心極了,但下一秒他就又開始像一個傻子一樣熱愛工作,把做製作蟹黃堡當作人生全部的幸福和驕傲。
曾經以為海綿寶寶是個年幼無知的沙雕,可越長大就越發現其中複雜的滋味。
海綿寶寶永遠不會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他才不會去追求什麼「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明天」。
即便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也對生活永遠躍躍欲試,永遠一腔熱情,就像從來沒有受過傷害那樣。
「我準備好了!我準備好了!」「我準備好了!」
成年人的真相都在這部劇裡——沒有一份工作,真的能夠做到稱心如意;也沒有誰的工作,能得到絕對平等的結果。
但同樣是社畜,海綿寶寶和章魚哥,卻長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我們都自認為比海綿寶寶聰明,且不會認為自己會變成章魚哥那種人。
但成年,其實就是一個逐漸變成章魚哥的過程。章魚哥曾經被撞見過,在一塊墓碑前,邊抹淚邊獻花。墓碑上寫著——那裡埋著章魚哥的希望和夢想。
成年人的溫柔,都是這種暗戳戳、有後勁的。你越知道成年人的天真有多難得,就越能體會章魚哥對海綿寶寶的複雜情緒——羨慕,嫉妒,很多時候覺得煩,不知道這麼沒腦子的海綿寶寶怎麼工作的永遠開心,沒心沒肺。
越長大,我們就越懂得章魚哥,因為比起海綿寶寶的極品沙雕,他更像我們中的一個普通人。他有夢想,卻最終淪為平凡;他嫌棄又憤怒自己的生活,卻無力改變什麼;他又喪又暴躁,但內心卻還保有柔情。
但其實年紀越大,我們更越喜歡海綿寶寶,是因為,海綿寶寶身上還殘留著我們對生活的野心和幻想。我們都想想不管不顧地像海綿寶寶那樣喊一聲:
「我準備好了!」
我們大都磨去了稜角,只會越磨越圓,雖然在平地上領先別人許多,但是在下坡的時候也要比別人快上很多倍。海綿寶寶雖然是個成年人,卻被一隻稱作「寶寶」,可能是因為它的內心深處的某個地方,一直抗拒著過標準化生活,一直抗拒做一個圓滑而無聊的大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