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呼蘭區的張軼男是一名大二學生,每年的假期,她都與家人在一起享受著難得的快樂時光,今年更是早早打算,就等著春節放假和爸爸媽媽出門玩。一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打亂了最初的計劃。疫情發生後,張軼男一家三口全家總動員,在不同的區域奉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們每天都堅守著自己的抗 " 疫 " 崗位,早出晚歸,時間交錯,幾天都很難見一面,只有偶爾通過微信留言互報平安,相互鼓勵,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
軼男的媽媽是一名基層工作人員,負責本單位疫情物資統計和物資發放工作,因為家離單位比較遠,每天都是早早的出門趕往單位,保證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進行。軼男爸爸是一名老黨員,是單位的工作能手,也是中華志願者團隊的一員。從疫情防控開始,積極主動參與社區發放防疫傳單、發放酒精工作,到現在的卡點執勤工作,一直值守在防控一線。
軼男很早就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像爸爸一樣,將滿腔熱情撲在志願服務上。當軼男提出要參加志願服務的抗 " 疫 " 工作時,爸爸有些心疼瘦弱的閨女," 這次不比以往,天太冷,再一個現在是非常時期在外面很危險 "," 爸爸放心,我會保護好自己的,我想要像你一樣為守護家鄉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別人就是體現人生價值。" 看著閨女真切的眼神,爸爸點了點頭一再叮囑 " 要保護好自己 "。
疫情初期,軼男是在社區幫忙,當得知團區委在組織招募志願者,就積極報名參與到了 " 呼蘭區抗擊疫情青年志願者突擊隊 " 中。軼男白天在青年志願者服務站,負責所有志願者的物資分配,每次給服務卡點分配物資時,軼男都將最遠的留給自己,沒有車她就抬一段歇一會兒,盡其所能為志願者們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到了晚上又來到師範社區億興小區服務卡點疏導人員," 叔叔,出門要掃碼登記啊,不會我幫你 "," 阿姨,這是疫情期間,雖然麻煩,這也都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 碰到不理解、不配合的,她都會很耐心地勸說,慢慢的出入小區的居民怨聲少了,能得到理解就是勝利,軼男在心裡默默給自己鼓勁。
2 月 28 日,下起了大雪,大片雪花紛紛飄落,整個街道覆滿了白雪。在青年志願者服務站有個紅色影子在晃動," 還有 6 件牛奶,火腿腸 2 件,口罩 2 包,還有 ......" 軼男低著頭嘴裡念叨著,有些紅腫的手在本子上寫著,沒有注意到走近的老大娘 " 丫頭,下雪了,到我家暖和暖和,已經幾個小時,時間長了身體會受不了的。"" 每天看你在這忙,小小的年紀可別凍壞了。"" 都是為了我們大家好。" 軼男停了停,抬頭笑著說 " 謝謝大娘,疫情期間不給大家添麻煩了。" 聽到這樣的話全身瞬間暖了,也讓她更加堅定了信心。
這樣的一家三口,在同一場戰 " 疫 ",不同的陣地,形成了共同抗疫的愛的同心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