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認識有溫度的地球 上海氣象博物館推出全國首套氣象分齡研學手冊

2021-01-08 新民晚報

圖說:全國首套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亮相長2020年長三角文博會 採訪對象供圖 (下同)

在今年的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上海氣象博物館聯合慧玖研學發布了全國首套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讓孩子們能夠在分級閱讀和研究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氣象科學知識。

上海氣象博物館副館長趙國新說,博物館研學漸受追捧,作為研學主體的博物館本身也應該轉變角色,從「被動」提供場地到主動提供「課程」,才能讓博物資源轉化為優質的研學資源。

博物館不能「被動」研學

日前,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對中小學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提出明確指導意見,進一步健全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機制,促進博物館資源融入教育體系,提升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學習效果。早在2016年,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也曾印發《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正式拉開了中小學生博物館研學的大幕。

「在研學活動熱潮下,越來越多的學校組織在校學生前往博物館參觀學習,但是,其質量與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如何拓展博物館的教育方式,什麼是真正的博物館研學是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趙國新告訴記者,博物館研學越來越熱,但博物館一直處於研學產業鏈中被動方,通常只是按需求提供場地,沒有形成具有一套具有博物館特色內容和優質的研學品牌。

圖說:上海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

課程增設互動體驗環節

本次上海氣象博物館發布的全國首套氣象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是對博物館教育的一種大膽嘗試。記者了解到,其實,上海氣象博物館一直在探索如何將博物館資源與中小學課本結合,並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設計一套研學課程,但是,博物館的專家,缺乏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這次我們引入了慧玖研學和華師大中小學研學實踐課題組的專家團隊,耗時半年共同開發出了這套博物館研學指導用書和分齡研學手冊。為了結合課程設計模式需求,增加了很多體驗環節,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研學手冊展示不同的設計風格也是創新博物館學習方式的一種嘗試,真正體現研學的意義。」趙國新說。

圖說:研學項目負責人正在介紹研學課程的內容

上海博物館協會秘書處負責人表示,上海氣象博物館的創新,其實是上海博物館研學課程開發的突出案例。「上海市級博物館都有責任也有能力開展優秀項目示範,引領行業健康發展。作為協會,也將大力宣傳推廣類似上海氣象博物館的典型經驗和做法,重點推介博物館研學精品課程,推動建立一批優秀博物館研學教育品牌。」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

相關焦點

  • 孩子需要啥樣的氣象科普? 我省首套《氣象科技校本課程》出爐
    「氣象災害如何防禦?」……兒童、少年人群對於氣象科學知識而言,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現怎樣的理解和應用?12月16日,我省首套《氣象科技校本課程》在鄭州普惠路小學啟用。  在普惠路小學的校園裡,操場上的氣象站,教學樓裡的智慧氣象教室,德育大廳裡的氣象知識宣傳欄,二樓走廊裡的氣象科幻畫、科普小報,班級的氣象閱讀角和氣象宣傳欄,都處處透露出濃鬱的氣象科普的學習氛圍。
  • 全國首套中小學體育運動安全手冊在上海推出
    全國首套中小學體育運動安全手冊在上海推出 2017-08-30 19:35: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 雲上逛氣象博物館 59萬人次「雲上」打卡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氣象萬千」、感受氣象科技,中國氣象報社和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聯手十三家氣象博物館、科普館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帶全國網友「雲看展」。直播風格多種多樣、各具特色,著實讓人眼花繚亂。
  • 上馬小學:「品護國味道 悟氣象魅力」研學實踐活動
    為培養學生的研學能力,開闊學生視野,培育科學精神,感受家鄉魅力。 12月7日,納溪區上馬鎮中心小學文昌完小五六年級學生和團山校點五六年級的學生及相關教師到納溪區氣象局和護國陳醋廠開展「品護國味道,悟氣象魅力」的社會實踐活動。
  • 省氣象部門推出「智慧氣象」App 身邊的天氣實時預報
    今天出門到底用不用帶傘,成了好多人糾結的問題;在常見的天氣預報中,我們常常看到「局部地區有雨」這樣的表述,具體到自己所處的位置,天氣情況到底怎麼樣?隨著氣象部門自主研發的「智慧氣象」App的推出,這些困惑也有了新的解決之道。而這背後,少不了先進的氣象科技來做支撐。如果要說最看重「智慧氣象」哪個功能,張小姐還是會選首頁下拉菜單裡的「0-1小時降水變化趨勢預報」。
  • 全國首套中小學運動安全手冊在滬推出
    全國首套中小學運動安全手冊在滬推出 澎湃新聞記者 李菁 2017-08-30 19:16 來源:澎湃新聞
  • 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
    11月24日至26日,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副局長宇如聰、矯梅燕,總工程師黎健分別圍繞氣象科技創新、「十四五」氣象規劃編制和氣象現代化建設作專題發言。會議邀請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同志作五中全會精神解讀報告。中國氣象局有關內設機構負責同志圍繞「十四五」如何做好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和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以及全面深化氣象改革等作交流發言。
  • 全國氣象局長會上,這些「高頻詞」引發熱議!
    「更認識到氣象人的責任重大,也感受到國家對氣象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期望。」——在2020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上,與會代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反響熱烈,紛紛表示「眼裡亮、心裡暖,工作更有底氣、幹勁和奔頭」。
  • 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正式啟動 百家氣象快手號集體上線
    12月17日,全國氣象快手矩陣啟動活動在京舉行。由全國氣象部門百家快手號構成的宣傳矩陣集體上線。活動現場發布了《2020氣象短視頻影響力榜單》,並公布了第二屆全國氣象短視頻創作大賽評選結果。構建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加強氣象融媒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匯聚全國氣象融媒體創作力量,推動短視頻在氣象新聞宣傳科普中的應用,講好氣象故事。
  • 貼近用戶生活需求,墨跡天氣讓氣象服務更有「溫度」
    (原標題:貼近用戶生活需求,墨跡天氣讓氣象服務更有「溫度」)
  • 古彭千秋,大漢氣象,走進徐州博物館
    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古彭千秋,大漢氣象,走進徐州博物館徐州,古稱彭城,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華東門戶。沒錯,彭城就緣起於是那個生活在原始社會末期,帝堯(約前2357-前2258)的神仙人物彭祖。
  • ——天津氣象部門服務全國第十屆殘運會
    隨著發令槍聲響起,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的79名殘疾人運動員從起跑線出發,標誌著全國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馬拉松賽於4月13日在天津市武清區正式開賽。  殘運會不同於其他賽事,氣象服務需要更有針對性、更加精細化。
  • ...濟南氣象科普館開展《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公益活動
    8月22日,由濟南市科協、濟南廣播電視臺主辦,山東濟南氣象科普館與濟南電視臺電視少兒頻道承辦的《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公益活動,在濟南氣象科普館舉辦。《泉城科普》氣象科普研學行招募的隊員,懷著好奇而又興奮的心情,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濟南氣象科普館,開啟他們的探究「氣象萬千的寒暑秋冬」之旅。
  • 寒潮來臨,實時氣象觀測不間斷!申城氣象部門早早築起「防寒牆」
    面臨這樣的天氣「大考」,上海氣象部門的天氣「守護者」們早已做足準備,確保氣象數據一個都不少,築造起一道「防寒牆」,發揮了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許多人或許並不知道,不同下墊面的溫度、溼度、風力等實時氣象觀測數據,不僅是記錄實時的風雲變化,更是為寒潮相關的科學研究以及預報預警提供重要支撐的寶貴數據資料。因此,確保每個自動氣象站的每臺設備維持不間斷工作非常關鍵。
  • 《我是氣象小主播》安吉江南天池天文研學來啦!
    「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超過1000億顆恆星,太陽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只是星系團中的一個星系,許多星系團共同組成了宇宙,地球在宇宙中只是滄海一粟」。每個人都曾經無數次地仰望星空,會被這片既美麗又神秘的浩瀚星塵吸引,其間流傳著多少的傳說,藏著多少的秘密……《我是氣象小主播》浙江省氣象服務中心、FM93浙江交通之聲、FM104.5旅遊之聲,聯手推出《我是氣象小主播》天文研學團開營啦!
  • 「十三五」成就:你不知道的氣象科技
    今年4月,升級版「天津智慧電力氣象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行,通過與電力部門的需求對接,天津市氣象部門引入精細化網格預報、致災氣象因子判別指標和專業氣象預報模式算法,建立了覆冰舞動氣象等級預報模型,具備了基於影響的城市氣象災害預報和預警能力,並增加了電力體感溫度預報、氣象相似日等有特色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為保障城市電力供給和節能降耗、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
  • 氣象上的四季是如何劃分的呢?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因此,物候學家們根據氣溫、降水等與農作物生長有密切關係的氣象要素的分布狀況為依據來進行四季劃分。氣象上的四季氣象上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 生活經驗|通過氣象認識紐西蘭天氣
    而且也取決於你會去的城市,畢竟紐西蘭很廣闊,南島跟北島的溫度是有差別的,越往南島溫度會越低,冬天有時還會下雪呢!網站非常細心地告訴你需要穿幾件衣服才足夠應付當下的溫度(不過這個僅供參考,畢竟每個人對溫度耐受性不同)、此城市的其他地區目前的溫度、日出日落的時間以及五天或是十天內此城市的氣象預報,還有最重要的體感溫度 (Feels like
  • 全國氣象部門開展多種形式國家憲法日宣傳活動
    12月4日是第七個國家憲法日,11月30日至12月6日是第三個全國「憲法宣傳周」。連日來,全國各地氣象部門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揚憲法精神」主題活動,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12月3日,天津市氣象局圍繞憲法宣傳周主題,開展系列普法宣傳活動。
  • 行業應用丨氣象大數據為抗洪救災帶來「新氣象」
    截至7月13日9時,今年以來全國累計有26個省(區、市)發生洪澇災害,累計洪澇受災人口9610萬人,農作物受災5941千公頃,因災死亡567人、失蹤251人,倒塌房屋57萬間,提前轉移受威脅地區群眾639萬人,直接經濟損失約1158億元。雖然人類不能控制天氣,但我們可努力提高天氣預報的能力和水平。隨著科技的發展,利用大數據解決天氣預測問題,成為氣象事業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