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們忘記一個人太久,以至於偶然窺見的一剎那,有種時光穿梭的感覺。日前熱刺突然宣布籤下前大英國門喬-哈特,這個名字才又被人想起,如今的曼城和三獅軍團都有良將鎮守龍門,哈特的名字早已成為歷史的塵埃。
事實上2016年夏天,他被瓜迪奧拉趕走的時候才剛滿29歲,即便心裡窩火,如果找個好下家的話,應該還有幾年巔峰。但其後無論是在都靈、西漢姆還是伯恩利,他的表現都很一般,絲毫沒有當年的風骨,整個人也變得比較消沉,似乎遲遲沒有走出陰影。
如今籤約熱刺自然是充當替補門將,就算洛裡受傷估計也輪不到他,很多球迷可能會感嘆大英過去這些年好門將真是少,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還行的,卻落到這般田地。在筆者看來,喬哈特的早衰確實令人遺憾,但他已經是英格蘭近30年來最出色的門將之一,甚至有競爭最佳的能力。
早些年英格蘭其實是頂級門將的搖籃,從戈登-班克斯到彼得-希爾頓,中還穿插了一個克萊門斯,這幾位都是自己時代的翹楚,甚至是足球史上聲名顯赫的巨擘。但1990年世界盃之後,隨著希爾頓的淡出,英格蘭門將似乎就成了不靠譜的代名詞,往往會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很多球迷可能會提到大衛-希曼,他確實是一名優秀的門將,但生涯中前期並沒有那麼出色,加盟阿森納的時候已經27歲,首次作為主力代表英格蘭隊徵戰國際大賽,已經33歲了(1996年歐洲杯)。雖然他的能力相當出眾,但早年穩定性存在問題,到了暮年看似老當益壯,卻又被小羅戲耍了一下,總之算是次頂級且有瑕疵的一位門神。
只是他退役之後那幾位更不靠譜,大衛-詹姆斯、羅賓遜乃至格林的情況,相信三獅球迷記憶猶新。倒不是說人均黃油手,但能力上的缺陷有目共睹,2010年世界盃上,當40歲的詹姆斯還是球隊的首發,不知道大家作何感想。跟這些人比起來,希曼坐實大英30年最佳門將似乎沒有懸念。
不過隨著當代曼城的崛起,喬-哈特逐步站上了歷史舞臺,他沒有什麼令人過目難忘的特質,但整體的穩定性不錯,這是之前10年英格蘭隊最需要的類型。不要總拿被進神仙球說事,曠世門神迪諾-佐夫和達薩耶夫都是神仙球專業戶,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歷史評價,反而平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從2012年到2016年,喬-哈特作為主力參加了三屆大賽,客觀來說成績真的不好,即便跟希曼相比都差了一截,但沒有人去怪罪門將,其他人的發揮才是潰敗的根源。結合在曼城的表現,我們完全可以說,哈特是希曼之外,英格蘭近30年最為出色的門將。即便是與希曼相比,也算各有千秋,厚古薄今是不可取的,看待問題要冷靜全面客觀。
仰臥撐:餘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