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4日消息(記者孫永 唐國榮 譚朕)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是中小學教師準入和招聘制度的基本規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原定於今年3月舉行的教師資格考試,推遲到了下半年。筆試報名時間在9月上旬,具體安排以各省考試機構報名公告為準,筆試時間為10月31日。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門明確,對教師資格實施「先上崗、再考證」的階段性措施。那麼,推遲考試會給相關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帶來哪些影響,相關舉措如何確保畢業生順利就業呢?
再過兩個月,趙同學就要從北大畢業了,就業單位她選擇了深圳的一所公立中學。「我們原計劃是今年3月筆試、5月面試,9月進行教師資格認定,9月入職就可以憑教師資格證入編。現在延遲到下半年10月31日筆試。」趙同學說。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印發,明確新入職教師必須取得教師資格,嚴格教師準入,提高入職標準。持證才能上崗,趙同學說,她現在只能以臨聘工的身份進入學校,「因為我們應屆生要憑證入編,考試延遲也就意味著我們在前半年拿不到證,在學校屬於一個臨聘工的身份,另外一個影響主要是工資。」
「先上崗、再考證」,並沒有降低對新入職教師的質量要求。沒有資格證書先上崗的教師,在一年之內必須參加考試獲得資格證。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也促使學校對招聘要求做了調整。北京一所中學的吳老師告訴記者,學校會兼顧招聘質量和政策要求。「因為這兩年學校的校區增加了,班級數也增加了,隨著老教師退休,還是有需求(老師),尤其是主科(教師)的需求量挺大。按照今年的政策,如果在招聘的時候還沒有拿到教師資格證,學校也有意向要這個教師,可以籤一年合同。這一年裡,如果考取了證我們就繼續聘用,考不上就不能再聘用。同時,在聘用的這一年,他不能教學,只能做一些輔助工作。」吳老師說。
2018年8月,《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發布,明確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去年7月,《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明確,線上培訓機構教師取得資格證的截止日期為2020年6月,無證人員將不能繼續從事培訓行業。趙女士在北京某教育機構兼職網絡教授語文。她告訴記者:「我是去年報的名,2020年春季的考試,但因為疫情,(考試)推遲到下半年合併一起舉行,我的課可能會面臨下線的風險。」
北京一家教育機構的金老師表示,為了保證今年教師招聘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於未能按時取得教師資格證的新教師,可以先安排在其他崗位鍛鍊,通過考試後,再上崗教書。她說:「我們優先招聘的一定是持證上崗的人;沒有教師資格證但是又很優秀的,我們採用的方式是研發編輯崗,來了以後通過培訓,做研發編輯,等考上證再去授課。」
近年來,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了一種新潮流,綜合性大學加入到了教師培養行列。在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報考考生中,師範生佔比僅26%,非師範生佔比高達74%。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綜合性大學多渠道的培養方式,使得教師的培養體系更加靈活,有益於教師崗位集納優秀人才。「先上崗、再考證」一方面可以有效規避投身教育行業的畢業生無法就業的情況發生,保證高校就業工作順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畢業生在鍛鍊期間適應工作崗位,提前接觸教師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