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三都水族自治縣農技人員主動作為,積極深入一線,培訓指導群眾發展種養殖業,為農業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我們在選這個種子的時候,一定要把大顆的先選出來,把大顆的先點種,小的單獨放在一邊,這樣處理,到時候苗長出來才一致。」在普安鎮重陽壩區種植基地裡,早春線椒收穫後的田地即將開始新一輪的輪種,群眾們正圍著農技人員認真學習甜玉米的種植技術。
隨後,群眾三三兩兩分散在不同的地塊,有的手拿玉米種子細心點種、有的拿起鏟子蓋地膜……大家分工有序,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
務工群眾胡魁亮,常年在外務工,為了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夫妻倆便回鄉發展。現如今在家鄉,胡魁亮既可以到基地務工,又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賺取租金,兩口子一個月加起來也有6000元的收入。
「在家方便看小孩子,又不用操心去外面找事情做,我感覺是很可以的。」基地務工群眾胡魁亮說。
另一邊,培育基地裡,前幾天培育的玉米苗已悄然破土而出,黑膜掀開,一顆顆嫩綠的玉米苗整齊排開,生機盎然。
「晚熟甜玉米估計在10月25號之後就可採收上市,之後就接著種冬季蔬菜,這樣就實現一年三熟,讓我們這個產業能夠切實增收、見成效。」普安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吳光勝說。
壩區種植,有了農技人員的指導,農業種植更科學,農作物產量更高,群眾收入漸長。同時,在群眾個體種養殖發展過程中,農技人員也時常入戶提供技術指導,為群眾增收致富提供技術保障。
在周覃鎮聯心村肉牛養殖戶覃合幹的牛圈裡,農技人員正入戶指導覃合幹科學拌料、投食。覃合幹告訴記者,目前他的牛圈裡共育有60頭牛,從2016年開始養牛到牛出欄,技術員每個月都會定期來給他進行養殖技術指導和宣傳疾病預防知識,這讓覃合幹在養殖的道路上猶如吃了「定心丸」。
「感謝政府給我貸了一批特惠貸發展養牛,平時技術員會來跟我進行打疫苗、拌料等方面的技術指導,一直養得很順利。」周覃鎮聯心村村民覃合幹說。
今年以來,為切實幫助農民增收致富,三都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生產技術指導,通過發放資料、現場講解等方式,圍繞科學種養植、田間管理、施肥技術等內容,將科技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帶動農民學到真技術,掌握真本領,切實提高農業產業的管理質量和效率。
截至目前,今年三都已開展農業技術培訓24期,農技人員點對點、面對面上門服務200餘次,解決農戶種養殖難題20餘個,為農業產業豐產豐收奠定了良好基礎。(韋恩雪 陳明珠 胡和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