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寧河區橋北街道張前村籃球場裡,每天都有一群「籃球小子」練習的身影。可由於沒機會接受專業指導,他們在手法、動作和跑動上「野味十足」。面對孩子們渴求的眼神,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天津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服務平臺「點單」,並於近日迎來了天津體育學院「紅櫻桃」公益社團的師生志願者。
「三年前,我們剛來村裡幫扶時,他們就在這兒打球,當時最小的孩子才7歲。」駐村幫扶組組長張宇指向一個身材壯碩的小夥子說,「當時他還是個小胖子,愛吃零食、滿肚子肉,這幾年一直不間斷打球,看現在這副身板,變化多大。」
為了練習方便,村委會還在籃球場安裝了照明燈。如今,常來打球的孩子已接近30個。經過長期的摸索、練習,他們的技術已有模有樣,可畢竟是「野路子出身」,始終沒機會接受專業指導。在寧河區委宣傳部和橋北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張前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天津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服務平臺點出了「第一單」──為孩子們補上這渴望已久的籃球課。幫扶組還精心為孩子們準備了印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標識的球衣。
訓練首日清晨,距離活動開始還有兩個多小時,三三兩兩的孩子們就結伴來到了球場。9:40,伴著暖陽,大家盼來了天津體育學院「紅櫻桃」公益社團的志願者們。20多分鐘的熱身活動中,在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志願者們一帶一指導,孩子們認真地聽、積極地練,迅速拉升了球場的熱度。
開球後,雙方各出5人,拉開了比賽陣仗。你一個單手上籃、我一個急停跳投,你一個外線三分、我一個突破防守創造「2 1」。下半場,雙方還交叉組隊,場上的孩子跑動積極,場外的孩子躍躍欲試,在志願者的帶動下,孩子們在玩中練、賽中學,不亦樂乎。
「『接單』後,我們就抓緊擬定活動方案,從大三籃球專業的學生中挑選志願者,為了呈現更好的展演效果,這3分鐘的籃球操,學生們排練了整整三天。」天津體院體育教育與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張運亮直言,此次活動,效果出乎了他的意料,「看到孩子們玩得這麼開心,我們深感不虛此行!」
快樂的時光總顯短暫。活動結束,志願者們登車道別,掌聲再次響起,在球場上空久久不息……
據悉,天津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服務平臺匯集宣講、教育、文藝、科技、農科、民政、法律、衛生、體育等9大類200多項市級資源,每月可接受2次基層「點單」。此次活動為寧河區的「首單」,活動的開展符合群眾期待、切合群眾需求,為孩子們圓籃球夢添了色彩。(記者 李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