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是在鄧小平同志支持下,由榮毅仁同志於1979年創辦的。成立以來,公司充分發揮經濟改革試點和對外開放窗口的重要作用,在諸多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與創新,成功開闢出一條通過吸收和運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創新發展之路。
中信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一家國有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業務涉及金融、資源能源、製造、工程承包、房地產等。2019年中信集團連續第11年上榜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位居第137位。
在農業領域,中信集團亦有諸多布局。中信農業是中信集團農業板塊的戰略規劃者和實施者,共由五大平臺組成。中信農業以農業生物科技為核心,以構建現代農業科技服務為支撐,以實業為本、金融為用的產融結合思路為導向,充分發揮中信集團資本運作優勢、品牌優勢和國際化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創新升級,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農業領先企業。
目前,中信農業已經成為橫跨植物育種、動物育種、動物保護、產業投資等的綜合性農業集團公司,並積極在海外進行布局,「引進來」和「走出來」相結合,提高了中國農業在全球的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和行業影響力。
中信農業相關布局
(圖片來源:中信農業)
下面,35鬥將對中信農業各版塊業務進行梳理,供參閱。
植物育種平臺
>>>>隆平高科
從1980年以來我國穀物總產量一直為世界第一位,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產和稻米消費國,全國有2/3的居民以大米為主食,水稻種植面積佔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的30%。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9年,袁隆平院士是公司名譽董事長和股東。公司以袁隆平院士「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為己任,以「世界優秀的種業公司」為企業願景,是目前在中國種業信用明星企業中排名第一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集團,被譽為中國種業第一品牌。
2016年1月中信集團通過下屬子公司出資成為隆平高科第一大股東。2017年,隆平高科進入全球種業前十強。
2020年中國報告大廳的「種子十大品牌排行」,隆平高科位列其中,其餘入選品牌為奧瑞金、墾豐、荃銀高科、富友、敦煌飛天、豐樂種業、登海、中種、金色年華。
作為國內種業龍頭企業,隆平高科銷售額在世界種企中排名領先。公司聚焦種業,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市佔率業內領先,其中雜交水稻種子業務全球第一,公司通過對德瑞特、綠豐園藝、三瑞農科等公司的收購,又奠定了在瓜果蔬菜、向日葵種子領域的競爭優勢。
隆平高科發展歷程
在中信集團入主隆平高科一年多以後,隆平高科在2017年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1.90億元,同比增長38.73%;實現利潤總額9.48億元, 同比增長87.4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7.72億元,同比增長54.00%;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13億元,同比增長43.29%。
公司資產總額達到129.77億元,同比增長 63.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59.28億元,同比增長5.06%。公司的經營業績創造歷史新高,在國內全行業遙遙領先。其中,水稻種子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0.88%,其生產和銷售量分別增長82.34%和41.87%。
到了2018年,隆平高科實現營業收入35.8億元,2018年雜交水稻與玉米種子營業收入佔比分別為59%和17%,兩者合計達到76%。總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12.22%,淨利潤為7.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49%。但投資收益是隆平高科2018年淨利潤獲得提振的主要因素。2018年全年,隆平高科投資淨收益為3.45億元,上年同期僅為5642萬元。究其原因,隆平高科在年報中也提到:銷售費用增加和管理費用增加,主要體現在工作人員支出方面,勞動力成本逐漸升高,而機械程度還不夠全面和深入。
根據公司近期發布的業績,2019年全年,隆平高科預計淨利虧損1.72億元至2.58億元,同比下降121.77%至132.65%,每股虧損0.1324元至0.1986元。關於業績虧損的原因,隆平高科稱主要是因為公司日均貸款額增加、貸款匯率變動、貸款利率上升等因素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增加;海外投資損失較上期增加;非經常性損益項目非流動資產處置收益較上期減少;受行業下行影響,種業利潤下降。2019年三季度公告公司虧損2.69億元,近期公告全年預計虧1.7至2.58億元,表明四季度業績是正數,呈復甦狀態。
>>>>巴西隆平
全年充足的陽光和降水,使巴西成為了世界上最適合農業耕作的地區之一。根據國情,巴西政府確定了「以農立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2017年,巴西農業生產總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3%。同年11月,中信農業基金聯合隆平高科收購了陶氏集團在巴西的玉米資產,交易金額為11億美元。這不僅強化了公司在玉米種子領域的競爭優勢,且大大加速了公司國際化的戰略。
從國際種業巨頭如孟山都、先正達、陶氏益農等成長之路,我們可以發現其共性:1.具有自己的優勢品種,並以此為根基,從單一品種向多品種產品擴張;2.從單一品類(種子、農藥等)向農資產業鏈延伸;3.從產品向服務延伸;4.依託大型資本集團,通過外延式併購以及國際化來打破發展瓶頸。
巴西提供了優質的玉米種質資源,隆平高科輸出了中國的資金支持,兩者彌補著各自的缺憾,創造合為一體之後的新產業、新財富。
動物育種平臺
成為隆平高科最大股東後,中信開始加大在現代農業的布局力度,還投資了在蛋雞育種、高檔烤鴨育種等方面創新能力領先的北京首農,並與參控股企業協同在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美國、巴西、英國等國均建立了研發基地,全球化動植物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形成。
>>>>首農股份
首農股份是首農集團旗下企業,後者2016年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對華都集團進行了整體改制,組建了首農股份。2016年首農股份實現了扭虧增盈。首農股份是國內最優秀的動物育種公司之一,蛋雞、北京鴨等品種全國領先。
中信集團設立農業板塊後,中信農業管理層一直與首農集團保持聯繫,探討雙方的合作。2018年,中信農業戰略入股國內動物種業龍頭公司首農股份,成為第三大股東。
中信農業將攜手首農股份加快動物育種領域的投資布局和與國際育種集團的深入合作,積極推進優勢資源併購,全面提升動物育種科技水平,提高我國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推動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動物育種企業。
>>>>櫻桃谷鴨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鴨肉生產國和消費國,鴨的養殖量世界第一。但長期佔據我國鴨肉市場份額超八成的櫻桃谷鴨,育種技術和專利之前一直掌握在英國的櫻桃谷農場中。英國櫻桃谷鴨僅憑種鴨基因智慧財產權和技術專利,每年就從中國獲利高達數億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中信農業)
1873年,美國人詹姆斯在北京發現了全身長滿白色羽毛的肉鴨,即我們熟悉的北京鴨,他把這種鴨子運回美國,英國人又將其種蛋引入英國。此後,這種鴨子開始佔領歐美肉鴨市場。
1957年,英國商人約瑟夫·尼克森發現了養殖北京鴨的商機,靠著北京鴨的種源技術,他掌握了中國近八成的市場份額。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櫻桃谷的巔峰時代,當時的尼克森風光無限,還經常成為英國皇室和貴族的座上賓。
到了九十年代,尼克森身體每況愈下,這份產業卻繼承,也無人能夠勝任。尼克森作出了一個決定——把櫻桃谷賣給十七家信託公司。
2016年,一家基金公司在英國市場上掛出了準備出售持有櫻桃谷肉鴨的消息,中信集團和首農集團同時注意到了市場上的這一細微變化。這正是讓海外流轉多年的北京鴨回家的絕佳機會。在眾多買家之中,中信和首農雄厚的實力吸引了英國人的關注。
2017年7月,中信農業基金聯合首農股份完成對英國櫻桃谷農場有限公司的100%股權收購,這是中國動物育種業的首次跨國併購。本次收購獲得了全球75%的白羽肉鴨市場份額,對提高我國主要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建立良種繁育體系及推動畜牧業健康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標誌著前身是「北京鴨」的「櫻桃谷鴨」回歸中國。
動物保護平臺
2018年中信農業入股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農威特)成為第二大股東,協助其完善戰略規劃,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體系,在金融運作、政府資源、產業協同、國際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助推中農威特做優做強。
中農威特成立於2003年,是以動物保健品為主導產業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是農業部指定的口蹄疫滅活疫苗專業生產廠家,2007年被評為"中國動物保健品10強企業",已成為我國動物疫病防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重大動物疫病防制中始終發揮著關鍵作用。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科技平臺
國科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研究院(簡稱「國科農研院」),註冊於北京中關村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致力於「匯聚全球科技資源,搭建產研協同平臺,推進種業自主創新,壯大民族領軍企業」,是我國目前唯一由農作物、農業動物、林果花草、微生物四大生物種業領域龍頭企業共同出資組建的行業性創新聯合體和公益性獨立法人機構。中信農業及隆平高科均是國科農研院的發起方。
國科農研院構建聯合創新平臺與協同創新網絡,重點解決「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基因+種質+技術+大數據+產品」精準聚合,以及「科技+產權+智力+企業+產業+資本」組裝集成等核心任務;推動科學向技術、技術向產品、產品向產業的成功轉化,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與資金鍊的緊密耦合。
金融平臺
中信農業以「科技為本、金融為用,打造種業航母」的戰略為導向,其金融平臺由中信農業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農業基金」)和國調中信現代農業產業投資基金(簡稱「國調中信農業基金」)兩大部分組成。
2016年6月,中信農業聯合隆平高科、海大集團及朱雀投資等多家股東成立了中信農業基金,初始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2018年4月,引入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為戰略投資人,註冊資本為1.11元億人民幣。中信農業總經理毛長青先生出任董事長。公司法人代表兼總經理施亮先生曾任中信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他多次榮獲《新財富》農林牧漁行業最佳分析師稱號。
中信農業基金充分發揮深耕產業和資源優勢,參投了國內外諸多高成長的現代農業公司,如普萊柯、極目機器人、百果園、南繁生物技術中心、澳優乳業等,形成了覆蓋全球、多產業鏈協同的投資布局。
中信農業基金未公開投資事件
數據來源:工商資料、蛋殼研究院
中信農業基金公開投資事件
數據來源:工商資料、蛋殼研究院
未來展望
中信農業在植物育種、動物育種、動物保護領域深入布局,建立金融平臺,注重農業生物技術研發,數輪兼併收購讓企業更國際化,進一步拓寬了其經營領域和海內外市場,走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道路。
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被農業大國視為核心競爭力,未來農業生物技術將會成為制勝市場的新武器,但是中國農業生物技術還存在兩大突出的問題:原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和新一代農業生物領航產品研發布局不夠,但是幸運的是,農業生物技術的革命性和顛覆性逐漸得到國家高層支持和認同,同時國家也出具了相關的政策指引農業生物技術的發展。
從中信農業的戰略部署我們可以看出其在動植物生產研發上面的拓展和深耕,企業發展歷程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