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聯賽發展至2020年,已經有十六年,而頂級職業聯賽的發展也只有不過24年,對於年輕的聯賽來說,未來的路道阻且長。最近10年,中超俱樂部出現了詭異的發展軌跡,一方面豪擲千金引入批量大牌外援,一方面又讓本土球員薪金膨脹,導致全中超均在瘋狂「炒作」球員,進而引發俱樂部持續入不敷出的經營困境,雖然俱樂部股東均是大股東,賠錢賺吆喝的事他們也願意幹,但是終究不會有未來。
最近3年,中超才陸續開始看重俱樂部本身的發展,包括基礎硬體設施,以及青訓系統教育,還有球員和外援的限薪,提升球隊的影響力和凝聚力。然而這一切都無法短時間內完善。2020賽季中超第8輪踢完之後,江蘇蘇寧被傳出欠薪導致球員罷訓的緋聞,雖然俱樂部第一時間闢謠,表示沒有這樣的事兒。
從整個事情發展來看,蘇寧欠薪是怎麼都說不通的,但是工資發放不及時,或者協商降薪未果導致俱樂部與球員出現分歧的現象還是很可能的。透過此次事件,可以映射整個中超大環境的發展,中超球員普遍都是「一言不合就能罷訓」,欠薪其實僅是其中一個引子,因為俱樂部和球員之間缺乏默契和信任,雙方的關係很脆弱,歸根到底還是俱樂部缺乏文化底蘊,球員缺乏歸屬感。
對於中超球員的這一要害,武磊在留洋期間也間接指出了這點,他在選擇繼續留在西班牙人踢西乙時公開喊話,直言為自己喜歡的球隊踢球,不需要考慮是西甲還是西乙,他多次表忠心,而且在國內也是一直忠於上海上港一支球隊,薪酬方面可緩和的餘地顯然就多了,否則武磊憑藉過去一年半在西甲的表現,有足夠的實力加盟其他五大聯賽的球隊,武磊還呼籲什麼時候大家不再關注他是踢西甲還是踢西乙了,中國足球就真的進步了,言外之意很明顯,就是希望中國足球能把注意力聚焦在足球本身上。
在疫情下放眼歐洲多支豪門球隊,不少人都是完成了在一支球隊的傳奇職業生涯,在中超這現象少之又少。中超球員歸屬感不強,俱樂部又缺乏底蘊,根本原因還是高薪和急功近利惹得禍,導致俱樂部和球員都過於商業化,即便在疫情下,雙方協商降薪也是難達成一致,相比歐洲足壇的普遍接受降薪,差距太大。從蘇寧的事件來看,大概率便是協商降薪未果,導致雙方出現分歧,進而引發發放薪水不及時,最後出現了不好的傳聞。
從這點來看,足協用政策強行壓縮俱樂部的投入,以及規範青訓和俱樂部硬體設施顯然是明智的,只有專注足球本身的聯賽才有未來,脆弱的商業關係,只會讓聯賽走向低谷,而強化俱樂部的隊名和夯實球隊文化底蘊則是中超各俱樂部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希望中超也能向歐洲聯賽學習,用歷史沉澱優質的俱樂部和培養優秀高素養有歸屬感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