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投學堂:如何提高「財商」之道
2020-12-13 17:53 長投學堂
雙11剛過,雙12又悄然而至,長投學堂身邊不少小夥伴這邊工資剛到帳,就全都用來還貸款、信用卡、某唄、某條……還清後,銀行卡剩的餘額看都不敢看,這是你的生活現狀嗎?
同樣剛畢業,為什麼人和人存款的差距如此之大?
不可預測的危機發生時,什麼樣的家庭更能抵禦風險?
這一切,可能都和財商有關!
在2020年即將收尾之際,長投學堂聯合中國青年報社共同推出《我和我的生活》線上沙龍訪談節目。
通過與十二位不同領域的嘉賓暢談各自生活中的點滴經歷,分享各自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本周節目中,業界知名學者蘇凇、莫秀根,為我們分享提高「財商」之道。
1、什麼是「財商」?
財商,就是「金融智商」,我們通常也叫FQ(Financial Quotient)。
它指的是一個人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指一個人與金錢和財富打交道的能力。
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財商包括兩方面:
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就是建設自己的價值觀;
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
別被嚇著了,雖然聽上去這是個宏大而複雜的專業技能,但其實你我此刻已經在運用它了。
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這篇文章?為什麼會認識長投學堂?其實這就是來自於你的財商!
每一個進入職場不久的打工者,每時每刻都在運用自己的財商:
怎樣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行業?
怎樣選擇一份工作?
怎樣選擇通勤方式?
甚至中午吃什麼?
……
這些問題都在表現你的財商。
可見,它不但是伴隨著我們「成長」的命題,而且是我們的生活態度。
如何控制自己的生活方向?我們應該怎麼運用自己的財商,去快速尋找到它呢?
2、「財商」不是天生,它在哪兒?我們怎麼找到它?
人人都渴望能夠通過奮鬥實現「財務自由」,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看看2020年度關鍵詞,啥尾款人,打工人,雙循環,名媛群……這些話題無不反映著大家對金錢的態度。
每個人對於財務自由的理解不同的,挖掘自己的財商,然後主動促使它成長,其實跟自己掌握多少財富無關。
但是大家對於財富自由的理解基本可以反映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3、「財經素養」如何養成?我們還來得及嗎?
什麼是財經素養?我們看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財經素養教育首席專家蘇凇老師怎麼說。
財經素養,它包括三個層面的東西知識:
財經相關知識、應用能力;
對財富的態度和價值觀,它幫你分析判斷和做決策;
尋求自身生活的福祉,學會適應社會發展。
所以「財經素養」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商」的另一個維度。在他的看法裡,「財經素養」跟其他能力一樣,應該從小培養。
就像生活中所有的習慣一樣,不管是簡單的記帳、還是消費的計劃,在它形成了以後,人們才不會覺得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啟動得越早,在之後的人生裡就越不會覺得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那麼很多人問:已經成人了,財經素養就不能培養了嗎?
那麼我們還可以做到這幾點:
首先,用一件小事來做「助推」。
比如說,設定一個清醒的目標。然後,要有計劃和預算,來強迫自己去執行。比如我們能把自己的錢分成幾個分類帳戶。
其次,在這裡提一下長投學堂常說的「家庭的資產管理圖」法。
它可以簡單用1234來概括:
就是讓平時零用的短期消費佔據個人資產的10%;
20%作為防範於未然,比如投資保險;
30%做一些基金股票房產之類的投資,使得錢生錢;
40%做穩定保本、穩定增長的理財,比如說買銀行理財、教育基金,或者是投資型保險。
在這個原則之下,成人不管擁有多少財富都可以進行有效管理。甚至也可以讓孩子對自己的零花錢按這個概念進行管理。
蘇凇教授提出:
財經素養教育本質上實際上是「資源管理」。
每個人的一生中,其實都掌握著各種資源,每個人需要去把這些資源變成有效的產出。
培養自己的財經素養,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形成,但只有養成行為習慣,再固定成思維模式,我們再做件事才不會感覺累。
畢竟人生是一種體驗,讓自己的體驗更豐滿更有意義,這是我們需要持續思考的命題。
4、2020財務日記公布,什麼樣的家庭受到的打擊較小?
2020年,大家的經濟狀況都受到了意外的挑戰。那麼,在經濟學家的觀點裡,什麼樣的家庭和人對抗風險的能力較強呢?
經濟學者莫秀根博士是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常務主任。他的團隊在疫情過後對中國經濟復甦的各行各業都做了大量的調研,在他的《財務日記》裡對190個家庭進行實時的跟蹤發現,金融健康狀態比較良好的家庭,在2020受到的打擊比較小,信心也更大。
那麼該評測自己的金融能力?
莫秀根博士認為,大家都可以從這幾個維度來自我評估:
第一層,你曾經了解過一些金融的基本知識嗎?這是評估你的金融素養。
第二層,你能理解金融服務是用來改善生活,而不是投機取巧的嗎?這是評估你的價值觀。
第三層,你能說清楚保險、儲蓄、股票及基金的特點和區別嗎?我們要了解各種市場上產品的特點。
第四層,你從不過度消費、過度貸款。這是評估你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
你通過這四個層次進行金融健康自測,預估將來對衝風險的能力。
莫秀根博士表示:
金融能力不光是表現在賺錢和花錢,也是個人生活的綜合能力。投資也不僅是對財富的投資,對個人能力的投資,對個人健康的投資,這都屬於投資的範疇。
所以,金融健康就是我們個人的身心健康,家庭穩健幾乎等同於生活的穩健。如果我們學習金融知識,也就是一次改善生活的機會,最終給人生減少一些限制。
5、下一輪啟程,誰會先好起來?
通過兩位專業學者的分享,我們重新學習到了評估財富的方法論:
你的「財商」決定了你的未來,「財商」應該從兒童時期開始培養。
沒錢的我們常常問,有錢就能買到快樂嗎?這個問題再延伸一點:我的財富增加了,我能實現真正的自我了嗎?
經濟學家會告訴我們:金錢可以增加選擇,而選擇就意味著自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金錢確實能夠帶來自由。但如果把金錢變成一個限制自由的選擇,那金錢就會成為枷鎖。
提高自己的「財商」,我們要了解經濟學,理解貨幣,把握財富。但是這些都是工具,我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做什麼樣的人,其實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
十年一輪迴,而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即將過去,我們就要開啟新的一年。
《我和我的生活》這檔節目希望能夠向大家分享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理性且有度消費,選擇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模式,為年輕人樹立一個正向、積極的明燈。
作為國內在線理財教育的開拓者和領跑者,長投學堂也希望能借《我和我的生活》鼓勵更多人去關注價值觀、財富觀對生活的重要影響。
健康的財富觀和積極的生活理念,是可以讓每一個人都受益終生的,這也是我們一直強調『理財就是理生活』的原因。
「財商」,就像智商和情商一樣,是永遠跟隨我們的特質,是抵抗時間和風險的保障,也是下一輪翻盤的可能。
[本文作者佚名,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