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じんじゃ),日本宗教建築中最為古老的類型之一,是用來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在日本人心中,神社是神居住的地方,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圖騰。所以在並不算大的日本國內,密密麻麻建設了81000餘所神社,信徒則高達9200餘萬人,也就是說日本73%的人口都是神道信徒。
既然是日本的神社,自然供奉著日本的神,但鮮為人知的是,日本竟然為3個中國人立了神社,將他們尊稱為神。
第一個,是徐福。關於徐福和日本的故事,要從當年秦始皇命他出海尋找長生不死藥說起。
《史記》上書:秦始皇大悅,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穀百工種種而行。徐芾(即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
而這個「平原廣澤」,其實就是當年的日本,眾所周知,徐福並沒能給秦始皇找到長生不死藥,所以他不敢回去,於是就在日本定居,話說當年徐福去的時候,帶去了我國最先進的種植水稻方法、醫藥知識、金屬冶煉方式等等,讓日本從漁獵時代進入農耕文明時代,所以對於徐福,日本人民十分敬仰,將其尊稱為「農耕之神、醫藥之神」。
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各地與徐福相關的墓、碑、神社等超過50處,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甚至公開表示,自己是徐福部下的後代,是中國移民的後裔。
第二個,是蔣介石。日本人之所以為老蔣建神社,是為了感激他當年安全遣返200萬日本軍民,並放棄對日戰爭賠償,所以在愛知縣幸田町設立了「中正神社」。
第三位,恐怕不少朋友都沒聽過他的名字,此人便是林淨因,他被日本人尊稱為「饅頭祖師爺」。
林淨因,浙江人,乃北宋著名隱逸詩人林逋的後裔,林淨因自幼便對佛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日本名僧龍山德見相遇,結下緣分,成為龍山德見的俗家弟子,公元1350年,已經來到中國40餘年的龍山德見想要回日本看看,林淨因念師傅年邁體弱,便陪他一起回了日本。
來到日本後,林淨因特別懷念家鄉的食物,想著買些包子吃,奈何當年日本人還沒有掌握髮酵的技藝,市面上賣的麵餅口感極差,林淨因便決定改善一下大家的夥食,於是他參考中國肉包子的做法,將肉換成了豆沙餡兒,做好之後,他還在「白白胖胖」的豆沙包上描了個「林」字,林淨因將這種點心命名為「甜饅頭」。大傢伙兒吃了他的林氏「甜饅頭」後,那是讚不絕口,很快,饅頭就在日本全國流行起來,就連天皇都品嘗了。
高興的天皇當場給了林淨因許多賞賜,其中包括一個貌美的宮女,兩人結婚那日,林淨因做了大量紅色的饅頭,看著特別喜慶,後來,日本人紛紛效仿林淨因,每逢結婚等喜事,就要給賓客們送紅饅頭。
後來,林淨因乾脆開了個「饅頭屋」賣饅頭,當年幕府將軍足利義政知道此事後,親自為饅頭屋題字:
日本第一番本饅頭所林氏鹽瀨
時至今日,林氏饅頭屋已經傳至第34代,他家的產品,依然火遍日本,上世紀80年代,第34代傳人川島英子還專門趕來浙江祭祖,並在杭州立下了「林淨因紀念碑」。
而日本人民為了紀念帶來好吃點心的林淨因,專門為他修建了神社,每年的4月19日,這裡都會舉辦「饅頭祭」,屆時,全國各地的點心商販們都會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到此地,而林家則會供奉2000個紅白饅頭,十分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