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深圳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試行)》 頒布實施,本方案頒布日起從2020年秋季入學的初一年級開始實施,有效期3年。
評價內容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基本指標;二是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主要包括學生良好品行以及日常行為規範,具體包含對學生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與社會實踐等五個方面的評價內容。
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包括綜合素質基本指標評價、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寫實記錄、評語評價和檔案呈現等方式。
一、基本指標評價
包括25個重要觀測點,連續5個學期,每學期有20個觀測點達標或5個學期累計105個觀測點達標,則該生總評價達標(初三下即第六學期不評價)。評價結果由「信息平臺」自動生成。
其中有一些指標是有具體要求的:
能完整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加校內外公益性活動,學校組織的公益性活動不少於8小時;學期總評成績不及格科目佔所學科目的比例不超過20%。
至少參加1項由學校(含班級)組織的小課題研究或其它研究性學習,並在學校或班級展示;以熱點時事為主題,至少完成1次校內(含班級)不少於3分鐘公開演講;至少精讀1本非教材指定的文學、歷史、科技、軍事、藝術、哲學等類型的課外讀物;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每學期至少參加學校組織的應急疏散演練2次。
背唱2首教材歌曲(其中至少包含1首民歌或戲曲唱段或1首愛國歌曲);獨立完成1件美術作品評述以及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完成1件美術作品;至少參加1項校內藝術類活動。
參加1個學校藝術類社團或完成1項藝術技能的展示;至少參加1次由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每周至少完成1次家務勞動;提供1個「金點子」等。
二、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記錄
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指導下記錄以下五個方面的表現
(1)思想品德,例如獲得的校級及以上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 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德育類或綜合類榮譽稱號。
(2)學業水平,例如獲得校級以上學習類獎勵或榮譽稱號含競賽等)。
(3)身心健康,例如獲得區級以上體育競賽包括棋類獎項。
(4)藝術素養,例如獲得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區級以上藝術類競 賽獎勵或榮譽稱號。
(5)社會實踐,例如獲得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認可的區級以上信息類、 科技創新類競賽獎勵或榮譽稱號。
記錄這五個方面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並上傳競賽獲獎證書、榮譽類證書,以及其他值得呈現的相關材料。
不要求五個方面全部填寫,學生可有選擇地填寫能夠充分展現自己個性特長、突出表現的方面。可隨時在「信息平臺」錄入,且在檔案生成前允許多次修改更新。
三、評價的用處
「基本指標」是綜合素質評價的必達指標,五個學期的達標情況決定學生的最終評價結果。「學生的個性特長與突出表現」是綜合素質評價的學生自選指標,可作為有意參加高中階段學校自主招生的實證材料。
「綜評檔案」不作為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成績相同情況下的錄取比較條件,但是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綜評結果達標學生可以參加所有高中階段學校的招生錄取;不達標學生不能報考廣東省一級高中學校(深圳大多數公辦學校都是省一級的)。
四、深圳各高中學校的等級及辦學性質
五、附件一、二、三、四
六、再說兩句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綜評方案,極大地避免了家長被動參與的可能性,減少了家長的負擔。除了第3、23兩項由老師、家長共同完成以外,其它項目都是由學校填寫,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共同討論確定是否達標。
一些家長表示可以接受,希望孩子們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綜評能夠起到一個評估和指引的作用,家長不需要太多參與,只要配合學校安排就可以了,而且,只要不違法犯紀,絕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做到達標,等等。
另外一些家長則擔心,過多的硬性要求,可能會佔用孩子很多的學習時間,一些社區的公益活動,原來只是有時間有意願的孩子才去參加,現在綜評一出,有些孩子被動參加,社區活動變成秒殺活動,一票難求。不能達標就不能報省一級的高中,是不是意味著,沒有達標的孩子,就幾乎沒有機會上公辦高中了,會不會太嚴格?等等。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