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通過對太陽的觀察,如今來說是地球公轉運功的情況,了解到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深刻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與文化觀念,古時候老百姓相當注重二十四節氣,從而也誕生了許多俗語,俗話說:「百年難遇寡婦年」,啥意思?為什麼2019年只有354天?
「寡婦年」,又叫啞年,意思就是不立春的農曆年份,因而也稱是「盲春」,一些老人習慣叫「無春年」,目前我國使用兩種曆法,一種是國際通用的公曆,也就是陽曆,陽曆每月有2個基本固定的節氣;一種是我國傳統的農曆,大多叫陰曆。
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每一年裡的月數和天數不固定,農曆全年的天數比陽曆少上11天,如果是這麼算,慢慢的陽曆的寒暑變化與農曆拉開了距離,也會打亂現今人們對曆法的認知,所以農曆採用了19年7閏月的方法,也就是說每19年有7年為13個月,農曆全年的天數有383天或384天,被稱之為是「閏月年」。
農曆閏月年的一年中有25個節氣,包含了兩個立春,因而也有老人叫「兩頭春」,無閏月年的年份,全年天數就只有354天或是355天,也就是「無春年」,像今年(2019年),農曆上就是無春年,僅有354天。
還有的年份,立春正好趕在農曆春節初一那天,就叫做「同春」,2019年的立春是在農曆2018年大年三十上,所以農曆2019年就少了一個「立春」這個節氣,而一些老人對「寡婦年」很是忌諱,認為這一年諸事不順,相當於我們常說的「本命年」。
他們認為在這一年結婚是不妥當的,事實上並沒有這樣的說法,因為造成「盲春」、「兩頭春」、「同春」現象的原因是,公曆和農曆兩種曆法時間的推移,前趕後錯導致的,忌諱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中本就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為學習,為工作,為感情等,屢受挫折,而這個煩惱並不會因為節氣的增多而格外眷顧,或是遇上「寡婦年」,將黴運通通倒出來。
該遇上的還是會遇上,如果怪年份心裏面能夠獲得安慰,「寡婦年」只能背上這個鍋了,最主要的還是要樂觀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