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吃方便麵已經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選的,就算要選,也基本會選擇製作更加精良,口味更高端的,比如進口的日韓的方便麵,雖然價格更貴,但是口味的確更好。」張月銘告訴鋅刻度。
這一說法在許多超市的負責人處也得到了驗證,「雖然售價2.5元的低端方便麵一直沒有下過貨架,但這一類低價方便麵其實是銷量下滑得最嚴重的種類,5元以上方便麵才是目前市場的主導產品。尤其是高端的網紅方便麵產品,其實反倒還有些生存空間。」
的確,近年來不停有拉麵說、有你一面等網紅品牌直接以高端定位切入市場,以B站、小紅書、微博等與目標客戶一致的營銷渠道,通過麻辣小龍蝦、椒麻脆脆肉酥等創新口味成為新晉網紅。
康師傅2019上半財年財報
於是,在內外夾擊之下,傳統品牌為了生存,也不得不開始升級SKU,推出原材料升級的高客單價產品,據康師傅公布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康師傅2019上半年方便麵增長是受高價面、容器面等高價位產品所拉動。
康師傅的老對手統一中國2019年半年財報也顯示,其方便麵業務增長也由湯達人等中高端產品帶動,湯達人的銷量上半年保持了雙位數增長。
「統一的中高端面佔其方便麵營收比重的兩三成,增長率是低端面的10倍左右。」此前統一中國方面告訴媒體。
效果似乎挺不錯,裡斯諮詢報告顯示,2018年全世界泡麵銷量達到1036億份,而中國市場為402.5億份,佔全球方便麵銷量的38.85%,排名第一。這是自銷量衰退以後的首次明顯回升,恢復至2015年的水平。
但好景不長,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當泡麵的價格不斷上升,消費者們又似乎並不願意為這份溢價買單。
比如,康師傅曾在某年推出限量版「福祿壽喜」富貴面,限量1888份,預售268元4盒。此外,普通的高端、超高端泡麵價格也達到20元左右。
曾有網友評論「都有這個預算了,消費者為什麼還要吃泡麵?」、「現在連泡麵都吃不起了」。而火極一時的網紅拉麵品牌,也接連沒落,甚至迅速倒閉。
「這並不矛盾,因為方便麵不論是否是高端化,在外賣行業的興盛之下,都不會是首選了。只是說,在不得已選擇方便麵時,比如疫情期間,外賣不方便只能選擇方便食品時,人們會更傾向於高端化的方便麵。」張月銘解釋,「當人們的生活處於正軌上,一份高端化的方便麵價格其實和一份外賣的價格差不多,我相信選擇外賣的消費者還是佔多數。」
小品類方便食品將重蹈泡麵覆轍?
當方便麵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方便食品的大市場上,卻湧出了一波新興產品,蠶食著原本屬於方便麵的蛋糕,比如地方小吃類的螺螄粉、南昌拌粉,看似更加方便的自熱火鍋、自熱米飯,還有主打健康減脂的王飽飽代餐等。
比起傳統的方便麵,這一類符合Z世代需求的小品類方便食品,似乎更懂如何借網際網路之力,籤約正當紅的流量做代言人,吃粉絲紅利;冠名、植入各種綜藝和電視劇;搞跨界、搞聯名,找網紅帶貨……
一系列的營銷下,它們很快打破了消費者對方便食品的固有印象,迅速出圈。
螺螄粉算得上這波浪潮中的頭號弄潮兒,從2018年開始,螺螄粉這一品類在社交媒體爆紅,多次霸屏微博熱搜榜,相關話題閱讀量高達幾十億次。線下各銷售渠道也曾出現過短暫的斷貨現象。
柳州市商務局數據則顯示,袋裝螺螄粉產業2020上半年時間已經創造了49.8億元的產值,產量增加6倍,前8個月出口突破2000萬元,預計全年將達90億元。
而這一賽道也日漸擁擠,自2014年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註冊以來,截止到2019年末,柳州預包裝螺螄粉註冊登記企業已有81家、品牌200多個。
但是即便如此,網紅小品類方便食品們,似乎也難逃被迅速拋棄的命運。
螺螄粉爆紅之後,螺螄粉的門店開始出現在全國各個角落,打開外賣軟體下單,最快在半小時內,騎手們就能將一碗又辣又鮮的螺螄粉送上門來,裹著紅油的米粉上往往還配著有黃瓣的油菜花或青菜,酸筍、腐竹、花生米更是一樣不落。
而相比之下,自己煮出一碗螺螄粉,就顯得不那麼方便了:螺螄粉的食材是粉,這就決定了螺螄粉基本必須要煮夠時間,耗費精力;儘管味道比起方便麵更為濃烈,但依然口味單一,給人們提供的選擇空間太過低;性價比也不算高,一袋得上10元,和一份外賣的價格相差無幾……
也正因此,張月銘發現螺螄粉門店開到了小區附近後,就徹底拋棄了袋裝螺螄粉。
螺螄粉的現狀也正是其他小品類方便食品的共同困境,這些靠著高營銷出圈的產品,往往用料更豐富,包裝更精美,成本居高難下,一旦出現相關門店+外賣,則很容易失去消費者。
所以,隨著未來Z時代的壯大成為主要的消費支柱,其對品牌忠誠度不高的特點,給新品牌的成長創造了機會,但隨著行業越來越飽和以及不需明顯技術壁壘的前提下,未來市場很有可能會陷入價格戰的漩渦。
而在這樣的競爭之下,小品類方便食品或許也難逃方便麵的宿命。
來源:鋅刻度 黎文婕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方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