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一公司抗疫表彰大會現場。 通訊員供圖
員工家屬,熊皓、熊瀚的母親現場感言。 通訊員供圖
員工家屬、李婭娜的女兒通過視頻分享感言。 通訊員供圖
中建三局一公司員工高天輝講述戰疫故事。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陳海軍、劉宇太)新冠肺炎期間,他們臨危受命、挺身而出,拿出當年「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和幹勁,15000 名建設者衝鋒在前為全國的醫者「挖戰壕」「建堡壘」,12天牽頭承接並圓滿完成雷神山醫院建設重任,成為武漢乃至中國戰「疫」的堅強支點。11月28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武漢舉行抗疫表彰大會,對4個突出貢獻單位、5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9個優秀團隊、17個優秀合作夥伴、22名突出貢獻者、21位優秀共產黨員、192名先進個人進行表彰。
「臨危受命承建雷神山醫院,我們從全國籌集板房資源,同事們只要有線索就去找,看到廠房門就去敲,兩天時間從各地運來2930個廂房。」中建三局一公司員工方旗的講述,將現場觀眾帶回那段「不分晝夜、不顧生死、不計代價、不講條件」的難忘歲月。
醫院建設像搭積木一樣全面鋪開,但最艱難的攻堅卻才剛剛開始。員工張鑫講述,醫院建設標準極高,負壓必須形成三級壓力梯度,電源和氧氣一秒不能斷,病房和醫技樓中的水、電、風、氧、醫療器械、智能系統等安裝工作異常複雜。2000多人同時作業,醫技樓從屋頂、地面到地下全是人,三天三夜24小時連續攻堅,成功按時完工。
2月2日,珠海市決定建設應急醫院中大五院鳳凰山院區,中建三局一公司在武漢和珠海開啟兩線作戰。員工高天輝分享了鳳凰山醫院建設故事。「我們主動建議採用永久結構方式建設,性能更加可靠。然而施工時間卻只延長了5天。」員工1天完成急需人員、材料、設備進場;3天完成後續材料及分包資源組織;9天實現工程主體結構封頂;25天,鳳凰山醫院具備交付條件,高質量建成國內首個永久結構形式應急醫院。
會上,建設者家屬分享了他們在家中守望家人在雷神山醫院的感受。道路工程師文毅的妻子周彩虹傾訴:「沒有時間聯絡,看到他每天的步數一直在更新,我就心安」;參建醫院的熊皓、熊瀚兩兄弟的母親現場向孩子喊話:「媽媽為你們感到驕傲」;後勤組李婭娜的女兒專門錄製了一段視頻:「媽媽,我向您,還有像您一樣的千千萬萬個逆行者致敬!」
中建三局一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萬大勇表示,公司將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在湖北疫後重振中進一步彰顯央企擔當,投身湖北省重大公共設施建設,為「十三五」順利收官、「十四五」順利啟航貢獻爭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