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基本不動的原則,我的認知理解

2020-09-05 李帆站樁心得


剛開始,我對站樁並沒有一個系統的了解。

去年,快過年的那段時間,我心裡突然有了一種想法:對站樁深入了解了解。

那段時間,我開始看關於站樁的一些書籍,也開始整理一些站樁的內容。

也正式那段時間的了解和整理,現在自我感覺對站樁有了一個「系統了解」。

所以呢,現在我想把我對站樁的「系統了解」分享出來,有不對的地方,也請樁友指出來,我們共同進步。


下面呢,也是分享我的一些淺薄之見。


看了一些站樁的書籍,我很認可王薌齋的著作《意無止境》內容。

我通過王薌齋,通過他的著作,我知道了站樁基本的原則:外挺拔,內虛靈,舒適得力。

當時,我只知道這是站樁的基本原則,並沒有多大的感受。

現在,也就是今天,我突然對站樁的基本原則,有了新的認知。


站樁基本的原則:外挺拔,內虛靈,舒適得力。

之前我的認知就是,站樁時做到就可以了。

現在的認知,我覺得站樁的基本原則要想做到,是需要按照順序來的:放鬆—舒適—內虛靈—外挺拔—得力。


我認為站樁基本原則最核心的是舒適,也就是先做到放鬆。

因為站樁的原理就是利用身體有自我調節能力,而放鬆才能啟動這種能力。

而放鬆的核心就是要舒適,也只有舒適,放鬆,才能站下去,才能啟動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


而放鬆,其實又分為身體的放鬆和內心的放鬆。

看似很簡單的放鬆,其實也是很難做到,原因就是自我總是自相矛盾。


但是,當我們明白身體有自我調節能力,需要放鬆才能啟動這個原理,知道了本質,然後再放鬆,也就相對輕鬆些。


這樣就打消了我們一個顧慮:總是糾結在站樁姿勢對不對的問題上。

因為站樁姿勢,也只有放鬆後,才能找到身體會自然尋找最合理的姿勢,糾正剛開始不合理的站樁姿勢。

所以,我一直覺得尋找和解決站樁姿勢的人,也很難站下去,站對。

只有放鬆後站樁,正確姿勢才會調整對。

我站樁時,我是有這樣的親身體會的。


還有兩個問題就是:堅持站樁和站夠多長時間的樁。

我覺得,我們應該循環漸進,而不是一步到位。

總結一下,我對站樁基本原則的認知是:如果按照順序來站樁,會容易做到。

也就是按照步驟,節奏來。


如果在深究一下,我們之所以很難做到按照步驟,按照一定的次第做,是因為我們想著一步到位。

這種貪婪,急於求成的心理。


所以,本質很難看到,只有心靜才能悟到。

所以,我覺得站樁基本原則就是靜。

只有入靜,心靜,才能感受到很多本質,也才會做到大道至簡,輕鬆不累,容易達成。


這是自己這段時間的一些心得感悟,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不對的地方也請指出,我會改正。

相關焦點

  • 站樁,基本不動的原則
    所以我把王薌齋大師的著作《意無止境》和秘靜克前輩的著作《大成拳築基功》作為指導。《大成拳築基功》是對王薌齋大師《意無止境》的解讀。兩者配合,有利於理解。所以,每天除了練習站樁之餘,也會時不時地翻開王薌齋大師的著作《意無止境》,慢慢體會。當你看王薌齋的著作《意無止境》,其實是後人整理王師生前的著作而後出版的,你會發現其內容有的重複出現幾次,不夠系統。為什麼?
  • 功效:練習站樁必須遵守的兩個基本原則
    文:公眾號 正氣站樁學堂,練習多年都沒什麼效果,甚至練出偏差來,最常見的偏差就是氣感強烈浮於上半身甚至頭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大部分是由於姿勢上的要領沒掌握好,沒做到上虛下實,這是站樁的核心要領。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松」;二是「靜「。當然在做到這兩原則的前提下是姿勢要正確,如果你不確定自己姿勢是否正確,請諮詢你的站樁老師或者私信申請入群交流。對於」松「,即站樁時要全身內外都做到」松而不懈「。什麼意思呢?首先站樁時的身心感受都要做到放鬆而不緊張,姿勢擺好後就保持不動,然後自己放鬆下來,心態上保持平和安靜即可,慢慢就可以進入更深的狀態。
  • 我所認知的站樁——站樁日記7.5
    我站樁有一段時間了,在這裡分享心得體會也快一個月了,今天突然想談一談我所認知的站樁,與樁友交流心得的同時也給自己留痕。1、我站樁的方法關於站樁的起因前文提過,在這裡不再贅述了。裹胯填腰,命門外凸,簡單明了的說,就是腰不動,胯部往前送。正常脊柱腰部都是往裡凹的,胯部往前送後,凹的部分就變直了,就是達到這樣的感覺,初時不太容易理解,可以把手放在命門(肚臍眼正後方)兩側,做裹胯動作,手能感覺到外凸,那就對了。命門外凸很重要,一定要做到位,剛開始站就算是緊也不要懈,緊後期可以慢慢放鬆,懈之後再緊浪費時間精力。
  • 理解人體筋骨結構,原來站樁可以如此「簡單」
    很多師父在教徒弟練拳的時候也是,先教站樁,那到底站樁練習的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如此被推崇,那麼下面我們就要探究站樁的本質,掌握它的基理。當然如果以西方肌肉理論來剖析,就很難理解樁功的形成模式和運行機理。因此,我們要跳出傳統肌肉訓練的圈子,擴展到大筋訓練之中,這個時候我們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 【01】站樁的基本介紹
    有些名拳師又將其技術秘不傳人,也由於各人練功的方法不同,便出現了內家拳、外家拳以及各種派別和門戶。其實不僅同出一源,其理亦並無二致,由站樁為基礎來學習技擊就是內外結合的練功方法。先師王薌齋先生常談,古代拳術家沒有不練習站樁的,在南方謂之蹲盆,在北方稱為站樁。只因過去一些拳術家把站樁功作為不傳之秘,遂使此功淹沒不彰,甚至學拳幾十年而不知站樁功者比比皆是。
  • 久坐不動的人適合練習站樁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的,我之所以大力的推廣站樁,就是發現我們現代人基本10個人有9個人都是處在亞健康狀態,不是脖子痛,就是失眠各種小毛病。而導致亞健康狀態的根本原因就是,每天都很少運動,有事沒事就對著電腦要不然就是對著手機。 為什麼這麼講?
  • 站樁不是死站著不動
    站樁第一步求松,怎樣才算松到家了呢?就是松的身上的肌肉和野生動物的肌肉差不多就行了,如果大家還沒有直觀印象的話(也是,我想大家肯定很多人沒有親眼見過野生動物,大多都在動物園或《動物世界》裡看過),你就參考貓身上的肌肉就行了。
  • 站樁,我是這樣玩的!
    這個階段就是養生初期,擺一個站式,不在於架勢高低,手的遠近,只要合乎站樁的基本要求,就是那幾個「不」。這個階段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去掉渾身的「僵」,讓身體安靜下來。基本達標的表現就是四肢能發熱,身體能發熱。即使在冬天練一會兒後也要熱得把手套脫下來。這不是空想,凡是「站住」了的人,都能達到。這樣才說明,站樁能夠讓氣血旺盛起來,內臟、肌肉得到充足的營養。這是將來肌肉運動的「本錢」。
  • 練拳不只有站樁,輕、重如何從試力中認知?
    站樁,靜立不動,專心感受空氣,設假想敵,以養觸覺靈敏,知意中敵用力之輕重。試力,動而行緩,綿長不絕,於筋舒意遠中感力之輕重愈深。練拳,不只有站樁,不是炫耀會多少架子、動作,就懂拳了。懂不懂拳,要看有沒有理解、體認拳的實質,如輕重、緩急、長短、起伏等等,這些均為構成物質的要素,可謂拳的實質。
  • 我的京城十多年的意拳(大成拳)站樁經歷--6. 學習站樁第二年 2
    修煉站樁一年半的時候,偶然間感覺自己很高大,而且胳膊又粗,我低頭看一下,又沒發生感覺到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多了,也就習以為常。在高大體認方面,又沒發生身體不穩的情況,反而身體更加沉穩與輕鬆。這種變化非意念誘導所不能及的,這是我通過站樁修煉所得體認證明了這一點。
  • 站樁入門零基礎:站樁,真正理解千金難買我願意。
    站樁1小時。身體: 兩手發熱,兩手不停的相互拍打,今天感覺自己的手跟小朋友手一樣嫩嫩的,身體抖動,兩腿僵硬,大汗淋漓。認知: 千金難買我願意,只要一個人心甘情願做一件事,付出多大的代價,他也要去做,因為覺得值。我有一個朋友,他有很多負債,甚至馬上就吃不上飯,交不起房租了,家裡的人告訴他這個周末家裡過節,問他能不能回家。他說想想。
  • 站樁對健身的基本作用
    它在靜中生動、動中求靜,不講大小周天,不意守丹田,不講調息,一切順乎自然,只是在精神集中,周身放鬆,呼吸自然的原則下進行的休息式鍛鍊,從而體會到無窮的樂趣。為了提高健身的效果,在站樁的基礎上還要增加練習試力和走步。
  • 站樁是我人生難得的幸運
    剛開始的時候,因為手臂酸痛,確實只能站幾分鐘,偶爾能夠感受到手腕處輕微跳動一兩下,這種從未有過的感覺讓我很欣喜,其實別的運動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感覺,但是因為人在動中,難以悉心體會,而站樁是靜功,所以能夠比較好地察覺到身體的反應。
  • 站樁問題1:站樁怎麼呼吸?
    答:我站莊時做的呼吸是一種腹式呼吸法,也叫呼吸松腰法,這種練法在龐明先生的《智能氣功科學精義》的講課輔導材料裡面有。這種呼吸法吸氣時命門和小腹往外鼓,呼氣時還原。我剛開始練的時候,一吸氣只見小腹往前鼓,命門不怎麼會動,後來是兩者都向外鼓,再後來可以做到小腹基本不動,只是後腰往外鼓,這樣命門外凸的幅度比較大一些。問:站莊環抱是不是更易讓氣機圓撐?
  • 站樁 | 站樁講究多,正確的站樁姿勢示範
    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大多數對站樁的功法作用缺乏認識,尤其是不明白太極拳理論和功法的人。他們認為練太極拳站樁枯燥無味,又吃苦。一開始練拳便急於練拳架,好像拳架動作就是一切,以為只要有拳架就是懂得太極拳了。什麼是渾圓勁,就是你拉也拉不動,擠也擠不動,以前叫陰陽勁,練成了就是太極勁,對方來壓,就放鬆了,他著不了力,對方一走,它又彈出去,有了棚勁,增強了技擊的能力。拳論裡說「久練不如一站」,就是這個道理。
  • 意拳站樁歌
    相遇即緣分,想交流可點擊我頭像,看簡介意拳站樁 簡單易行 安全穩妥 流弊不生不練呼吸 不練周天 不守穴位 不追入靜 行走坐臥 皆有練法 隨時隨地 可以練功 樁式簡單 看了就會 十天內外 初見功效 酸麻熱脹 起於指掌 末梢神經 先易感應有了感應 興趣橫生 堅持鍛鍊 整體連通 有病治病 無病健身 少年兒童 益智聰明 尤宜老人 動靜樂壽 悠哉遊哉 松鶴遐齡 科技學者
  • 站樁給我第二生命
    不知不覺站樁已經八年,往事回首,充滿無限感慨,今天閒來無事,想寫點什麼,因為好長時間沒動電腦,時間一久人就懶,總感覺不太好,人一懶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出現不舒服就要思考原因,然後再改變生活或工作習慣,這是一連串的反應,所以我一直以為,身體上的不舒服是給你生活和工作中的壞習慣敲警鐘
  • 站樁 | 站樁不用力而長力的奧秘
    意拳站樁是通過意念假借等方法,統一形體,統一肌肉,統一動作,通過肌肉放鬆,由動作協調逐步達到力量協調的狀態,一動無有不動,周身一家的整體運動效果,以達到增加整體力量的目的。增的什麼力?在合理的間架下放鬆全身肌肉並使之處於自然舒展狀態,是對肌肉筋腱的伸拉,而為了長時間保持這一姿勢靜止不動,就必須在內部有保持這種相對平衡的力量,然而,任何事物的不平衡是絕對的,為了保持這種相對平衡,在形體內部就必須產生不斷的肌肉運動。
  •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①如何理解《民法典》基本原則的適用 2020-09-25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論意拳站樁
    鍛鍊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掃除雜念,寂靜調息,內外溫養,渾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地完成了一條空口袋掛在天空,上有繩帶系,下有木支撐,有如躺在天空地闊的草地上,又象立在悠悠蕩蕩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鍛自煉,神經不養自養,這是鍛鍊的基本要義,還要求使肌體與大氣相應,自然而然地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也可以說是一種人體本能的學術,「一法不立,無法不備」的意義就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