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回答記者提問。中國網 倫曉璇 攝
中國網12月21日訊 (記者 郭澤涵)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就《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生健康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常繼樂表示,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工作壓力都在明顯加大,我國居民心理行為問題和精神障礙的人群逐漸增加,民眾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9年數據顯示,我國抑鬱症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是4.98%,抑鬱症和焦慮症患病率接近7%。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在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裡明確提出,重視精神衛生和心理健康。在去年下發的健康中國行動的15個行動項目中,有一個行動有關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今年上半年,為加強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方面的統籌,國家成立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
國家衛健委會同中宣部等22個部門出臺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並且組織開展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試點工作,各試點地區圍繞重點心理健康問題、重點人群開展試點,部分地區已經取得了不錯成效。昨日上午國家衛健委進行專家研討,擬把很多地區試點過程中的一些好的經驗、好的做法在明年或者「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推廣。
另外,國家衛健委在健康中國框架下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比較明確地提出了政府、社會、家庭、個人四方責任。按照健康中國行動的部署要求,採取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措施。針對不同人群特點,加強重點人群的心理健康指導。
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編制好「十四五」精神衛生規劃。依託新成立的國家心理健康與精神衛生防治中心,加強相關政策規劃的研究,開展流行病學的調查評估,推進健全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推動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專業人才的培養。
進一步推動落實健康中國行動心理促進行動的相關要求,加強科普宣傳,持續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開展抑鬱症、焦慮、失眠、老年痴呆、自閉症等疾病的監測,探索社區綜合幹預模式,降低發病上升的勢頭,鼓勵學校和單位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建設,為重點人群及時開展心理疏導。
同時,繼續整合多部門的力量,深入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強心理幹預、危機幹預和心理援助工作,將心理危機幹預納入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中。利用世界精神衛生日、預防自殺日等宣傳節點,普及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識,避免社會歧視,加強對重點人群的關心關愛,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