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趙博士藝術課堂》立體聲錄音,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希臘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建築和雕塑被稱作「世界美術的王冠」 。
而其中最優秀的雕塑,現在卻保存在大英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之一。
為什麼會這樣?
在眾多帕特農神廟雕塑中,最有名最美麗的要數當時的雕塑大師菲狄亞斯的傑作--「命運三女神」了。
這三女神或坐或臥,是按照三角山牆裡邊的空間來進行安排的。
雖然殘損得很厲害,我們仍然能看出來這三尊女神者在衣服下面的軀體表現得特別有生命力,這是公元前5世紀,雕塑藝術所能達到的最高水平!
希臘雕塑分幾何,古風,古典,希臘化四個時期。
羅浮宮三大美女之一《勝利女神》就是希臘化時期的,比衛城神廟要晚幾百年,也沒有腦袋的。
西方人好像喜歡無頭的女神,殘缺美嘛,你看不到才會覺得那是最好的。
還有最有名的維納斯,沒胳膊的美人。
這也好理解,如果有頭有臉,免不了要被大家來個顏值測評。
現實的冷酷讓西方人知道,看不到的才是最美!
看古希臘藝術,我的腦海中常常會想起的是巴赫的音樂。雖然巴赫是18世紀德國基督教新教徒,可是他的音樂高貴,柔美,莊嚴,平靜—非常契合古希臘雕塑建築的氣質。
順便提一句,希臘化時期,亞歷山大徵服了印度西北地區,希臘雕塑影響了建陀羅佛教造像,與佛教一起傳到中土大唐。
除了東西三角山牆雕塑,大英博物館還收了大批量的櫳間板和飾帶雕塑,也都特別精美。
櫳間板就是在柱子之上和頂子之間一個個的方形石板區域,下圖表現的是人和半人半馬戰爭場面,表現非常激烈,象徵希臘人和波斯人的戰爭。
也有在飾帶上表現和平的主題,叫做"泛雅典的節慶", 和雅典娜神廟有特別密切的關係。
這裡表現的是當年的雅典人抬著雅典娜的神像出行巡遊祭拜的場面。
有人問, 為什麼大英博物館裡面的藏品看上去那麼破啊?
事實啊, 這是因為我們大多看到的雕塑是羅馬時期的複製品。
要知道, 古希臘雕塑才是真正的最高水平, 是羅馬複製品學習的樣板!
有人說, 希臘藝術是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你可別嫌棄神廟怎麼就只剩個外牆了!其實這個神廟2000多年能夠保存到現在這樣的狀態,可真是一個奇蹟了。。。
隨著希臘的衰落,神廟先後被東羅馬帝國,天主教等等都佔領過,甚至被改建成過教堂,甚至清真寺。
在1687年的時候,威尼斯和土耳其人打仗,土耳其人把這個地方當做火藥庫。威尼斯一個炮彈,Duang,神廟的建築主體就只剩下現在看見的這個框架了。
這座雄偉的陶立克柱式支撐起來的龐大神廟不僅是偉大的藝術品,也是西方文明的代表,在建築中體現了當時數學和光學的成就。
比方說,神廟的臺基平面略有些突出,有一個弧形的突出,而柱子有輕微的向內傾斜,向上延伸幾公裡之後,它可以相交在一個點上。
這麼安排更符合光學和人視覺的習慣,讓神廟在人的眼中看起來更為雄偉,更為穩固。
雅典衛城包括帕特農神廟的建造史料是有記載的,和希臘歷史上偉大的執政官伯利克裡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
雅典人在和波斯人的戰爭取得勝利之後,他們形成了一個「提洛聯盟」。
他們把金錢還都放在一起, 因為伯裡克利告訴大家,說想建立一個聯合艦隊。
但這錢卻被伯利克裡用於自己宏偉計劃——重建和裝扮雅典衛城。原來在和波斯戰爭的時候,雅典衛城讓波斯人給毀了。
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伯裡克利原來是個「偉大的忽悠」!
不過神廟是西方文明的進入成熟最早的標誌,這個錢沒白花!
說到古希臘建築,必須要介紹古希臘的柱式。
他們的柱式一共有三種,陶立克,愛奧尼亞,科林特,都是用希臘的城市命名的。
柱式體現一種建築上的人體美,有柱頭,柱身,柱礎,就像人的頭身腳。
陶立克和愛奧尼亞兩種柱式有凹槽,和雕塑上的衣褶也神似,還有就是神像柱,直接就拿人當柱子在那頂著。
中國建築裡鬥拱系統經常被拿來和柱式比較。它們有點形似,其實差別很大的,鬥拱是活的,在抗震等方面有更高的的科學性。
都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兩者都講究個結構。
建築裡有柱式,音樂裡有和弦。
西方管風琴也常是建築的一部分,算是建築和音樂結合的最直觀的例子。那我們就來聽一段巴赫的管風琴鳴奏曲。
說到音樂,從古希臘雕塑與陶瓶來看,當時的音樂非常豐富,但是現在流轉下來可以聽到的非常少。
有一些旋律刻在墓碑上,但更多對音樂的描述是保存在一些文學作品裡,比方說俄耳甫斯的故事非常有名。
古希臘的音樂和當時的宗教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比如很多都是與祭拜酒神狄奧尼索斯或者是阿波羅太陽神有關。
太陽神本來也是代表著音樂之神,祭祀雅典娜也一定有很豐富的音樂。
剛給大家聽的這段是歐裡庇得斯的一首頌歌,用基薩拉琴演奏。歐裡庇得斯是古希臘三大悲劇作家,有一些被認為是他譜寫的音樂傳世於今。基薩拉琴和裡拉琴相似,就像拿在手裡的豎琴吧,是歌頌阿波羅的樂器。
還有一種管樂器,叫阿夫洛斯管,類似單簧或是雙簧管,聲音有些刺耳,是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用的。現代音樂學者嘗試恢復古希臘那時候的音樂,但是樂譜太殘缺只能補充,
咱還回到一開始的話題,希臘帕特農神廟這些雕塑怎麼跑到大英博物館裡去了?
這一批希臘雕塑也叫做「埃爾金大理石像」,埃爾金家族是17世紀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
當時這個家族中的埃爾金男爵做大英帝國在奧斯曼土耳其的大使。
連哄帶騙獲得了奧斯曼土耳其政府的許可,允許他去購買甚至是「收集」(拆下)希臘帕特農神廟上的雕塑。
這件事情挨可沒少被世人唾罵。但客觀地說,當時希臘那個狀況,要是沒有埃爾金伯爵把這批雕塑收集起來運走,能不能保留到現在,也難說。
不光是英國,英法德小夥伴們當年扛過槍分過髒,哥幾個估計都商量好了,搶來的寶貝們打死不還。
不得不提啊,這個埃爾金伯爵的兒子就是小埃爾金伯爵,當年下令火燒圓明園的就是他,罪大惡極。
講到最後,我說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
因為工作原因,我曾到龍門賓陽中洞的考察。這個給北魏孝文帝和皇后開鑿的美麗石窟,靠門洞牆上的浮雕《帝後禮佛圖》全被鑿走,石窟壁上狼藉一片。
時至今日,《孝文帝禮佛圖》被保存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皇后禮佛圖》被保存在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
他們分開保存可真算一個悲傷的事情。
本來帝後是在一起的,為了永遠供養,居然被後人鑿碎運到國外。
但還沒完,記得我在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參觀時,突然間在出口發現了《維摩詰》。
它和《帝後禮佛圖》原來是在一起,但卻很多年一直下落不明。
那感覺像是偶然碰到一位失聯多年的老朋友,忽然發現他一個人孤零零的在哪裡。當時我感到一種特別的心酸,心裡說,「你怎麼在這兒啊?」 看了他好半天.
還是不還?我自己安慰自己說,文化屬於全世界,咱總可以去看他,畢竟不是真人朋友。
後來我也有一些新的感悟:被移動的文物也有了新的意義,是原有的創作者所不曾賦予的, 這給後人提供了更多思考的機會。
說白了,有些事,說明咱過去闊過富過,讓咱驕傲讓咱高興;有些事,說明咱也窮過苦過,讓咱知道珍惜現在和更加努力,都有它的意義吧。您說是不是?
想了解更多內容, 請點擊下列藍字:
「德國版大鬧天宮」-《尼伯龍根的指環》
《虎口脫險》中不為人知的藝術
感官新世界-莫奈和睡蓮
給一萬噸黃金也不換!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1講-女人心, 海底針?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2講-為什麼教皇專寵這個男人?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3講-唐僧在西天看到了什麼?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4講:不要江山不愛美人的國王想幹嘛?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5講:古典音樂如何表現小兩口吵架?
趙博士藝術課堂•第二季第6講:男神為什麼出家了?
讓你輕鬆了解歐洲藝術和音樂
趙博士藝術課堂
微信: art-drzhao 微博:趙博士藝術課堂
一直播: 趙博士藝術課堂
微信公眾號: 雅堂文化
關注雅堂文化公眾號,愛上歐洲的藝術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