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一場暴雨,致275人遇難,當年發生了什麼?

2021-01-11 文史風雲

近年來,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取得重大的進展,所獲得的成就舉世矚目,憑藉中國人民的勞動智慧,一個又一個的交通奇蹟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來。無論是高原山坡還是崇山峻岭,我們都無所畏懼,但歡笑背後也有血淚,諸多成功的背後包含著勞動人民的辛苦付出。

鐵路修建作為交通運輸的重要部分,其發展靠的是無數的經驗和教訓。在修築鐵路的過程中,為了找到最合適的方法,工人們需要不斷摸索,當然,事故也難免會發生。1981年,成昆鐵路線的利子依達發生了一起墜橋事故,遇難人數多達275人,是我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鐵路事故。

39年前的這場意外讓人心痛不已,當時的工作人員也為此進行了系統的調查,經歷了多方面因素的綜合比對,最終找到了罪魁禍首。

01突發悲劇,多人遇難震驚全國

在7月9日的凌晨,在成昆鐵路上,直快442次列車從格裡坪開向成都方向,當時它慢慢進入了尼日車站,隨之而來的便是一段時間的停靠。當然,這不僅僅是為了讓此處的乘客上下站,而且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先讓迎面駛來的211次列車通過,因為只有此車安全開過,442次列車才能行駛出站。

442次列車安全開出尼日站後的下一站是烏斯河車站,尼日站的值班人員需要用光纜信號和烏斯河相聯繫,告訴對方442次列車正在此區間內移動。可是當時卻突然失聯了,看來前方一定發生了什麼特殊情況!可是442車的工作人員想了想,在一分鐘前,221車才剛剛從那裡行駛而過,這麼短的時間裡會有什麼問題發生呢?

在1981年,火車還未安裝無線通訊設備,所以442車無法被告知前方的事故現狀,就這樣,列車在迷茫和擔憂下不停地向前奔跑。這條路上有個隧道名叫奶奶包,它的出口臨近利子依達大橋,可當時即將出來隧道的駕駛員王明儒卻發現隧道的反光消失了,這說明前面沒有鐵軌了,橋已經斷了。

千鈞一髮,駕駛員急忙拉動緊急制動閘,但火車還是衝了出來,其中包括車頭在內的第2臺機車、第12號郵政車、第13號行李車以及9號至11號客運車廂都從半空中墜落了下來。不過幸運的是,列車後面的7節客車和一節餐車上面的所有乘客都獲救了。

最後,這次的悲劇緩緩落幕,但是依舊造成了275人死亡或失蹤,此次事故令國人震驚至極。

02多方調查,真相水落石出

現在我們已經對事件的整個過程十分熟悉了,但仍然有許多人心存疑慮:明明在幾分鐘之前這條鐵路還安然無恙,為什麼突然就塌掉了?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才會造成這樣的後果?為了了解事實的真相,調查組進入了事發地利子依達。

有人曾猜測,也許是人為導致的,比如利用炸藥進行爆破。但是調查組並不這麼認為,畢竟在事故現場,並沒有發現什麼有用的線索,而且能夠把整座橋炸毀的炸藥一定威力不凡,而且它的體積巨大,車運或空投都是不可能的。

在不斷的摸索當中,調查組突然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利子依達溝中有許多大石塊,可是之前並沒有,所以專家們懷疑這些石塊可能是被泥石流帶來的,可惜事故發生的那天所下的雨並不大,理論上說不會產生泥石流。

後來他們把調查範圍擴大,最終發現了真相。原來在那天,這條水溝的源頭處突發暴雨,致使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產生了山洪,所以引發了少見的大型泥石流,它路經山坡,帶來許多石塊和泥沙,最後形成了400多噸重的石塊,最終將橋衝斷。

至此,事實的真相終於水落石出,也對逝去者有了交代。在吸取此次教訓後,我國在鐵路方面又增加了經驗。

03今非昔比,鐵路建設任重而道遠

當年的事件距今已有39年,而現在,這裡早已荒涼不已。來到利子依達橋,我們能看到此處只剩下一些殘缺的橋墩和一堆破亂的石頭,奶奶包隧道裡也不見鐵軌和枕木,如果不是牆上還有一些行車符號,也許我們就不會記得火車曾在這裡通過。

無論有多大,災難終究會成為過去,為了不讓它僅僅成為一場事故,我們更應該吸取教訓,努力前行。如今新的利子依達隧道已經重建,成昆路線在此穿過溝底的山體,不會受到泥石流的影響,也就是說這樣的災難不會再發生了。

在眾多的鐵路線上,類似的事情還有許多,現在所做的改良措施還遠遠不夠。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我們應該常常反思自我,深入研究各種自然災害,並據此改造增建鐵路。

新時代的成昆線就是最好的實例,由於不斷的完善和改建,成昆鐵路早已成為全國性的重要鐵路幹線。

04小結

勞動的崇高道德意義還在於,一個人能在勞動的物質成果中體現他的智慧、技藝、對事業的無私熱愛和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同志的志願——蘇霍姆林斯基

在我國廣闊的大地上總能出現奇蹟,而這些奇蹟的背後則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勞動經驗積累。當面臨鐵路方面的技術作業空白或殘缺的情況時,我們的先輩用生命和鮮血寫出了一頁又一頁的行業履曆書,為今天的輝煌成就奠定了基礎。

勞動是崇高的,而為國家事業奮鬥乃至獻出生命的勞動是居功至偉的,這件事雖然過去了近30年,但國人是永遠不會忘記那些人的。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未來的勞動者將會繼續消化前輩經驗,努力開拓創新,降低事故發生率,更好地保障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這是對先輩付出的尊重,也是對基層勞動者的尊重,這樣的"志願"才是勞動的偉大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1981年火車墜橋:造成275人遇難,事故原因是什麼?
    而1817年,史蒂芬主持修建這個世界上第一條蒸汽機運輸的鐵路線,這條鐵路線是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這條鐵路線是世界上首例完全用蒸汽機車承擔運輸的路線。事故現場圖史蒂芬孫在1814年製造了第一臺蒸汽作動力的火車機車。後來改造的「火箭號」是全世界第一輛真正使用的火車。從此,有軌馬車被火車取代。它開創了交通運輸的新紀元,使得火車從此開始行駛在人類和世界的歷史長卷中。
  • 1981年火車墜橋事故:大橋突然斷落,275人遇難,事故原因為何?
    1981年,成昆鐵路上發生的一場火車事故,震驚了全國。事故中275條生命的逝去,也成為中國鐵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事故,被稱為「7·9成昆線列車墜橋事故」。雖然已過去了39年,如今的中國鐵路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人們的日常出行便捷性也是大幅度提升,但那場事故的陰影依然殘留在倖存者的記憶裡。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嚴重的火車事故呢?
  •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275人失蹤或死亡,如今的進步是血的教訓
    即使今天的我們被世界上稱作是「基建狂魔」,但在這之前的1981年,在我國曾經發生過一起鐵路墜橋事故,也是中國鐵路史上最大的事故,其中有275人失蹤或死亡!可以說如今的進步正是曾經血的教訓。列車開走後,尼日站的工作人員便開始準備聯繫下一站的工作人員,通知他們422次列車即將到達,但這一次,工作人員卻沒有能夠利用鐵路的光纜信號聯繫上下一站的工作人員。02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發生重大事故,鐵路光纜是不可能斷掉的,也就是說在422次列車的前方可能已經發生了重大事故阻斷了線路。
  • 39年前鐵路墜橋事故:275人遇難,現今的進步都是當初血的教訓
    魯迅曾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描述的道理是毋庸置疑的,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句話也反映出了道路建設的基本邏輯,路是要人力參與才能形成的。古代的路途交通依靠陸路,海路,現代有了更先進的汽車、鐵路、輪船,還有了公路。
  •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275人遇難,已過39年,如今的進步是血的教訓
    在崇山峻岭中修建鐵路,需要不停地尋找最和諧的方式。1981年發生在成昆鐵路線上的利子依達事故,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起鐵路事故,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悲痛和思考。一、一場離奇的事故帶走了二百多人的生命7月9日凌晨,一個細雨紛飛的夜晚,成昆鐵路上有一輛從格裡坪開往成都的直快442次列車於緩緩地開進了尼日車站。
  • 1981年的列車墜橋,275人遇難,39年的悲痛成長成為「基建狂魔」
    1981年7月9日的凌晨,這是一個下著細雨的夜晚。一列從格裡坪開往成都的442次直快列車在尼日車站停靠。除了等待旅客,它還要等待迎面而來的211次列車通過後才能再次駛出。然而當442再次開動,值班員卻未能通過鐵路光纜信號與下一站取得聯繫。
  • 1981年鐵路墜橋事故,造成275人遇難,現在的進步都是血的教訓
    ▲成昆鐵路近照011981年夏日凌晨,成昆鐵路尼日車站正下著濛濛細雨,遠處一輛從格裡坪開往成都的直快442次列車緩慢駛來。該列車停靠在尼日車站不僅為上下旅客,更為避讓迎面開來的211次列車。當時中國的鐵路運營技術並不完備,只有等211次列車駛過之後,442列車才能駛出。不久後,422次列車踏上車程,尼日車站值班員立即聯繫下一站烏斯河車站,告知該列車去往的路上。可不曾想,值班員多次使用鐵路光纜信號卻未能同烏斯河車站取得任何聯繫,只會發生重大事故或極為特殊的情況,鐵路光纜才會斷掉,可1分鐘前211次列車剛從這段鐵路開過來。
  • 1981年,中國鐵路史上最大的交通事故,275人喪生,還原歷史經過
    1981年,中國鐵路史上最大的交通事故,275人喪生,還原歷史經過1981年,一場泥石流的突然出現,致使了我國鐵路史上最大的交通事故,275人因此頂住了歲月。1981年7月8日,由格裡坪開往成都的442次旅客列車,如同往常一樣行駛在這一條再無比熟悉不過的鐵路上。
  • 中國鐵路史上人員傷亡最多的事故,列車直接開向斷頭橋
    過去幾年,類似因地質災害導致的交通事故已有多起,主要發生在缺乏先進監控技術的老舊交通路段。翻開歷史長卷,我們回顧一下中國鐵路史上人員傷亡最多的事故——1981年成昆鐵路442次直快列車墜橋事故。事故動畫還原1981年7月9日凌晨1時30分,大渡河支流利子依達溝爆發泥石流。。1時43分,泥石流夾雜巨型礫石,衝毀成昆鐵路利子依達大橋(下圖為舊利子依達大橋的殘基)。
  • 連續28天暴雨預警!四川冕寧災情已致12人遇難,上海繼續「梅」完...
    中央氣象臺6月29日6時發布暴雨藍色預警!據統計,6月2日-29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發布暴雨預警28天,持續時間為近年來少見。進入汛期,全國多地汛情嚴峻,其中四川冕寧特大暴雨災害已致12人遇難、10人失聯。
  •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生一起大巴墜橋事故-中新網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生一起大巴墜橋事故3/4) "← →"翻頁 事故發生後
  • 「盤點」細數中國鐵路的歷次事故!
    今天看到一則由新京報4月12日發布的題為《K7384次列車脫軌致多條線路停運,現場仍在搶修中》的新聞,聯想起3月30日發生的京廣線T179次列車脫軌事故,不禁又一次勾起了筆者對於新中國鐵路歷史上歷次慘痛事故的回憶,下面筆者以表格形式整理並回顧那些塵封在歷史中的鐵路事故,這既是對於逝者的追憶,也是後人的警醒
  • 湖北荊州長江大橋客車墜橋
    發生事故的客車約有39個座位,事故發生後有3人逃生,造成36人死亡。[詳細]36甘肅正寧11年11月16日  2011年11月16日9點40分,甘肅慶陽正寧縣榆林子鎮下溝磚廠門口,一輛大翻鬥運煤貨車與正寧縣榆林子小博士幼兒園學生接送麵包車相撞,致5人當場死亡,15人在送往醫院搶救途中死亡。
  • 天津南環鐵路橋坍塌事故已造成8人遇難
    央廣網天津11月2日消息(記者陳慶濱)記者從天津市濱海新區獲悉,天津南環鐵路橋坍塌事故最新情況通報顯示,發生事故的南環鐵路臨港專用線為天津南環鐵路有限公司所有,天津南環鐵路維修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維護。11月1日上午,維修公司萬碼車間在更換鐵路橋枕線路中修作業時發生坍塌事故。
  • 廣東省東莞市發生一起悲劇,位於東城區下橋社區,事故致1人遇難
    2020年7月13日消息,日前,廣東省東莞市東城區發生一起慘烈事故,位於下橋社區,事故致1名女子不幸身亡。據悉,事發在7月11日早上8點45分,東城區下橋社區整車水果交易場,據當地街坊透露,一輛拖頭大貨車在倒車時不慎撞到了一名女子,女子傷得很嚴重,當場就沒了意識,從街坊拍攝的視頻可見,一名身穿黑色褲子的女子被夾在兩個車廂中間,旁邊的西瓜散落一地,7月12日,事故現場可見,肇事的紅色拖頭大貨車仍在停在路邊,旁邊的警戒線已經被撤除,有人正在清理地上的西瓜。
  • 包茂高速湘西州段發生連環交通事故,已致9人遇難
    新華社長沙12月29日電(記者張玉潔、史衛燕)記者從湖南省高警局湘西支隊了解到,29日凌晨,在包茂高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段鳳凰樞紐附近以北,即鳳凰縣往吉首市方向,發生連環交通事故並導致車輛起火
  • 泉州坍塌事故最後受困者確認遇難 事故共致29人遇難
    最新消息 2020年3月7日19:05,鯉城區常泰街道南環路欣佳酒店發生樓體坍塌。經摸排,事發時大樓內受困人員71人(不含自行逃生9人)。 至此,泉州市鯉城區欣佳酒店坍塌事故中被困的71人已全部搜救出,事故共致29人死亡。
  • 濟南至廣州T179次列車事故致1人遇難 54趟列車停運
    1人死亡、4人重傷、123人輕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4人重傷、123人輕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到13時30分,事故已致京廣鐵路南段31趟列車晚點。對受影響的列車,鐵路部門正採取調整線路迂迴運行等方式組織開行。
  • 1981年 滂沱大雨持續6天
    峨影廠《特急警報333》就是以這場暴雨為故事背景。   四川百年不遇暴雨江河水位超歷史紀錄  1981年7月中旬,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鋪天蓋地席捲了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和北部,降雨量之大,持續時間之長,為1949年以來之冠。成都作家劉孝昌說,當時成都成了澤國,鹽道街水沒膝蓋了。九眼橋九個橋洞被洪水封了四五個。安順橋被洪水衝垮,捲走數十人。
  • 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生一起大巴墜橋事故
    本文轉自【中新網】; 據巴西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2月4日下午,巴西東南部米納斯吉拉斯州若昂-蒙萊瓦迪市(Joao Monlevade)發生一起大巴從公路橋上墜落事故。截至當天21時,事故已造成17人死亡、27人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