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我國或有大事發生,航天史上第一次,一旦成功全球矚目

2020-12-23 神鳥知訊觀察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指出,我國7月將有大事發生,這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1次,一旦成功將會全球矚目,那麼這件事情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是要在今年7月到8月發射長徵5號,目的是為了把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換句話說中國要對火星進行探測了,這也讓人興奮不已。我國在航天方面的發展速度還算快,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從來沒有探測過火星,所以如果這一次成功的話,那麼這對於我國而言的確是一件頗為重要的事情,畢竟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於國家的發展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而且我國對於這一次的計劃的確頗為重視,青年報記者在從國家航天局採訪的時候也得知,為了這一次的計劃,玉兔2號甚至要原地待命,為的就是能夠配合火星探測器天門1號進行適應性改造。如果計劃順利的話,從七八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到探測器到達火星所需的時間不到半年,預計探測器在明年的2月份就能夠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被火星捕獲。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火星日的時間要比地球日的時間略長,能夠達到24小時零40分鐘左右,而我國的探測器壽命為90個火星日,也就是地球日的三個多月。

1996年,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列舉了多個探測火星的理由,比如說這是距離地球較近且能夠被人類探索的行星之一,再比如說火星在40億年前與地球的氣候相似,事實上這也是讓大家對火星最感興趣的地方。雖然如今的火星一片荒涼,但是通過對火星的地質探測,該星球曾經的地貌與地球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甚至和地球一樣還有海洋。也正是因為如此,對火星的探測有利於我們對地球的保護。

另外,人類曾經在火星上找到過有生命的化石。人類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如果有外星生命,他們的心態又是如何?而這個生命化石的出現無意幫我們解開了一部分的疑問,這也意味著人類在未來有走出地球的可能性。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探測火星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也正是因為如此,早在1960年開始人類就已經在對火星進行探測,最開始進行這項計劃的是蘇聯,但是他們接連幾次的計劃全都失敗了。而美國第1次對火星探測是在1964年的11月5日,當然他們這一次也失敗了,只不過在11月28日的探測中美國卻獲得了成功。

除了美蘇兩國以外,日本也在上個世紀對火星進行了探測,時間是1998年的7月3日,當然他們也失敗了。至於歐洲方面則是與2003年的6月2日發射了火星快車,這一次既算不上失敗也算不上成功。而在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的將曼加裡安號發射進入火星軌道,這也讓印度成為了除了美國以外第2個真正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而如今,中國馬上就要對火星進行探測,雖然很多人都激動不已。

根據報導可知,在我們這一次的探測任務中,關鍵點是安全著陸。為了確保探測器的成功著陸,探測器的減速被分為了多個階段。目前讓我們比較擔憂的是中國還沒有探測火星的經驗,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這一次的發射任務中需要不斷的摸索。但我們卻已經成功的探測了月球,而且還是第1個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從這一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的衛星探測技術的確在不斷的提升,這對於探測火星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相關焦點

  • 2020年中國將發生3大事,其中一項全球矚目,17國紛紛請求加入
    圖為火星探測器最近有專家推測,2020年在太空中將發生3件大事,而且樣樣都與中國有關,這三件大事就是火星探測計劃,登月計劃與天宮空間站項目,其中最後一項令全球矚目,目前已經有17個國家紛紛請求加入中國空間站項目以進行共同科研
  • 美媒大膽預測:2021年中國將有3件引起世界矚目的大事發生
    然而於近日,在中美兩國持續博弈的背景下,一向熱衷於排名和預測工作的美國媒體表示:2021年的中國將有三件大事發生,而且都能引得世界矚目。中國的航天事業將更進一步首先是在航天領域將有重大突破。就目前來看,中國的航天事業已取得了諸多輝煌成就。探月工程是中國航天探測的重要部分,我國實現了月球背面軟著陸,在人類歷史上是首次。
  • 我國未來至少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足夠驚豔
    在我國發展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就對我們展開封鎖,但這一招放到現在已經不好使了。之前美國媒體曾預測過,未來中國將發生三件大事,每件都值得期待。首先就是航天領域的成就,不久之前我國北鬥導航系統已經成功完成全球組網,再過不久我國航天領域還將發生一件大事,有關登陸火星的計劃也在進行中。
  • 2021年中國將發生三件大事,美媒做出預測,國際地位或有所改變
    近年來,我國發展勢頭十分強勁,與幾十年之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快速發展,軍事成就也越發矚目。我國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一條專屬的發展之路,航空母艦、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等,每一個都讓很多國家羨慕不已,但不乏有人會有嫉妒之心。
  • 中國航天有多「摳門」?十幾公裡地鐵上飛出了探月工程|2020航天盤點
    在中國航天的時間表上,這註定是一個裡程碑式的年份: 這一年,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我國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 美媒大膽預測:中國將在2023年會發生2件大事,每件都令全球期待
    據相關消息稱,美國有媒體做出的大膽預測,中國將在2023年發生2件大事,每一件都對世界有著重要影響。首先是在能源領域的突破,在全球都提高環保意識的大環境下,我們作為能源需求量極高的人口大國,一直在尋找著新型清潔能源,像是在南海發現的可燃冰,就讓不少國家羨慕不已。預計在未來的幾年中,我國將會在清潔能源利用方面,實現更大的進展,推動世界能源方式的轉變。
  • 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引發全球熱議,俄航天專家:成績太好了
    就在12月17號凌晨1點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太空經過數日漂泊後,終於安全返回了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降落區域,而當返回器平穩降落在地面的那一剎那,也標誌著中國第一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美媒大膽預測,中國未來會發生3件大事,每件都引人關注
    近幾年來,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在軍事方面也變得強大起來,北鬥導航如今已經完成了全球組網,打破了美國的GPS壟斷地位,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火星探測的路程。我國在不斷地向前進,與美國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這也引起了美國的關注。美國媒體在不久前做出了大膽預測,預計未來我國會發生三件大事,每一件事都引人關注。
  • 美媒做出大膽預測,2021年我國將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代表巨變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國際上發生了很多事情。先是疫情籠罩全球,不少人因新冠病毒失去生命。其次就是,全球GDP處於急速下滑階段,很多國家陷入經濟危機。
  • 2020年全球航空航天領域十件大事
    2020年國際航空航天領域發生了哪些大事? 波音777X成功首飛 波音公司新型寬體機777X 於2020年1 月25 日首飛成功,進入了飛行測試階段。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實現我國航天史上多個重大突破
    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誌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凌晨1時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
  • 你們預測2021年會發生什麼大事?
    我判斷明年可能要出大事。 首先我預測2021年隨著疫苗的問世,人類將徹底擺脫新冠肺炎的困擾。全球各國將恢復正常的經貿往來。 我國的經濟明年可能增幅相對有限,主要原因在於今年後半年我國提前實現了疫情好轉後的經濟恢復,經濟大量的復甦又提前實現了總量上漲。因而相對明年來說增幅有限。 低增幅也將制約房價的上漲。因此我判斷明年的房價波動幅度為—15%到+5%區間。整體來說不會大漲也不會出現大跌。但成交量恐怕會相對清淡。主要原因體現在於房地產需求的飽和度上。
  • 中國航天603基地入選國家工業遺產:是我國探空火箭發祥地
    ,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從1960年7月開始使用至1966年7月執行最後一批次飛行試驗任務,603基地累計發射7枚T-7M主火箭、9枚T-7氣象火箭和11枚T-7A氣象火箭(T-7火箭的改進型)以及用T-7A火箭改制的1枚電離層探測火箭和5枚生物火箭,創造了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
  • 中國航天科工2020年十件大事
    近日中國航天科工2020年十件大事正式發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全力以赴抗擊疫情,多措並舉復工復產,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科研生產經營發展,以實際行動在大戰大考中踐行初心使命、彰顯偉大抗疫精神,航天智慧、航天力量、航天擔當和航天精神再度讓世人矚目
  • 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解碼「新動力人群」】 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記嫦娥四號探測器研發團隊 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成功發射
  • 美媒做出預測,2021年中國將發生3件大事,每一件都代表一個巨變
    在這一年,國際上發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一多半都是不好的消息。首先就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不少人在這場災難中失去生命,其次就是經濟下滑,讓很多家庭面臨破產的危機;另外,世界上不少地區爆發了衝突和戰亂,百姓居無定所,溫飽都成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能率先控制住疫情,並恢復生產,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如今,2020年還剩2個月就要結束了,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穩步前進,用更好的心態去迎接2021年的到來。
  • 航天史上一大奇蹟!這艘飛船發生爆炸,21天後太空人成功返回!
    如今人類的航天事業有了極大的發展,2020年也成為了很多國家探測火星的關鍵年份。其實在人類航天起步的階段,我們所考慮的星球並不是火星,而是月球。在1969年人類首次踏上月球,這標誌著人類航天事業的重大進步。
  • 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關鍵時刻,中美各發生了兩件大事!終於,2020年已進入尾聲,我們既見證了最讓人振奮的喜悅,但也目睹了最讓人痛心的悲劇。每一件大事,都帶有很多個最,都必將載入歷史,讓無數後人咂摸感嘆!閒話少敘,直入主題。
  • 2021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備考:歷史上的今天(5月6日)發生什麼大事了呢
    國內要聞   一、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開啟。   5月5日18時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圓滿完成首飛任務,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的序幕。   長徵五號B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世界航天日:人類徵服太空的壯舉
    每年的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紀念人類第一次徵服太空的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