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指出,我國7月將有大事發生,這也是我國航天史上第1次,一旦成功將會全球矚目,那麼這件事情究竟是什麼呢?其實,我們是要在今年7月到8月發射長徵5號,目的是為了把火星探測器送入太空,換句話說中國要對火星進行探測了,這也讓人興奮不已。我國在航天方面的發展速度還算快,不過在這之前我們還從來沒有探測過火星,所以如果這一次成功的話,那麼這對於我國而言的確是一件頗為重要的事情,畢竟航天技術的發展對於國家的發展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而且我國對於這一次的計劃的確頗為重視,青年報記者在從國家航天局採訪的時候也得知,為了這一次的計劃,玉兔2號甚至要原地待命,為的就是能夠配合火星探測器天門1號進行適應性改造。如果計劃順利的話,從七八月份發射火星探測器到探測器到達火星所需的時間不到半年,預計探測器在明年的2月份就能夠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被火星捕獲。火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火星日的時間要比地球日的時間略長,能夠達到24小時零40分鐘左右,而我國的探測器壽命為90個火星日,也就是地球日的三個多月。
1996年,著名的天文學家卡爾列舉了多個探測火星的理由,比如說這是距離地球較近且能夠被人類探索的行星之一,再比如說火星在40億年前與地球的氣候相似,事實上這也是讓大家對火星最感興趣的地方。雖然如今的火星一片荒涼,但是通過對火星的地質探測,該星球曾經的地貌與地球的確有很多的相似之處,他甚至和地球一樣還有海洋。也正是因為如此,對火星的探測有利於我們對地球的保護。
另外,人類曾經在火星上找到過有生命的化石。人類一直有這樣一個疑問,究竟有沒有外星人存在,如果有外星生命,他們的心態又是如何?而這個生命化石的出現無意幫我們解開了一部分的疑問,這也意味著人類在未來有走出地球的可能性。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以外,探測火星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也正是因為如此,早在1960年開始人類就已經在對火星進行探測,最開始進行這項計劃的是蘇聯,但是他們接連幾次的計劃全都失敗了。而美國第1次對火星探測是在1964年的11月5日,當然他們這一次也失敗了,只不過在11月28日的探測中美國卻獲得了成功。
除了美蘇兩國以外,日本也在上個世紀對火星進行了探測,時間是1998年的7月3日,當然他們也失敗了。至於歐洲方面則是與2003年的6月2日發射了火星快車,這一次既算不上失敗也算不上成功。而在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的將曼加裡安號發射進入火星軌道,這也讓印度成為了除了美國以外第2個真正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而如今,中國馬上就要對火星進行探測,雖然很多人都激動不已。
根據報導可知,在我們這一次的探測任務中,關鍵點是安全著陸。為了確保探測器的成功著陸,探測器的減速被分為了多個階段。目前讓我們比較擔憂的是中國還沒有探測火星的經驗,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這一次的發射任務中需要不斷的摸索。但我們卻已經成功的探測了月球,而且還是第1個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的國家,從這一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的衛星探測技術的確在不斷的提升,這對於探測火星也能夠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