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Q4頭部衛視的綜藝編排,音樂類綜藝將集體回歸。基於今年大部分音綜紛紛遇冷的現狀,如《蒙面唱將猜猜猜》(以下簡稱「《蒙面》」)《跨界歌王》等綜N代,作為已經「徵戰」多年代「老將」,就格外引人注目。
對於大部分的綜N代來說,龐大的觀眾基礎是其天然的優勢,然而隨著後起之秀的不斷擠壓,觀眾對這些綜N代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能在不丟失節目定位的同時,不斷對節目創新升級,成為擺在節目製作方眼前的一大難題。
對於已經走到第四季的《蒙面》來說,顯然已經是名副其實的「綜N代」了,但從10月13日首播內容來看,它似乎並沒有遇到綜N代音樂綜藝普遍會有的低谷期,在節目內容、環節上都創新出了自己非常獨特的看點。
挖掘歌手的「高光」時刻,節目首播成績亮眼
「聲音這麼明顯,一聽就知道是誰了。」
「這聲音這麼年輕,肯定又是流量偶像吧!」
幾乎每一次《蒙面》播出,這樣的聲音都不絕於耳。但仔細回顧四季的節目就不難發現,節目的初衷並不完全是希望讓你「猜不出來」,而應該是讓人覺得「意想不到」,尤其是歌手在舞臺上的表現與平時大眾既定印象形成的強烈反差效果。
對於參加節目的歌手來說,無論是歌壇新秀還是實力唱將,當他們戴上面具開始,就意味著褪下了以往成績所帶來的光環,希望以純粹的歌聲打動觀眾。《蒙面》的舞臺,無疑給他們創造了一個展現自我「高光」時刻的好機會。
在首期節目中,「哥寶寶你可以的」演唱時略顯青澀的聲音,讓觀眾一下子將他和「偶像」這個詞聯繫到一起,對他的唱功也有了一絲的質疑,連他自己也開玩笑的表示就是來「湊數的」。但在隨後的」揭面時刻「,他深情的演唱了一曲《你給我聽好》,讓猜評團和現場觀眾都連連點讚。就正如吳宗憲節目中給他的點評,「每一個人的聲音都有他的特色。不一定要講求唱的多麼好,而是要把內心世界真正的情緒唱出來。」
而如果說新人的「高光」時刻是用歌聲徵服觀眾,那麼如蔣大為老師這樣的藝術家,就是用強烈的反差感,打破了觀眾對傳統藝術家的刻板印象。節目中,他化身「辛巴想來取取經」登上舞臺,一曲老歌新唱的《一剪梅》實力盡顯。而用美聲、民族、花臉三種唱腔演唱的《天堂》,像模像樣的表演饒舌RAP,是在過往任何舞臺上都未曾見到過的。「藝術家是永遠年輕的」是他對自己參加節目的註解,更是對老藝術家底蘊與風採的實力詮釋。
無論是新人還是老將,在《蒙面》節目中都能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專屬時刻。而也正是這樣酣暢淋漓的表現,讓節目在首播就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據索福瑞數據顯示,第一期節目CSM59城平均收視達到1.18%,居周日同時段節目排名第一,在音綜集體遇冷的當下,這個成績無疑是給音樂綜藝市場打了一陣強心劑。
與此同時,節目播出後,相關話題#蒙面唱將#、#詹雯婷 白痴#、#哥寶寶 胡桃夾子#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同時在獨播的優酷平臺,網友發出互動彈幕萬餘條,話題熱度可見一斑。
而無論是收視數據還是網絡熱度,無不在證明,儘管走到了第四季,網友仍對蒙面歌手是誰有很強猜測興致,《蒙面》仍然對觀眾產生著持續的吸引力。
老中青三代唱將齊聚,做大眾化的音樂綜藝
在《蒙面》的舞臺上,每一期節目都會有6位歌手上臺,囊括了唱將、音樂人、偶像等各個領域的優質歌手,陣容可謂非常強大。
目前,雖然新一季節目只播出了一期,但已經將流行、民歌、說唱等音樂類型都囊括其中,更聚齊了老中青三代唱將。他們中即有卸下昔日光環、來「取取經」的老牌唱將,也有轉型後重新出發的實力唱將,還有渴望打破偏見的偶像一人。不得不承認,在請嘉賓這個環節上,《蒙面》的節目組越來越會玩了。
首期節目中,蔣大為老師的驚喜現身,讓觀眾看到了老藝術家深厚的音樂底蘊;而飛兒樂隊前主唱詹雯婷,用她極具個人特色的聲音徵服大家的耳朵,仿佛涅槃重生;而在即將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唱功紮實的「一起走花路」,聲音有種讓人似曾相似的感覺,一條「她的歌誰唱誰紅」的關鍵提示,更讓觀眾對她對身份更加好奇;此外,「胡桃夾子」、「哥寶寶你可以的」兩位的形象已然呼之欲出,作為年輕偶像的代表,他們收穫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如果說老藝術家是父母長輩的最愛,那麼重新出發的唱將們無疑是80後的記憶,而偶像型新人顯然是90、00後的。三代歌手齊聚舞臺,三種風格的交融碰撞,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從節目中找到看點,這顯然是節目成為大眾綜藝一個非常關鍵的要素。
與此同時,節目在歌曲的選擇上,也沒有單純的選擇難度大、適合炫技的歌曲,而是經典老歌、熱門歌曲、電影主題曲等都囊括其中,適合各個年齡層觀眾的欣賞口味。
「辛巴想來取取經」和「一起走花路吧」兩位合唱了一首《故鄉的雲》,他們一個聲音深沉厚重,一個空靈悠遠,兩位唱將一起將這首經典老歌重新演繹,讓觀眾;而「蚊香」和「二二二師兄」合唱了KTV裡的必點曲目《陰天》,也唱出了有別於原唱莫文蔚的另一種味道。
可以說,面具賦予唱將們自由發揮的空間,也給觀眾留下了太多經典的曲目與回憶。無論是經典老歌還是網紅新曲,擊中觀眾的其實是他們的是內心共鳴和情懷追憶。
從當下整個綜藝市場大環境來看,垂直細分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而《蒙面》作為一檔電視綜藝,它面向的受眾是電視機前全齡段觀眾。節目以多元的嘉賓陣容、豐富的音樂類型,吃透了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心,讓節目成為一檔名副其實的大眾綜藝。
環節、賽事創新升級,將懸念進行到底
對於一檔綜藝節目來說,節目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便是「人」。這一季的《蒙面》為了提高觀眾的期待值,在保持「猜」與「揭面」兩大核心看點不變的前提下,特意在「人」的部分作出了創新升級。
首先,新一季猜評團成員進行了「大換血」。新一代猜評團中,有吳宗憲、大張偉這樣的音樂人,也有楊迪、侯佩岑這樣的綜藝達人,還有連淮偉這樣的年輕新人歌手,人員「新老搭配」恰到好處,做到了華語樂壇的全齡段覆蓋,從而讓猜評的準確率大大提升。
其次,也可以說是這一季中最大的改變,是在猜評團成員中加入了一位「臥底」來擾亂大家的思路,保護舞臺上的某位唱將。在第一期節目中,猜評團的楊迪似乎一早就知道了「胡桃夾子」的身份,頻繁的與他互動卻又沒有告訴大家唱將的明確信息,這讓大家紛紛懷疑他就是臥底身份。
創新的「臥底」設置,讓猜評團的推理過程中,面對的不僅是要面具下唱將的身份,還要判斷誰才是猜評團中的臥底。首播之後,猜評團首次指認臥底身份失敗,網上和彈幕上立刻掀起了猜臥底的熱潮。而節目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創新升級,將「猜」這個元素無限放大,成為持續吸引觀眾的一大看點。
此外,節目除了對猜評團成員「大動手腳」,還在「揭面」這一極富儀式感環節上創新升級,增加了「半揭面」環節。當唱將身份被初步鎖定時,他會脫下面具,新引入的抖音濾鏡將露出唱將的部分面部特徵。在第二期節目中,「胡桃夾子」被留在舞臺進入了「半揭面」環節,他會與猜評團成員發生哪些有趣的互動,為節目帶來哪些富有懸念感和趣味性的看點,都將在明晚的節目中揭開。
從第一季至今,每一季的《蒙面》都在嘗試對現有嘉賓、環節、賽制進行調整,如第二季加入「素人唱將」、第三季集體合唱,再到這一季的臥底、半揭面。圍繞著「猜」和「揭面」這兩大要素,節目不斷的創新升級,一步步將懸念進行到底。
對於一檔節目來說,在保留核心精髓的基礎上,對形式與內容進行升級創新,是保持其持久生命力的關鍵。而對於走到第四季的《蒙面》來說,無論是聚齊老中青三代唱將與觀者共鳴,還是用創新概念來演繹節目模式,都讓節目為音樂類綜藝如何推陳出新、煥發新的活力做了良好示範。
— THE END —
作者 | 李楊
編輯 | 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