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膽小柔弱的小不點
到幹活利落的小大人
「這個超長假期,讓入學時間不長的孩子們懂得了愛有多重要。」南開區五馬路小學語文張老師告訴記者,作為一年級班主任,近日在線上與孩子們學習交流中時常被感動。睿涵在妹妹生日那天,親手做了小餅乾給妹妹過生日;濃濃讓媽媽教自己做小麵食,送給平時疼愛自己的姥姥。
「在居家學習的日子裡,孩子們正蛻變成長,懂得了感恩,並學會去表達自己的愛。」張老師舉例,班裡的涵溢是個特別內向靦腆的女孩,自從在班級群裡聽到同學講故事後,就在屋裡暗自練了起來,媽媽看到後偷偷拍了視頻發給老師。張老師看到平日裡靦腆的涵溢也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同學和老師,便找了一些疫情防護知識,鼓勵她錄成講故事小視頻向同學們展示。為了拍好視頻,涵溢一遍遍練習,最終在群裡播放後得到同學們的讚賞,涵溢備受鼓舞。在張老師看來,這個過去連舉手回答老師問題都會猶豫的小姑娘,已經變得積極、樂於表達了。
和平區嶽陽道小學一年級女孩婷婷曾經天真地以為,何時學校正式上課了媽媽才會去上班,爸爸春節假期一過上班後,媽媽一直在家陪伴她,但現實很快擊碎了她的幻想。
婷婷遇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媽媽怕把外面的病毒傳染給她,上班後每晚就不再陪她睡覺了。「婷婷是個膽小柔弱的女孩子,見到小蟲子也要嚇得大叫。」婷婷爸爸介紹,上幼兒園時,婷婷說什麼也不敢在自己的房間睡覺,有一天等她睡熟了,媽媽把她抱到自己的房間,可是她半夜醒來哭著跑了回來,於是此後就放棄了。
當看見自己的被褥放在自己房間的小床上,婷婷明白了這次爸媽是下定決心讓她在自己的房間睡了,便看著被子一直發呆。爸爸過來正想安慰她,婷婷說:「我不敢自己睡,等我長大後好不好?」「能告訴爸爸你怕什麼嗎?」「我怕黑。」「黑夜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睡覺閉上眼睛都會變黑,就算媽媽睡在身邊,也同樣是在黑夜裡啊。」「可是黑夜會有鬼怪,還會做噩夢,有媽媽在我就不怕了。」原來女兒是害怕這些啊!爸爸告訴婷婷,這個世界並沒有鬼怪,醒來後什麼可怕的事情都沒有。
見婷婷還是不想自己睡,媽媽用絲巾給她扎了個娃娃放在床頭,並鼓勵她要做一個勇敢的女孩子。第二天起床後,婷婷覺得自己睡也沒什麼好怕的,既沒有鬼怪,也沒做噩夢,便高興地告訴前來白天照看她的姥姥自己不是個膽小鬼。沒想到,姥姥又給她出了第二個難題,讓她先把自己的被褥疊好,然後收拾房間。一直都是媽媽疊被子,自己的房間裡文具滿天飛,衣服脫得到處都是,書本總是橫七豎八地放在地板上、床上、桌子上,想到這些都要由自己來收拾,婷婷就像洩氣的皮球。
在婷婷爸爸眼中,女兒原本只是個嬌小柔弱的「小不點」,卻在姥姥短短十來天的調教下好像變了個人,不僅按照老師給出的作息時間主動學習、認真鍛鍊,而且一看到姥姥幹家務馬上主動幫忙,如今疊被、收拾屋子、刷碗、拖地幹得非常利落,還像個「小大人」一樣變著法兒地哄姥姥開心,每次看姥姥一來就給沏好茶水。
從愛哭任性的熊孩子
到善解人意的小暖男
在爸爸媽媽眼中,河西區閩侯路小學三年級男孩鳴鳴是個沒長大的「熊孩子」,平時在家任性不說,還有個愛哭的毛病,若是在學校挨了老師批評,回到家就眼淚汪汪。正月十六,鳴鳴媽媽下班剛進家,鳴鳴就撲到她懷中邊哭邊告狀:「爺爺不肯陪我下象棋,還批評我,說我調皮、討厭。」爺爺在廚房裡聽見,忙過來說:「真是越來越不像話了,我忙著做飯,煤氣爐又開著,他卻非要拉著我陪他下象棋。」
見鳴鳴不吭聲也不哭了,媽媽問:「幫媽媽一個忙行嗎?」「我能幫上什麼忙?」「媽媽有些工作沒有完成,所以帶回家裡來做,如果媽媽需要什麼東西,你就幫忙找到並拿來,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媽媽也不用熬夜了。」鳴鳴聽後使勁地點了點頭。
「那現在幫媽媽找一支好用的筆,然後再幫媽媽倒一杯水,好嗎?」鳴鳴立刻行動,在文具盒裡拿了一支自己最喜歡的筆,又給媽媽倒了一杯水。看見媽媽用手指著爺爺忙碌的背影,鳴鳴馬上給爺爺的茶杯也沏滿水。
吃完晚飯,看見媽媽繼續寫東西,鳴鳴忍不住問:「一定要今晚寫完嗎?明天寫不行嗎?」「當然不行!」媽媽趁機教導他說,如果媽媽不能按時完成工作,就會受到領導的批評,就像今天爺爺如果不做飯,而是陪你下棋,那麼大家都不能夠按時吃晚飯了。「每個人都有必須完成的事情和工作,所以你要學會去體諒別人,做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懂了嗎?」聽完媽媽的話,鳴鳴臉上滿是愧疚的表情。
鳴鳴媽媽告訴記者,由於疫情的緣故,她不讓老人出去買東西,買菜需要在手機上操作,爺爺又不會,鳴鳴就負責操作。這些天,鳴鳴幫著爺爺掃地、擇菜、收拾垃圾,變成了善解人意、能為家人擔當的小暖男。
從奢侈浪費的小公主
到懂得節儉的小當家
從2月10日「延期開學」以來,上周日是和平區西康路小學六年級女孩菲菲當家的第十四天。早上起來,菲菲就拿出筆記本在上面認真地記起來。寫了一會兒,她就跑到廚房和衛生間清點東西,清點之後又回到房間繼續寫。然後,菲菲拿著一張單子請媽媽過目說:「一會兒我在網上就買這些東西,剛剛清點了家裡快用光的東西,需要準備一些,還有的東西必須要買。」媽媽接過單子看了看,發現菲菲列出的東西雖說可有可無,但對於一個12歲的孩子來說,已經非常知道節儉了。
菲菲媽媽說,這十多天女兒進步非凡,在此之前,她是一個不懂得節儉的「小公主」,常常只吃蛋黃,剩下的蛋白就丟掉;為了買新的洗髮水,還會把剩下的洗髮水偷偷倒掉;作業本不小心劃了一個道子,就認為難看不想再用,即使是很新的文具,每學期開學卻還是要換新。她和丈夫為此批評了菲菲幾次,可是菲菲委屈得不得了,還向姥爺姥姥訴苦:「爸爸媽媽變得越來越小氣,以前我要什麼就買什麼,現在卻什麼都不讓我買。」
學校「網絡開學」的那天,也正是菲菲媽媽和爸爸的上班日。一早起床,當看到菲菲根據老師建議並結合自己興趣愛好,正在制訂每日學習計劃的時候,菲菲媽媽讓她把理財內容也寫進計劃之中,做一個月的「小當家」。菲菲聽後感到好奇,忙問媽媽怎麼回事。「就是在這一個月裡,家裡買什麼都由你做主,在不犯大錯誤、不違背大原則的基礎上,全家人都聽你的。」「好啊,好啊!」菲菲興奮不已。
菲菲媽媽認為孩子在家尤其要注重兩方面,一是引導孩子自主學習,二是教會孩子獨立成長。她對菲菲說:「一個月會給你2000元錢,如果你很快花光,全家人就只好餓肚子,或者你要負責去借錢。」
沒過三天,菲菲就花了500多元,問題也很快出現了,她買了不少沒什麼用處的小玩意兒,可是家裡的生活必需品卻出現了短缺。爸爸一大早就向菲菲要一條新毛巾,媽媽則要化妝品。菲菲看著手裡的錢,開始犯愁了,爸爸只是要一條毛巾,沒道理不給買;媽媽對自己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現在要買化妝品,怎麼能不買呢?可是這月才過了幾天啊,錢就沒了四分之一,後面的日子還長著呢。又過了兩天,菲菲開始明白了媽媽讓她理財的用意。
「現在知道生活應該節儉, 不可以奢侈浪費了吧?」看著菲菲的表情,媽媽知道了她已經知道自己以前錯了,於是教她一個補救的方法,以後如果想買東西就先列出一個清單,然後自己篩選,把必須要買的東西留下,其他可買可不買或者根本不需要買的東西都刪掉, 這樣就會節省不少錢。菲菲試著用媽媽的辦法,發現還真是挺好,也感覺到自己以前是多麼的浪費,就像媽媽常常抱怨的那樣,「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菲菲決定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做一個勤儉的好孩子。
菲菲媽媽深有感觸地說,在培養女兒節儉的過程中,還能夠讓女兒學會規劃生活,並逐漸學會一些簡單的理財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