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殖民擴張400年,為何沒趕上大規模移民熱潮,如此OUT?

2020-12-23 知行路上話歷史

法國殖民擴張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之間。

在這個階段,法國的殖民行為並沒有得到官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段時間內法國發起的殖民活動更像是一種帶有一定私人性質的財富掠奪,例如打開法國通向剛果共和國的道路的法國航海家布拉柴(Pierre Paul Franois Camille Savorgnan de Brazza)為了商業利益而在中非進行的殖民擴張。

而從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公元1879年)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止,這段時間為法國殖民擴張的第二階段,在這個時間段內,法蘭西共和國國內對殖民擴張一事徹底達成統一意見。

在這橫跨四百多年有盛有衰的法國殖民擴張史中,不論是機遇意識比它強,成功賺到殖民第一桶金的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還是後來居上的英國、德國等國,在殖民擴張期間,出於加強對殖民地的管理、從文化、思想等多個方面馴服殖民地等需求。

他們這些國家都會從自己國家向殖民地區遷去大量人口,從而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潮,而法國作為曾經一度發展成僅次於英國的第二大殖民帝國,為什麼從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大規模的移民潮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國當時國內的混亂狀況和其自身保守的宗教制度。

一:從君主專制到共和制——國內的混亂情況導致法國人失去移民殖民地的想法

1.與殖民腳步同步的國內革命腳步。

在法國殖民擴張的第一個階段,法國國內先後經過了引起了包括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義大利戰爭在內的一系列戰爭的文藝復興運動。

包括使得數千名胡格諾教徒喪命的聖巴塞羅繆大屠殺(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在內的數起迫害異教徒的法國宗教戰爭(French Wars of Religions),和大大小小包括和德國的普法戰爭,和西班牙的戰爭等在內的數起戰役。

可以說,在大肆發展殖民擴張的同時,法國內部因為思想變革、宗教鬥爭等各種原因而產生的各類戰役也從未停歇過。

因此,在國家內部政體還不夠穩定的情況下,大部分法國人無暇顧及法國早期在北美等地建立的新法蘭西殖民地,從而儘管當時的統治者想要仿照隔壁的新英格蘭在北美建立一個繁榮的殖民地區,但最終因為法國人貧乏的移民熱情而無奈失敗。

2.來勢洶洶的工業革命讓法國迎來了失業大浪潮。

在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起來後,公元1885年,在殖民派領頭人法國總理朱爾·費裡(Jules Ferry)的帶領下,法國的殖民擴張終於變成政府出錢的官方支持行為。然而,就在殖民擴張的進程取得初步勝利時,國內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卻導致法國迎來了更加轟轟烈烈的失業遊行。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功的讓工廠生產模式從以人力手工為基礎的生產模式改為以機器為主的生產模式,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進一步將這種行為擴大化,這種模式轉變導致大量的工人被迫失業。

這群失業的人都忙著去申請失業保險金,忙著去抗議對他們來說本就岌岌可危的工作機會產生巨大威脅的外來移民,自然不可能有多餘的時間去注意到政府大力推動的讓法國人民移民法國殖民地新法蘭西的政策。

二:被狹隘的民族主義所綁架——無數外來潛在移民拒絕移民法國

1.讓無數其他教徒喪命的,發生在法國本土的宗教戰爭。

據《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記載,這場對移民潮形成最致命影響的宗教革命戰爭從公元1562年3月開始爆發,一直到公元1598年4月才結束。讓外來移民聞風而逃的這場戰爭持續了長達36年的時間,是歐洲宗教戰爭死亡人數第二多的戰爭。

因為戰爭中的暴力、饑荒和疾病導致了大約三百萬人喪生。在本土宗教戰爭的影響下,法國統治者在新法蘭西等殖民地對於異教徒也同樣不友好。

2.本就稀少的其他教徒(即除了信仰基督教以外的教徒)也紛紛離開新法蘭西(法國殖民地)。

公元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當初為了結束宗教戰爭而頒布的《南特赦令》後,法國殖民地對於其他教徒的迫害達到高潮。

這不僅使得新法蘭西內本就稀少的外來他教教徒移民幾乎全部轉移至隔壁英國殖民地新英格蘭,同時還使得大量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民眾紛紛避開法國,選擇統治制度更為先進的英國和新英格蘭。

《美國的故事》這樣描述那群從新法蘭西逃到新英格蘭的人群:「那些本可以在世界遙遠的地方成為捍衛法國文化最有用的人們,這會兒卻成了那些一心等待時機從法國手裡奪取其最後一塊美洲殖民地的人們的生力軍。」

《美國人口》中有記載:「公元1760年時,大概有一百六十萬的人口居住在英國殖民地,這幾乎是新英格蘭的二十三倍。」

在殖民地移民情況本就不樂觀的情況下,法國統治者的狹隘宗教措施更是讓其雪上加霜,少量被法國早期的金錢鼓勵所吸引到新法蘭西的人們,最後紛紛因為宗教迫害而被迫離開新法蘭西。

三:為何在法國殖民擴張中沒有出現大規模移民潮?

1.在法國內部不斷爆發的革命使得法國國內的人沒有多餘的心力向殖民地移民。

無論是包含大量個人勢力的第一殖民擴張階段,還是以國家名義,得到國家大力支持的第二殖民擴張階段,法國的內部一直都在進行著規模較大的革命戰爭,這不僅使得其他國家不會將法國當做第一移民選擇,同時也使得法國國內對於遷往殖民地的移民行為興趣缺缺。

據牛津大學出版的《法國大革命》(《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記載:「公元1792年九月初,被普魯士軍隊入侵凡爾登和法國西部反革命起義所激怒的巴黎人通過對巴黎監獄發起突然襲擊,造成1000到1500人的死亡,而立法機構和巴黎城市議會看起來無法阻止這場流血暴亂。」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當時的法國對於國內層出不窮的各種流血事件已經處於難以應付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鼓勵國內人民向殖民地移民,還是鼓勵外來人口向國內移民,都屬於法國政府無法再抽出精力去做的事情。

2.飽受宗教迫害的人們對瘋狂進行宗教迫害的法國避之唯恐不及

在法國國內根深蒂固的基督教勢力,不僅導致法國落後的君主專制制度持續了非常長的時間,同樣也使得法國對除了基督教以外的其他宗教信仰非常不友好。

無論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法國宗教革命,還是讓法國殖民地人口數量稀少的基督教徒壓迫其他教徒的各大事件,都能讓那些有著自己宗教信仰的人放棄向法國移民。而就在法國的旁邊,已經步入君主立憲制,開始發展資本主義的英國卻在翹首耳盼。

顯然,對於那些嚮往宗教自由,嚮往先進文化的人們來說,制度更加先進,宗教信仰更加自由的英國有著更大的吸引力。

當時,殖民擴張先驅西班牙因為抓住機遇而成功躍升為第一任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因為其自身的宗教複雜性,對於各宗教的包容性一直都很強。

而正大力發展資本主義的英國對於宗教信仰則持一種更加開放的態度,在這兩個各方面綜合實力都絲毫不遜於法國的國家對比下,移民們自然不會去讓其他教徒血流成河的法國。

3.被機械巨獸搶奪掉工作機會的工人們對外來移民極其排斥。

在法國殖民擴張的第一階段,國內正在進行機器取代手工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這次革命後,法國的機器製造業初具規模,各大自動化流水線逐漸取代人工流水線,無數工人被迫下崗,第一波失業浪潮隨之而來。

但因為法國在這段時間大力發展城市建設,因此這群被機器取代的工人又能很快去往各大機器生產廠、鐵路修建、道路施工等地方進行工作,失業浪潮被勉強壓下,但當法國政府正式通過殖民擴張法案時,法國第二次工業革命隨之而來。

這時,鐵路修、道路等基建已經基本完結,各大機器工廠工人已經趨向飽和,同時,更加成熟的機器又進一步將剩下的手工業工人取代,於是第二波的失業浪潮來得比第一波更加洶湧,在這群人眼裡,那些搶奪他們本就稀少的工作機會的外來人口自然是眼中釘肉中刺。

在本來就對其他宗教信仰不友好的情況下,法國人民的排外情緒讓外來移民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

四:總結

法國在殖民擴張中沒有出現大規模移民潮,主要是因為法國國內不斷進行的各大革命戰爭和法國當時的狹隘宗教信仰。前者不僅使得法國人民無暇顧及法國殖民地的發展,從而無法在法國與法國殖民地之間形成移民潮,同時也使得少量想要移民法國的外來者望而卻步。

而後者則導致那些數量極其龐大的其他信仰教徒不會將法國選作移民目的地,這使得從法國國外到法國國內之間的移民潮也無法形成。最後,當不會因為宗教信仰而和法國人民產生衝突的少量移民發現因為下崗而對外來人口極度仇視的法國人民的排外情緒後,自然也不會將移民地點選在法國。

參考文獻:

1.《美國人口》

2.《法國宗教戰爭1562-1598》

3.《美國的故事》

4.《The Oxford History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相關焦點

  • 西班牙葡萄牙是歐洲早期殖民擴張的「領頭羊」
    導語:自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亞士到達好望角後,西方掀起了「大航海」時代,每個國家都爭先恐後地派遣船隻前去探索新航路,其中賣力最猛,同時也收穫最大的無疑就是兩個國家,西班牙與葡萄牙。它們在新航路中的巨大收穫不單單是獲得了大量的資源與市場,更為重要的是它們在新抵達的大陸上掀起了早期的殖民擴張,為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 法國:非洲移民越來越多,非洲人是如何逐漸改變法國的?
    當年,法國給非洲帶來了難以言表的傷痛,如今非洲卻返還給法國難以根治的移民問題,也算是因果輪迴。一、法國在非洲的殖民統治自從哥倫布發現美洲,開闢了波瀾壯闊的大航海時代以來,殖民與掠奪便成為那個年代的特徵。
  • 法國境內黑人為何越來越多了?還不是因為「那些年」
    毫無疑問,法國的黑人大多是從非洲移民而至,並且已經取得了合法的身份。可是,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法國本土同非洲大陸還是有些距離的,所以這裡不免有些疑問,為何法國境內的黑人數量上升的趨勢如此迅猛,甚至有一種將法國本土白人所壓制的「視覺感受」?
  • 法國首都已黑化,遊客表示像來了非洲,原因從400年前或註定
    在我們的印象中,法國是一個浪漫、富有情調的國度,作為法國的首都——巴黎,很多人都夢想著去往這裡,在夕陽中漫步於巴黎鐵塔下,想想就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可惜的是,現在的巴黎已經「黑化」了,去過巴黎的遊客表示有種去到非洲的感覺,這是為何呢?
  • 英國為何賦予加拿大自治領地位?汲取美國獨立教訓、分攤殖民成本
    作為旁支的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一樣不同凡響,不僅包括義大利南部、尼德蘭地區被其佔有,其在美洲和亞洲同樣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區。鋪開地圖,彼時的法國竟然處於哈布斯堡的包圍之下,因而不得不決定與奧斯曼帝國達成同盟關係。正因如此,1618年至1648年的歐洲三十年戰爭,天主教法國出於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目的,旗幟鮮明的站在了新教陣營一邊。
  • 法屬突尼西亞:二戰時被義大利短暫佔領的法國殖民地
    1881年法國入侵突尼西亞,迫使突尼西亞貝伊穆罕默德三世·阿勒·薩迪克籤訂《巴爾杜條約》,突尼西亞從此淪為法國殖民地。1956年法國與突尼西亞籤訂《法突聯合議定書》,突尼西亞獨立,結束了法國對突尼西亞的殖民統治。那麼法屬突尼西亞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 同為殖民大國,蘇聯已經解體,美國為何沒有解體?
    美國也是一個殖民大國,擁有廣泛的殖民地,那麼美國為何容易被忽略呢?具體有兩個原因,第一,西葡英法俄這些殖民大國,都是名聲在外,無惡不作的主,拓展殖民地,都採用出兵明搶的方式。而美國則披上了文明的外衣,除了明搶之外,美國還採用了購買的方式拓展殖民地,這就給人一種文明的假象,好像美國買下這些殖民地就是合理合法的,讓人忽視了美國對外殖民的真面目。
  • 黑人遍布世界各地,為何偏偏不去俄羅斯呢?
    當然,這點不可否認,不過白種人分布廣,一方面是因為白種人當年進行過殖民,強行佔據過別國土地,所以才有如今的分布形態。另一方面是因為白人數量非常多,白人總數超過了世界總人口的50%。  而我們看到,原本在三大人種中地理最為封閉的黑人群體,在工業革命開始後卻大規模向外擴張,如今已經遍及全世界。
  • 明治政府海外殖民:美日戰爭誘因!有清政府競爭,又有美國圍堵
    從而也出現了明治維新時期大規模的日本海外移民浪潮。明治政府首選的移民地——夏威夷在歷史上有記載,並且公認的是1868年日本移民前往夏威夷。這是日本第一次民間移民,但並沒有受到官方認可。1868年,實際上是明治政府剛開始的第一年。由於剛剛奪回中央權力,天皇急於穩固政權,促使國內革新派保證國家的大政方針不出系統性問題。
  •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為何這麼大?
    一、法蘭西非洲殖民帝國的建立16世紀,由於西班牙殖民者在中南美洲一帶的壟斷,以及法國宗教戰爭中失利所造成的內亂,讓法蘭西人認識到自己向海外擴張殖民地的重要性。隨著法國航海家開拓了新航線,越來越多的法國人在紐芬蘭(今位於加拿大)一帶航行,法蘭西殖民擴張的序幕就此拉開。
  • 大洋洲最不願獨立的殖民地,靠法國的救濟為生,人均GDP超中國3倍
    新喀裡多尼亞本是卡納克人的聚居地,1774年被英國著名航海家庫克發現,1841年起開始淪為法國的殖民地,1957年成為法國的海外領地。 二戰結束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在全球興起,除個別荒涼偏遠、人煙稀少的島嶼外,幾乎都宣布獨立,甚至連缺乏自我生存能力的彈丸小島諾魯、吐瓦魯都擺脫英國的統治,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國家。
  • 第三章新航路開闢、荷蘭英國的殖民擴張 講考點 析真題 高考預測
    一、2021/2022年高考考什麼1.考點透視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2019全國Ⅰ卷·33 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2018全國Ⅰ卷·42 早期殖民擴張表現2018全國Ⅱ卷·33 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2017全國Ⅲ卷·40 荷蘭早期殖民擴張的背景2016全國Ⅱ卷·40 早期殖民擴張的表現2015全國Ⅱ卷·32 近代英國的殖民擴張的影響
  • 如果鄭和船隊是以殖民為目的,是否可以為大明開疆拓土?
    即使生死大敵的蒙古韃靼和瓦剌都可以放任十餘年不管,以至於瓦拉做大土木堡之變後兵臨京城。更何況在士大夫看來費錢費力的鄭和下西洋了。上層的不支持,即使武裝殖民肯定不會持續。第二、即使官方的殖民取得一些效果,如果要鞏固成果必然涉及到移民。依照當時的宗族鄉土觀念,讓大批農民漂洋過海去海外移民簡直是不太肯能。基於這個兩個原因,個人以為鄭和船隊殖民徵服亞洲甚至全世界是不太可能的。
  • 歐洲最早的海外殖民擴張,不是凱撒大帝也不是十字軍,而是他們
    ——歌德(德)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794字,閱讀約2分鐘很多人一提到近代中國的衰落,就會想到外國的殖民侵略。這些國家中第一個入侵我們的是英國,一個歐洲國家。英國是日不落帝國,有人認為它是第一個殖民擴張的歐洲國家,其實不然。很多人說西班牙、葡萄牙,他們真的很早,從明朝就開始在中國搶奪外面的世界。但要真說起歐洲國家搶劫的歷史淵源,你可能不信,但四千年前就有痕跡了。這是關於古代歐洲的一個種族——腓尼基人。他們是天生的殖民者,後來歐洲國家熱愛殖民的傳統可以說從他們身上繼承了下來。
  • 又爆發佔領事件,非法移民:法國不僅是法國人的法國?
    法國如今又出現了大規模地佔領事件,嚴重影響到了民眾生活與公共安全。遙想當年法國「黃背心事件」,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如今法國再次出現騷亂,而發動這次佔領行動的組織和參與者自稱「黑背心」。而談判的內容是法國接納移民的政策。那麼,事情就很明顯了,這些人是為移民政策而來,而他們本身就是移民群體,確切的說,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來自非洲的非裔非法移民。移民問題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因為移民問題很可能上升到政治層面,影響兩國關係,甚至在國際上造成不好影響。
  • 王朔:法國移民問題折射四大困境
    11月14日,法國舉行巴黎恐襲5周年悼念活動。5年前的11月13日,巴黎在一天內遭遇了6起恐襲,共造成至少130人死亡,300多人受傷。5年過去了,最近的這兩個月裡,法國再次發生兩起恐襲。不少人認為,法國仍然面臨著恐怖主義的威脅。
  • 法國成非洲殖民地?一眼看去全是黑人,馬克龍其實很無奈
    其實法國和非洲之間的淵源很深,從殖民主義時期法國就已經紮根非洲,特別是北非地區。法國在北非地區的影響力極大,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紀,在當時世界還陷入殖民主義的熱潮之中,而法國就在如今的塞內加爾境內建立了第1個貿易中轉站。19世紀之後,歐洲各國開始進行工業革命,法國的實力也因此急劇增加,並且開始急速對外擴張。
  • 並非英美開啟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的歷史!
    今天我們總說美國或者美洲國家都是移民國家,其實毫不為過,因為即便是我們所認為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也是移民過去的,雖然考古學家眾說紛紜,但是史學界公認的是印第安人在大約12000
  • 跨越大洋的糾葛:義大利人是移民阿根廷,還是殖民阿根廷?
    如果博爾赫斯筆下「像法國人一樣思考」與「想成為英國人」這兩句話,能反映二十世紀初阿根廷面對法國文化的強勢影響與英國資本的壟斷地位時那種豔羨甚至崇拜心態的話,那麼「操著西班牙語的義大利人」則更為直接地點出了當時「阿根廷民族」這一共同體人員構成的重要來源——義大利。義大利移民工人移民阿根廷,還是殖民阿根廷?
  • 領土擴張從未中斷,印度野心令四鄰不安,莫迪為何如此好戰?
    可以說印度擴張的步伐從未中斷,是二戰後擴張領土最多的國家。印度從不驗收擴張的野心,如此好戰是因為想做南亞霸主,獨佔印度洋,最後成為世界超級大國,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於是印度挑起來與巴基斯坦的戰爭,搶奪克什米爾,讓孟加拉從巴基斯坦獨立出去。吞併錫金,試圖完全控制不丹,尼泊爾和斯裡蘭卡,驕橫無比。只是在1962年被中國一戰打斷脊梁骨,從此只能以摩託表演和武器萬國造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