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新 文/圖
深圳觀瀾溼地公園2020「6·5」世界環境日活動的公益網課直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講解,順利結束。當一群環保志願者圍上來和我一起合影時,大家其樂融融的氛圍,似乎消弭了酷暑,太陽也不那麼灼熱了,而我的思緒也閃回著一幕幕的過往。
這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公益故事。
今年「6·5」的活動策劃,早前就開始著手了,深圳市生態環境局龍華管理局的領導為此有不少很妙的策劃和想法,但是,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6·5」世界環境紀念日活動方案,一直都沒有「定盤子」,不過準備了應變預案,幾經變化,最後,2020「6·5」世界環境日紀念活動終於在龍華文化廣場如期鳴鑼。
按照策劃方案,龍華的「6·5」活動是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的,除龍華文化廣場主會場外,還要在觀瀾河清湖人工溼地公園設立分會場,以「溼地保護對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為題開講主題網課,並進行現場直播。這也是龍華在環境教育宣傳方面的一個新亮點。
當初,在策劃「6·5」世界環境日活動的「線上線下」互動環節時,我提出的創意就是:在觀瀾溼地的分會場舉辦一場戶外公益講座,並「現場直播」。溼地網課起因於我的一篇短文《小引春風入畫來》:「香根草、蜘蛛蘭、風車草、再力花和水生美人蕉,隨風舞動在溼地中;夕陽西下,鳥歸溼地最深處;小魚的躍動蕩漾著河水波光,空氣中也充滿了綠草的清香和鮮花的芬芳。」這如歌如畫的溼地美,表露了深圳生態環境「芝麻開花節節高」的變化。理應讓更多人了解和欣賞。
向更多的人傳遞溼地保護與科普常識,今年的「6·5」,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觀瀾溼地活動的現場安排,也是一波三折:盛邀的著名學者南兆旭老師因故未成行需果斷換人;報名聽課的志願者很多,因為特殊原因,要儘量壓縮,電話和微信溝通多次,最後說通領隊,限定在35人;搭建直播現場更是費神,既要順勢而為,又不能破壞原來的生態,幾次探路,終於確認了木製走道和辦公樓前的下坡之間,有一處四周綠色簇擁的可用空間,依次的臺階也恰巧成為聽課人員的長座。
李曉琴是鐵桿環保義工,深圳的很多環保公益活動,都有她的身影,這次「6·5」活動,她也是一早就報了名,可是帶著兩個孩子,實在難以分身,她臨到出發時,說服大兒子去了鄰居家,她騎著電動車帶著四歲的小兒子冒著酷熱來到現場,孩子拉著媽媽的手,頂著太陽,一起認真聽講,結束時,他拾起了旁邊的兩個空塑料水瓶,跑過去丟在了垃圾箱內,一個細節,說明理念傳遞就是「潤物細無聲」。
直播時,攝影器材被太陽曬得差點「罷工」,虛驚了一場,現場又增加了新的視頻平臺,給直播上了「雙保險」,有固定攝影,也有移動機位,讓直播超出了預想效果。
「6·5」活動的當天晚上,參與活動的義工領隊小柯給我發了她朋友圈的截圖:「今天是6·5世界環境保護日,我們環保志願者一同前往觀瀾湖人工溼地公園聆聽知名環保公益人程新老師現場直播,一個多小時給我們講解了溼地的重要性,有抖音、快手直播,聽說可以在西瓜視頻看到重播,好開心,網課讓我們大家又學到了一門新的知識,溼地是鳥兒的棲息之地,也是植物的世外桃源,人們可以看到的另一道美麗風景。走進它,讓您陶醉於此,念念不忘。不過今天太陽最少讓我們每人少了二兩油,太熱了,汗水把衣服溼透了。不管太陽在(再)大,也絲毫沒影響到我們環保志願者認真聆聽程老師的精彩演講,環保路上我們一路前行。」她還謙虛地說:我們都是普通人,文化水平不高,寫得不準確,見笑了。我心頭一熱,竟不知該如何回復,只是連著敲下三個詞,都是:謝謝。
深圳有靈氣,秀美且俊朗。每次的公益活動,都是熱愛它的一種塑形,是為這座城的精心梳妝。我很想列出一長串名字,向環保義工們表達謝意,但是篇幅不容許,往昔在寫信時常用一個詞:紙短情長。好吧,紙短情長,共愛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