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動態、參與線下活動
你如此特別,我又怎會失望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這等你
文 | 伊姐(周桂伊)葉子姚
一大早起來,看到了熱搜,李佳琦道歉。
原因是在昨晚的直播裡,吃著吸吸果凍的時候,李佳琦突然說,這得口活特別好。
楊冪當時明顯就愣了下,沒有接茬。
李佳琦緊接著問,「可以開黃腔嗎?」
楊冪問,「什麼意思啊,什麼東西啊」,繼續認真吃果凍。
李佳琦再度延展到唇咬肌話題的時候,楊冪招呼李佳琦助理,「這個真的很好吃,你要不要吃一點」。
這件事應該是李佳琦無意為之,但算得上李佳琦這些年又一次翻車,網友留言:的確該道歉。
李佳琦是近些年來風頭無二的主播,去年火箭速度竄到了行業第一。
《南方車站的聚會》上映,胡歌桂綸鎂對李佳琦的賣票號召力發出驚嘆。
就事論事,我相信李佳琦並非有意,只是一時口誤,人非聖賢,每天持續在公眾面前說那麼多,還要照顧上架、抽獎、報價等,難免有一時疏忽。
今天這個熱點,其實我更想跟大家理智而客觀地聊一件我一直在思考的事:
直播為什麼那麼賺錢,這個模式健康嗎?會持續嗎?
完全不是想借熱點踩李佳琦,事實是,李佳琦所代表的的整個行業,背後的商業邏輯和價值,出乎你想像。
前幾天李小璐開始直播帶貨,宣布「復出」。
直播前發了三條預告片,是要認真帶貨的陣仗。
她說自己知道面對的是什麼,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果然,一場直播下來,「李小璐直播翻車」現場來了,直播過程彈幕上,多的是嘲諷和辱罵。
微博上放的狠話是,誰買誰被綠,非常詛咒了。
而李小璐幾乎不直視鏡頭,看鏡頭的時候就保持微笑。
推薦產品的時候,明顯對產品不熟悉,二十幾件產品幾乎都不了解。
頻繁地看稿子,不了解產品價格。
試口紅,就直接覆蓋在自己原有的唇色上。賣咖啡機,結果沒有咖啡出來,李小璐就只呆坐一旁。
整個直播下來,李小璐顯然並不享受其中,那麼問題來了,在那四小時裡,李小璐除了被罵,還得到了什麼呢?
答案是:錢,確切說是兩千多萬的現金。
(李小璐四小時帶了21個品類,每個品類30萬,21乘以30等於630萬。佣金分成是30%,4791萬乘以百分之三十是1437萬,音浪收入42萬,所以,三項總收入加起來,總共2109萬。)
也就是說李小璐只要在那安靜地坐著,無視彈幕,每小時可以賺500萬。
2000萬是什麼概念,現在北京的精裝豪宅房價均價大概10萬,2000萬是一套陽光上東的房子。
(為什麼列舉這個房子,因為電影《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裡,王麗坤對吳亦凡說自己住在陽光上東,這個樓盤住著很多娛樂圈的人。李小璐一場直播可以買到的,只與自己身份相對匹配的房子,不是普通房子。)
所以,面對「為什麼要直播賣貨?」李小璐淡淡地回答「為了生活」。
直播這件事其實我們已經寫過了,畢竟,這已經是一個明星們都轉戰直播、全民直播的時代了。
但是,直播只是網紅的崇拜自嗨嗎?不,它是一整套適應時代的商業邏輯。
在網際網路+裹挾的世界,實體售賣,與線下商場的「人流」相比,網絡的巨大流量太有想像力了。線下是需要分銷、租金、成本的,但網絡直播賣貨,這些中間環節全部去掉,才能做到如此低價。直播賣貨這個趨勢不會停下來,因為大家並不是衝著「直播主」來的,商家是衝著「流量」來的,觀眾是衝著「低價」來的。
直播只是表象,「線上血砍線下,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才是背後的時代趨勢。
而疫情期間,大家使用網絡的時間大大增加,一定程度,只會加速這個趨勢。
(疫情期間空姐轉行做主播,收入是原來的十倍)
大家吐槽直播主賺得太多,太容易,其實每一個網絡社交平臺的興起,都是一次暴利機會,或者說,財富積累、改變所謂階層的機會。
這個趨勢,在這幾年已經越來越加速,來對比各個社交時代紅人們的紅利。
微博時代的紅人其實沒有賺到很多錢,跟微博本身的限制政策有關係,擅自發廣告而不是接受平臺分流,是可以禁號的。微信時代,託張小龍的福,真的創富了一批媒體人。2010年左右就開始做公號的大頭部們紅利如何?
順手舉例子,投靠了資本的,2016年,當時只有28歲的同道大叔蔡躍棟成功將號群賣給上市公司,套現1.87億人民幣;
那些不願意被資本裹挾的,類似gogoboi,作為個體戶,直到今天,他一年拿到4000萬左右人民幣,問題不大。
而到了直播時代,頭部玩家們極大地放大了這波價值。
李佳琦買1億多豪宅跟胡歌做鄰居很多人震驚,但看了李小璐這筆帳,大家就釋然了。
每小時淨收入500萬起的工作,上市公司老總比不了。
所以,真的不要看不起主播們了,嘲笑他們LOW了,他們只是在鏡頭面前表現的浮誇,而那些完成了原始積累的人,最終或者遲早,會完成社會的上升的。
這個趨勢會在下一個社交軟體出現前,才被抑制。
最後說一下,哪些人會跟上這波直播紅利呢?
首先是明星,因為他們身上有的流量和影響力,是網紅比不了的。
郎朗妻子吉娜,憑藉著好身材,接地氣賺來的國民好感度,她用在了做高大上的事兒上,比如幫《冰雪奇緣2》唱主題曲;但更多的,選擇了用在「入圈賣貨」裡。
在個人帳號分享健身美容,猝不及防來得都是廣告。
李小璐賣貨不專業?不重要,她有足夠的爭議,就有足夠的流量,賣貨的第一邏輯是流量,就跟房地產第一邏輯,永遠是位置一樣,不會改變。
其次,要放得開,接地氣,明星也不例外。
柳巖和網紅一起喊麥《一人飲酒醉》,氣氛飆到高潮。
董璇為了帶貨一個洗髮水,把活動髮型拆掉,現場洗頭。
她們肯定要承受粉絲的失望和打擊——放低身段,自毀前程,吃相難看,笑貧不笑娼……都是評價常態。
吉娜開直播就上熱搜,因為賣自己常用的出風機,卻從盒子裡拆封出來,被吐槽太過虛假。
粉絲直言:我不會為她的不專業買單。
李湘因為推薦一種山珍新鮮羊肚菌時,使用了「絕對」等誇張的廣告禁語,直接被報導「違法」。
第三,有了流量,你還需要有非常非常強的控貨能力。
自稱「中國第一代網紅」的羅永浩,前陣子直播帶貨首秀,3個小時,22款產品,交易總額超1.1億元,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創下抖音最高帶貨記錄。
有人稱「理想主義已死」,羅永浩正面回應:做主播賺的又不是髒錢。
但是,真正讓這名場面尷尬的無關理想主義與否,是後期讀者退貨多,因為被發現,並沒有拿到承諾的「最低價」。
這是很恐怖的,之前已經說了,直播的一個重要點就是「最低價」,這三個字,幾乎是主播門的生命線,背後考察的是整個商業團隊的控價能力。
最後一點,你需要非常非常努力。
我們都知道李佳琦和薇婭,還知道其他直播主嗎?
以最新的淘寶達人數據為例,第一二名當之無愧是李佳琦和薇婭,他們分別有1900萬和2000萬粉絲,但是,第三名的烈兒寶貝,直接到了300多萬,而第五名的「MK涼涼」,只有68萬粉絲了。
說明什麼?
這是一個馬太效應特別嚴重的行業,基本跟明星市場一樣,除了頭部幾個煜煜生輝,默默無聞的是大多數。
現在孵化一個直播主,已經完全不比孵化明星容易了。
這行業競爭壓力也十分大,李湘也被罵過,商家公然說她不值錢——「5分鐘一個貨都沒賣出,80萬的出場費就這麼沒了」。
鍾楚曦給LV直播帶貨,一項冠名「高級感」的她,在直播間活生生把LV演繹成了街邊攤,這件事直接讓很多想找鍾楚曦做代言的大品牌打了退堂鼓,沒得利益,只有反噬。
直播這碗飯,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
看看薇婭和其他藝人直播時的語速反差。
李佳琦這次對楊冪開黃腔是翻車,但不能因為一次失誤,否認他的專業程度。
他會在5分鐘內試用、介紹產品賣點、折扣、贈品,同時連結上架、秒殺、追加等一氣呵成。
再看看李佳琦的推貨文案,絕對不是空洞的「給大家推薦我最近在用的......」,不是毫無鋪墊的「反正相信我,買它就是了」。
單說口紅,看下李佳琦對口紅的安利話術,多洞悉人心:
「你背LV還不如塗阿瑪尼紅管400,為什麼?因為男生看你第一眼,永遠看到的是口紅的顏色而不是包包的顏色。」「這顏色不能出現在別的女人的嘴上,必須是你的顏色!」「這是嘴巴嗎?這是女人的武器!"
有場景,才能讓人有嚮往,要了同質競品的細小差異:要了解女性的消費心理,要有強大的現場反應能力。
網絡上有一張照片,是「李佳琦和薇婭同框」,時間顯示那一年是2018。那時候的他們,沒有龐大團隊,還在格子裡單打獨鬥。
網友說「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
而就算站在頂流,他們也從沒有鬆懈。
李佳琦一年365天直播389場,塗口紅導致過飯的時候嘴唇火辣,無法進食。
他說過:「我現在只有工作,沒有生活。」
直播是體力活,看看前不久李佳琦和央視主持人朱廣權的直播。
朱廣權第一次直播,結束後不知道鏡頭還沒關,累到崩潰。
薇婭不能陪女兒,每天只睡三小時。
錄《十三邀》只給了一小時,期間不斷被打斷,籤署各種文件。許知遠說,沒有任何一線比她更忙。
《南方都市周末》表示「薇婭每個月只有一兩天時間,不用工作,會飛到廣州陪女兒,接著再飛回杭州去」。
所以,在直播被神化的今天,在李佳琦說錯一句話會上熱搜的今天,我想說的是——
直播帶貨,不是對著鏡頭維持好看姿態。
不是拿著商家產品反覆只會說「相信我,買就對了」。
這不是明星走紅毯,化妝造型準備好,你出現一下就好。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剩下的,就讓各位玩家們豐儉自取,在時代的遊戲裡,大冒險或者看熱鬧吧。
微信訂閱號總是莫名其妙改版
為了避免我們一不小心 錯過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