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卸任不足兩周,在涉臺問題上川普政府近日連續拋出「瘋狂之舉」。繼美國國務院日前高調宣布美臺舉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之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問臺灣。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7日表示,克拉夫特將於1月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
對於克拉夫訪臺,蔡英文在推特上發文稱期待並歡迎克拉夫特訪臺,她還聲稱克拉夫特的訪問對「臺美關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
1月8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答記者有關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於1月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的提問時指出:一段時間以來,川普政府內的少數反華政客,明確地說,就是蓬佩奧之流在不斷上演「最後瘋狂」,不擇手段利用所剩任期蓄意破壞中美關係,服務其個人的政治私利。這種伎倆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是違背中美兩國人民友好和平願望的,必將遭到歷史的懲罰。我們敦促美方回歸理性和理智,停止破壞中美關係的言行。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利益。美方如果執意妄為的話,必將為其錯誤言行、錯誤行為付出沉重的代價。
就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美國粗暴插手臺灣問題給予強烈指責的第2天,美國務卿蓬佩奧又在社交媒體發文,宣稱「美方將停止美國官方在與臺灣接觸上的限制」。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推特上發文,宣稱:臺灣是充滿活力的「民主政體」,也是美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但數十年來,美國國務院制定複雜的內部限制措施,規範美國外交、軍事與其他官員和臺灣地區官員互動。但不會再如此,「美臺關係」沒有必要、也不應受到官僚機構自我限制的束縛。
對川普政府卸任前給臺灣送的這份「大禮」,民進黨當局歡欣雀躍。蔡英文辦公室對此雷打不動「點讚」,稱此舉將會「持續深化臺美友誼」。
「臺灣駐美代表處」則表達感謝,認為這項宣布充分反映「臺美關係的強勁與深度」,也期待「臺美夥伴關係」在可見的未來,持續強化與成長。
臺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受訪表達「感謝」之餘,認為這是美國「重視」臺灣,他希望雙方更進一步積極「互動」,讓臺灣能夠在國際上有更大的空間。
民進黨籍民代羅致政在臉書上表示,這等於打開「臺美官方互動」的各種可能。
而對於川普政府近日「臺美關係」的種種操作,藍營和島內專家則並不看好。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表示,川普借這個動作對臺灣表示友好,但實際上幫助不是很大,臺灣能否參與聯合國,不是靠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可以做到或去努力的。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諷刺,克拉夫特是美國共和黨大金主,募款功力一流,她要訪臺,島內有些人歡欣鼓舞,但是要記得今年5月報稅時多繳點稅金,因為臺灣可能要重金伺候。
國民黨籍民代吳斯懷對川普政府最近的一系列瘋狂行為更是直接指出,這是「給拜登團隊下絆子,讓中美關係更惡化,對臺灣似乎沒有任何好處。」
對於「臺美互動」,港媒評論痛批,川普政府距卸任僅剩12天,美國國會又才發生暴動事件,川普仍不惜各種手段幹預臺海問題,這份川普送給臺灣的「禮物」堪稱雙面刃,臺灣如今只能選擇趕緊跳船,或是陪著一起發瘋。
事實上,細數川普上臺後所打的「臺灣牌」,便會發現臺美之間勾連向來不是什麼「利益交換」,都是美國在單方面獲利,川普許諾臺灣也是口惠而實不至,沒有任何實質作用。
比如眾所周知的美國對臺軍售,就是美國向臺灣變相收的高額「保護費」,而結果導致臺灣面臨越來越沉重的財政負擔,給島內民眾帶來了深重災難。
去年,美國數位官員也曾訪臺,包括美衛生部長阿扎、副國務卿克拉奇等人。當時阿扎離臺後不久,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便宣布開放「萊豬」進口臺灣;克拉奇訪臺時,也不過是為了給川普提升選票,民進黨當局什麼也沒有得到。而「萊豬」入島後,美國更是來了一記「回馬槍」,對臺灣輪胎廠商課徵高額反傾銷稅。
根據以往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經驗,此次克拉夫特訪臺,恐怕又是美國開的一張「空頭支票」,民進黨當局只有配合演出的份兒。因為,殘酷的政治現實是,民進黨當局根本就無力對川普政府任何在兩岸關係上冒進的行為說「不」,只能照單全收,擺出一副「歡迎」的面孔,向美國主子「表忠心」。
所謂病急亂投醫,打「中國牌」一直以來就被美一些無良政客視為挽救自己政治生命的「救命稻草」,他們在臺灣、香港、新疆等問題上頻頻插手,幹涉中國內政,為的是牽制中國發展,為的是通過扮演反華急先鋒,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在臺灣問題上,近來他們的危險行動更是變本加厲。從籤署所謂「臺灣保證法」,到與臺灣方面通過視頻形式進行所謂「政治軍事對話」,從宣布派美駐聯合國代表訪臺,到宣布取消美臺官方往來限制,這些政客在臺灣問題上如此不擇手段,無非是想轉移矛盾,最後撈點「翻本籌碼」,根本不考慮中美兩國關係與兩國人民的長遠利益。
而對於臺灣而言,是「跳船」還是「陪演最後瘋狂」,這個選擇權在蔡英文當局手上。需要提醒的是,「引火燒身必自焚」,距離川普卸任不足兩周,抱錯大腿的蔡英文是否還要繼續錯下去?
(東南網綜合自今日臺灣、海峽導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