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在明尼蘇達州引發的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導致非裔男子死亡的事件,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
這起事件讓美國各地的有色人種紛紛走上街頭,抗議警方暴力執法,不過警方的暴力制止直接導致抗議升級,以至和平抗議變成無法控制的暴力行為。最近的消息是死者家屬在內的廣大民眾無法信服屍檢報告稱男子是因「心臟病及體內的毒素所引發死亡」,要求第二次屍檢。
其實,對不屬於自己人種的不信任,以及認為有色人種低人一等,不是作奸犯科,便是偷搶擄掠,以此為藉口恩將仇報,大肆屠殺當時的北美原住民,從而建立起自己的帝國,這種對於有色人種的歧視最初就深深刻在了白種人的骨子裡。
由此讓人想到多年前的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撞車》。這部電影曾獲得第78屆奧斯金像獎卡最佳影片,其深刻的內涵和對於美國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所引起的衝突進行了深刻的探討。
電影是我在英語課上老師放給我們看的,對我印象非常深刻。影片由多個故事組成,各種族間的文化衝突,便是主旨。多線性敘事有個缺點就是你必須自己把故事一點點梳理出來,對看電影的人有些費腦筋,但優點也很明顯,就是同一時間裡發生的不同事件,最後交織在一個終末點,引起巨大的爆發。
一開始便是兩位警探在調查一起槍擊案,與此同時,洛杉磯地區檢察官夫婦被兩個黑人混混打劫,回家後妻子大聲抱怨對有色人種的不滿和憤怒,不顧黑人女警和身上有紋身的換鎖匠就在身邊;接著一位警察在和醫療貸款人員進行了不愉快的溝通後,和他的副手在接到追蹤被劫持的車的號碼,居然跟上了另一輛車,只是因為車上二人是兩位夫婦是黑人,並故意找茬將事態變得激化,用檢查之名,對車上夫婦進行侮辱和性騷擾,但警察也有自己的痛苦,回家後對於父親的病痛感到無能為力。
那個為檢察官修門鎖的鎖匠,被檢察官妻子羞辱後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可愛的女兒頓時心情好了起來,這裡他和自己的女兒有了一段溫馨美好的互動。
……
「好吧,你知道嗎?我五歲的時候,仙女飛來我的房間。他給我一件隱身鬥篷,子彈穿不透它的。仙女告訴我,當你的女兒5歲的時候就把這件鬥篷傳給她。現在,我就把它給你穿上!你想要嗎?」
女兒點點頭。
「現在你什麼都不用怕了!」
女兒親了親爸爸,安心的睡了。臉上的笑容像天使一樣。
但他為一位波斯雜貨店老闆換鎖的時候,因誤會導致跟老闆產生衝突;而搶劫檢察官車子的兩個黑人在得意忘形之時,不小心撞到了一個路邊的亞裔老人;而電影一開始的黑人探長也和他的白人女友因他神志不清的母親而發生爭執,不歡而散。
第二段是第二天了,騷擾黑人夫婦的警察到了貸款公司申請補助,但因為自己惡劣的態度和種族歧視而被駁回;緊接著波斯老闆的店被洗劫,幸而收銀機裡的槍沒被劫走;黑人探長的母親將探長弟弟的出走怪罪於他;被騷擾的編劇夫婦在片場再次鬧得不可開交,妻子開車神遊,發生車禍,但救她出來的人就是之前騷擾她的那個警察。這便是影片的第一段衝突。
波斯老闆的雜貨鋪被洗劫,而保險公司不予賠償。波斯老闆拿手槍去向鎖匠復仇。在鎖匠的家門口,波斯老頭對著鎖匠開了一槍,鎖匠的女兒為了保護父親衝過來,那一槍正打在小女孩的背上,然而小女孩沒有死,槍裡的子彈被波斯老闆的女兒調包了。波斯老闆驚呆了,他認為自己遇到了一個天使。
這裡的片段幾乎讓所有看此片的人動容,女孩說爸爸沒有隱形鬥篷,因為他把鬥篷給我了!鎖匠父親幾近崩潰,但發現女兒全身完好無損,這段讓所有人看的人幾乎喜極而泣。這是第二處衝突。
兩名劫車的黑人混混劫持了編劇,想要劫他的車,此時編劇情緒激動,搶下了黑人混混的槍,幾乎要和趕來的警察發生槍戰,但警員裡面有個人是之前參與騷擾編劇夫婦的警員副手,控制了情緒激動的編劇,避免槍戰。這是第三處衝突。
混混之一的身份,是影片開頭那個黑人探長的弟弟,他搭上了年輕副手的車,兩人話語間起了爭執,副手以為他要掏槍,趕緊拿出槍慌亂中將混混打死,卻不想對方掏出來的只是一個玩具天使,副手將混混推下車,把自己的車燒了。這是第四處衝突。
另一個黑人混混,找到了一輛麵包車,他不知道這輛車就是之前他們撞傷的亞裔老人的,車上全是偷渡客,他良心發現,將這群人在唐人街放了下來,這是影片第五處衝突。
與此同時,另一個路口,又發生了一起爭執,另一個撞車事件正在上演。
這部電影裡的所有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銀幕後的觀眾在看到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同時,會先入為主地給他們打上一個標籤,但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角色定位卻是出乎意料的,那個騷擾夫婦的警察過分的行為為人所不齒,但他救人的時刻是出於本能和人性;黑人混混本身就代表了作奸犯科,但心底卻是有孩童般的真誠和善良的心;墨西哥人鎖匠看似匪氣十足,但是個本分敬業,寬厚溫柔的父親,警員副手本以為他是個膽小誠實的小警員,但毀屍滅跡,為求自保的手段讓人不寒而慄。而對於白人歧視有色人種的思想,其實到結尾也沒有改變,是根深蒂固的存在於美國社會裡。
其實導演拍這部片子的初衷為的反映出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他想要喚醒人們對於種族歧視的認知和抵制這種行為,但同時他很巧妙的將人類社會的人際交流作為電影的內涵,所以他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種族,語言,文化,宗教信仰不同所產生的衝突,也是人們在互相交流和理解中出現的矛盾。這就是為什麼該片能獲得當年最佳影片的原因。
再回到最近的致死事件,如果白人警察可以更寬容的態度去對待那名黑人,而不是採用如此暴力的行為去壓制對方,如果那位黑人老哥可以更明確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或許就不會有後來的慘劇發生,也不會有目前如此失控的社會反響。可人類的問題就是在溝通上的難度,人生而不同,沒有人能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也沒有百分百的理解,的確如果人能真的互相理解,社會完全就不是這樣的。
網上有一張很有名的圖片,一個白人婦女抱著一個嬰兒,嬰兒將手指伸向身邊的人黑人老人,老人臉上帶著溫柔的微笑,而白人婦女臉色冷漠看向他處,標題:沒人生來就會歧視。
歧視不僅是種族歧視,包括性別,職業,文化,地域,身體缺陷。人們總會對和自己不同的人感到好奇,想要去了解,如果各層面高於自己,會產生畏懼和崇拜;如果低於自己,就會產生同情和歧視,想要支配甚至踐踏。這很難改變,人類出現的時候,這些問題便隨之而來了。不過隨著文化認知更深層次,希望這樣的歧視越來越少。最後,獻上電影開頭的一段臺詞,願這個世界和平。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