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20級的新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在這個金秋的美好時節,我們迎來了新入學的4300名本科生和535名研究生。首先,我代表學校祝賀你們多年的努力拼搏終有初成,對你們選擇河北地質大學開啟人生新的徵程表示熱烈的歡迎!
2020年必將被這個世界、被我們每個人銘記。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震蕩和檢驗著這個世界的所有運轉系統,拷問和挑戰著每個人的靈魂與價值判斷。然而,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充分發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讓全世界都感受到了中國力量、中國速度、中國智慧和中國精神。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考驗,同學們以「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的毅力與實力,用前所未有的方式備戰高考、參加初試、備戰複試,交出了不負青春、不負夢想的滿意答卷。
我們很榮幸,你們選擇了河北地質大學,這是難得的緣分。河北地質大學是一所與新中國共同成長,具有獨特魅力的大學。建校67年來,學校堅持「為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撐」的辦學使命,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兩山理論」,肩負起了「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河北」的責任擔當。建校67年來,學校從地質部直屬的五大地質院校之一,成長為自然資源部與河北省政府共建大學、河北省的省屬重點骨幹大學和博士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從張家口宣化古城狹小的辦學空間,發展到省會繁華地段三個校區同時辦學。
同學們,即將開啟大學和研究生生活的你們,可能已從經典中思考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也可能從電影《無問西東》中感受過一代天之驕子的意氣風發。但是,不同人的眼中對大學有不同的定義,今天我仍要用「學習」這一老生常談的詞為你們拉開大學和研究生學習的序幕,因為我覺得從步入大學這一刻起,「學習」對於你們將賦予不一樣的內涵。
對於學習,希望同學們秉承「仰山慕水」的精神,永攀理想高峰。「仰山慕水」是我們學校鮮明的文化,正如我身後校徽所呈現的:直線喻山,挺拔向上;曲線喻水,柔和靈動,其寓意是「仰山之高,慕水之善」。校徽不僅是我們地大的文化符號、精神象徵,更是千萬地大學子學而不輟、奮鬥不止的鮮活展現。他們登峰造極、上天入地、撼山探海,其中有登上學術巔峰的4位兩院院士武強、侯增謙、毛景文和成秋明,有以智慧夯實路基的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許再良,有以匠心勘探海洋礦藏的「大國工匠」徐長貴,有成功登頂珠峰的李春來,有六赴南極的中國科考隊隊長李院生,有擔任「張衡一號」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的申旭輝,有深鑽大陸7018米的總指揮張金昌,還有我們最美「逆行機長」董健,套著「白色戰袍」的武漢警察王炳揚等用生命堅守在防疫一線的廣大英雄校友。這些校友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哪個崗位,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仰山慕水」的精神內涵。縱觀當前世界,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在某些國家助長了疫情的蔓延,而我們正用愛國主義、利他主義戰勝疫情。這說明,離開了每個人的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我們個人的理想都無從談起,只有我們青年一代牢固樹立崇高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擇高處立、就實處行,將自己理想、行動融入到國家民族的發展進程中,才能不負時代,登上你們各自理想中的高峰。
對於學習,希望同學們信守「達觀博物」的態度,拓展成長維度。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世界,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席捲每個領域,國家、學校、乃至我們每個個體只有堅持革新才能不被時代洪流所淹沒。作為學校,我們不斷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資源環境+」辦學理念的提出,不斷豐富發展內涵,通過「仰山慕水」新生培育計劃、微專業修讀等實踐探索落實發展理念,努力營造更加開放、包容、多元的辦學格局,為你們學習成長培植更深厚的沃土。作為學生的你們,大學時光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一種文化的薰陶和綜合素質的養成。在座的新入校研究生能夠體會,大學四年的專業學習不足以支撐我們未來的發展。面對未來的挑戰,大學帶給你的思維方式、認知模式和價值觀念將是你可持續成長的關鍵。正如校訓「達觀博物」四個字所蘊含的「懷豁達之心,博萬物致知」,我希望你們,不僅要紮實學好本專業,更要最大可能涉獵不同的知識;不僅要堅持閱讀經典,更要知行合一、舉一反三;不僅要擁抱資訊時代,更要善於駕馭信息技術帶來的挑戰;不僅要養成嚴謹的科學素養,也要積蓄優雅美麗的人文情懷;不僅要做到獨善其身,更要善於團隊協作兼濟天下。
對於學習,希望同學們養成「兼收並蓄」的態度,擁抱時代變化。新冠疫情讓我們提前領略了信息技術革命給教育帶來的強大力量。孔子的「有教無類」,杜威的「做中學」等教育理想,通過信息化手段得以實現。面對身邊日益豐富的教育選擇,我希望你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這裡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老師教學生學,學校為大家提供了個性化的成長路徑和課程體系,你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想提升學術、管理、創業、實踐等能力。我們要學習將虛擬融入現實,通過線上課堂與線下課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校內課堂與校外課堂、「知」的課堂與「行」的課堂等等相結合,汲取不同課堂帶給我們的養分。我們要將學習本身當作愛好持之以恆。未來的學習已跨越了校園的圍牆,打破了時間的界線,突破了水平的局限,我們要學會面向未來可持續成長的「泛在學習」。
在這裡,我還要特別對新入學的研究生們說幾句。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意味著對「高深學問」的探究。而科學嚴謹的學術態度是所有探究工作的基礎,也是你們學術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正如華羅庚先生所說「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搞科學研究工作就要採取老老實實、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能有半點虛假浮誇」。希望研究生同學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學會思考、學會批判、學會選擇、學會堅守,將研究做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也希望你們集聚廣博深厚的知識,形成預判趨勢的洞察力、整合資源的創造力、把握全局的領導力,形成卓越的能力,用卓越引領未來社會的發展。
同學們,此時此刻也許你覺得防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你的學習計劃。但是,暫時進出校園的控制,恰能淬鍊我們寧靜致遠,時空有限,卻能激發我們夢想無限。我相信短暫的困難正是我們磨礪意志、發現自我的最好方法,也請相信學校將與大家共克時艱,為你們營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同學們,「玉經雕琢方成器,人經勤學方成才」。選擇一所學校,也是在選擇一種學習模式,甚至是在選擇一條人生的道路。希望同學們堅持學習、善於學習,在學習中,了解歷史、面對現實、思考未來;在學習中,感悟人生、淨化心靈、修身養性。祝願同學們在河北地質大學的日子裡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不斷創造屬於你們自己,也屬於這個偉大時代的人生輝煌!
謝謝大家!
來源:河北地質大學 指導老師:耿 凱 排 版:趙 靜 責任編輯:寧世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