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唏噓!科比生前採訪談馬拉度納。
文|葉克飛
10月30日度過60歲生日,11月12日接受腦血腫手術的「球王」馬拉度納,昨日猝然離世。這個凌晨傳來的消息,足以令無數人不眠。
一切來得太過意外,因為就在十幾天前,新聞還稱馬拉度納的腦血腫手術一切順利。可上帝之手,卻將馬拉度納永遠留在了這個多災多難的2020年。
在足球漸漸興起並成為「世界第一運動」的20世紀,「球王」這個稱號並不屬於馬拉度納一人。在他之前,有貝利存在。
而足壇也從未缺少巨星,普斯卡什、貝肯鮑爾、克魯伊夫、普拉蒂尼……還有後來的荷蘭三劍客、羅納爾多、齊達內,直到梅西、C羅的雙星時代,其中也總有一些人,無限接近「球王」的稱號。
但在許多人心目中,馬拉度納獨一無二。
貝利的足球生涯太過遙遠,而且近乎足球運動的「冷兵器時代」,對抗不夠激烈,戰術不夠先進,連數據統計都略顯混亂。
至於其他人,或者球技總差一口氣,或者差點榮譽,或者人生太過平穩,一步步有板有眼,反而讓人愛不起來。
馬拉度納不同於貝利,他生於電視轉播崛起的年代,生於足球戰術體系突飛猛進的時代,生於真正的職業化時代。
他帶著球滿場飛奔時,幸運的球迷可以在職業聯賽上見到他,可以在電視機上見到他。那是一代人的記憶,甚至是最初的足球記憶,永遠無法抹去。
回顧馬拉度納傳奇一生:綠茵場上的球王,因「上帝之手」和吸毒爭議不斷。
這個出身貧困小鎮的街頭足球天才,面對著對抗能力和協防能力都遠超前輩的後衛們,仍然上演一次次神跡,比如連過六人的經典場面。從早期的模糊錄像,到後來的GIF動圖、各種視頻格式,直到如今的在線平臺,他的「神跡」從電視時代跨越到網際網路時代,卻從未被遺忘。
當他從風華正茂的球員走向退役,從任性的孩子變成六十歲的老人時,我們記憶中的他,卻永遠是球場上無所不能的樣子。
馬拉度納也不同於克魯伊夫們。他有足夠的霸氣與運氣,有攀登至頂峰的榮譽。從1977年世青賽冠軍開始,到1986年捧起世界盃,從阿根廷聯賽冠軍,再到憑藉一己之力在意甲撐起那不勒斯隊,他遍嘗勝利滋味。
他也有足以令人掉淚的遺憾,比如1994年世界盃的告別。他從不完美,任性、自私,可這樣的他無比真實。
當貝利永遠西裝革履,當一個個舊時歐洲球王變身正襟危坐的官員和政客時,馬拉度納頂著自己的大肚子,在海濱曬著太陽,說著各種離經叛道、驚世駭俗的話。可我們都知道,他活出了我們想要的樣子。
當然,不夠自律的生活,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馬拉度納的人生。過於複雜紛亂的感情經歷,過多的孩子,使他一次次陷入爭議。而曾經濫用藥物和酗酒的歷史,也摧毀了他的身體,以至於在60歲就離開這個世界。
在球場上的馬拉度納,是神一般的存在。以至於在他退役後,阿根廷陷入了永遠在尋找下一個馬拉度納的怪圈,遲遲無法自拔。但現實中的他,擺脫了神性的光芒,以最真實的樣子面對這個世界,就像一個坦誠的孩子。
我們愛馬拉度納,不僅僅因為足球。
□葉克飛(專欄作家)
編輯:馬小龍 實習生:潘宇潔 校對:趙琳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