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信用「硬支撐」 提升城市「軟實力」
發布日期:2021-01-13 13:53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此前貸款手續很繁瑣,必須要有抵押物或者擔保人。現在有了『三治信農貸』這類農戶小額普惠貸款,只要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就可以了。」說這話的,是桐鄉市崇福餘氏家庭農場負責人餘炎明。近日,他順利申請到了30萬元「三治信農貸」。
餘炎明告訴記者,考慮到湖羊整體銷售行情向好,他投入了較多資金想擴大規模,但農場設施改造等後續資金讓他倍感壓力,「三治信農貸」無疑解決了燃眉之急。「農戶小額普惠貸款讓『信用好』、『能創業』的農戶,第一時間享受到了普惠金融服務的便利。」他說。
人以信而立,城以信而興。隨著一系列工作機制的完善,一項項政策文件的落實,「信用桐鄉」的名片正變得越來越亮麗。
數字賦能,強化頂層設計
夯實信用「硬支撐」
誠信對於個人和企業來說,都是重要「通行證」。「一直以來,我市以信用制度和標準規範體系為保障,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市信用桐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國城市綜合信用指數監測數據顯示,桐鄉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386個縣級市排名一直靠前,其中2020年10月,桐鄉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第38位。
去年4月,我市制定出臺《桐鄉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20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為「信用桐鄉」建設繪製了清晰的路線圖。按照《工作要點》,我市不斷豐富應用場景,提升應用水平,持續深化信用監管,落實專項治理,大力營造誠信環境,推動行業發展。
信用大數據,讓守信者處處便利。去年10月,我市「排汙許可證證後執法監管系統1.0版」上線,實現了對汙染源的智能化、精細化、精準化監管,這標誌著桐鄉生態環境保護在全省率先進入數位化、智能化證後監管時代。
據了解,該系統可以根據企業產排汙數據,分析建立起環境信用評價機制——企業「五色碼」,評價結果將運用於違法案件處罰額度自由裁量、環保專項資金補助等方面。例如,生態碼為綠色、藍色的企業將納入執法正面清單,做到「無事不擾」;而生態碼為橙色、紅色的企業將納入「雙隨機」執法清單,增加監察頻次、加大執法力度。
氛圍濃厚,誠信深入人心
提升城市「軟實力」
「大力曝光,保護舌尖上的安全。」「及時曝光,比罰款更有力。」……民以食為天,食以民為安,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我市創新舉措,在媒體平臺推出「餐飲紅黑榜」欄目,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
火鍋店、炸雞店、燒烤、夜宵,各類餐飲單位成為大家監督的對象,也讓餐飲店主體更加重視食品安全問題。「重點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區域共保體』建設,以縣域範圍為單位推廣實施食品安全『紅黑榜』制度,是近年來我們在信用建設上的特色工作。」市信用桐鄉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
打造信用城市,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先手棋。我市深化信用與部門業務協同應用,在審批審核、貸款融資、資金扶持、評先評優等方面建立健全「逢信必查」工作機制,將平安創建先進單位、納稅A級企業等主體納入守信名單進行管理,強化部門信息共享和聯合獎懲機制,在全市營造守信重信守諾的良好風尚。
不僅是企業,如今的桐鄉,誠信理念不斷深入人心,湧現出了眾多先進典型。多次將顧客疏忽未兌獎金返還的2020年「最美誠信浙江人」包利華;守信經營20餘年,用行動履行社會責任的「阿四碗店」店主朱建明;不忘50年前欠下的10元錢,冒雨步行一個多小時用120倍償還的「誠信奶奶」孫杏寶……越來越多的桐鄉人用平凡的日常詮釋不凡的誠信,讓誠信成為城市「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