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杭州馬拉松本周日(11月22日)7:30鳴槍開跑,起點首次設置在杭州武林廣場,沿途將經過延安路、北山路、西湖景區、復興大橋、最美跑道……等地標,全程終點設置在杭州亞運會主體育場奧體中心。
一路都是風景,一起來看杭馬微信公眾號、路跑微信公眾號提前揭秘的風景打卡點吧!
(溫馨提示:文本閱讀需約20分鐘,有大量美圖)
起點:武林廣場
篆刻(從心出發):忽少宏
武林,杭州古時舊稱之一,最早源自班固《前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
武林廣場,從上世紀到今天一直是杭城的中心地標。
宋代朱熹《春日》中有云:「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武林廣場作為杭州之心,上承京杭運河,下連西湖,北望西湖文化廣場,南啟延安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正是武林廣場繁華盛景煥然一新的寫照。
武林廣場也是京杭大運河南端最後一個地標,杭馬從這裡起跑,寓意無限。
這一條杭馬線路,串起來運河水,西湖水和錢塘江水。
從心出發,向心而行,心心相融,既是對城市的致敬,也是對未來、對新時代的美好期許。
篆刻(光景時新):沈寧強
攝影:FullCool
周圍地標:西湖文化廣場 攝影:韓丹
延安路
聖地延安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扮演了全國革命中心的地位。在一二線城市中,幾乎每一座中心都有一條延安路。
杭州的延安路北起武林廣場,南到吳山廣場,是杭州規模最大的商業街。它串聯起杭城最大的三個商圈:武林、湖濱、吳山商業圈,堪稱人間天堂的香榭麗舍大街。
今天的我們跑過歷經時代變遷的延安路,閱盡眼前繁花似錦,心中更懷大海星辰。不忘初心,不忘延安,不忘曾經的路。
篆刻(不忘初心):範林斌
攝影:王振
慶春路
(環城西路)
唐代詩人楊巨源《城東早春》有云:「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慶春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為杭州古代東城門之一。原名東青門,元末重建改稱太平門,明時始名慶春。
門內慶春街,歷來為杭州最繁華的街道之一。離開延安路,經慶春路跑向西湖。
慶春路也是著名的杭州金融一條街,取路名諧音和地理位置的特點,將這一段景致取名為清景新春。
篆刻(清景新春):湯迎節
攝影:郭江天
環城西路
白居易膾炙人口的《錢塘湖春行》曾經這樣描繪西湖: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環城西路南起湖濱路北段,北至環城北路,西接莫幹山路,原系杭州西城牆,因拆西城牆依舊基築路,故名環城西路。
從地理位置上將這一段景致取名新燕啄泥,和慶春路的清景新春銜接,湖濱商圈就在銜接處展開,西湖的捲軸在這段路途中緩緩展開,宛如跑入一幅山水畫卷。
篆刻(湖濱晴雨):方國良
篆刻(新燕啄泥):夏良寶
西湖全景 攝影:韓丹
北山街
(斷橋殘雪+寶石流霞+白堤+西泠印社+蘇堤春曉+曲院風荷)
蘇東坡曾在《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中形容晴、雨西湖:「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奔跑在北山路,所見恰似宋代趙汝愚的《柳梢青•西湖》:「水月光中,煙霞影裡,湧出樓臺。空外笙簫,雲間笑語,人在蓬萊。」
奔跑在北山路,一草一木,一樓一舍,一磚一瓦,你遇見的都是歷史,都透露著濃鬱的文化。
浙江第一家飯店——新新飯店,以及秋水山莊、孤雲草舍、堅匏別墅、抱青別墅、靜逸別墅、穗廬、瑪瑙寺等諸多風格各異的歷史文化建築鱗次櫛比,向來文人雅士雲集,曾留下無數佳話逸事,被稱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是西湖景區內唯一的歷史文化街區。
今天,北山路洗淨鉛華,是水增添了秀色,還是光帶來了新生?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篆刻(北街夢尋):逯國平
從白堤看北山路和保俶塔 攝影:阿猛
北山路斷橋航拍(2019杭馬) 攝影:劉年
西湖十景:斷橋殘雪
宋代陳亮有詞《滴滴金》:「斷橋雪霽聞啼鳥。對林花、花晴曉。」
斷橋承載著千年來的愛情傳說和各種美好寄託,也是歷年杭馬情侶跑的起點。
斷橋不斷,正如杭馬對跑者們的承諾,斷橋的故事、斷橋的人、斷橋的情永恆。
篆刻(斷橋殘雪):桑建華
攝影:郭江天
西湖新十景:寶石流霞
取自唐代李白《九日》:「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
寶石山赭紅色的山巖中含有紅色石子,朝陽初升抑或落日餘暉下分外耀目,仿佛無數寶石熠熠生輝。寶石流霞因此得名。
篆刻(寶石流霞):楊永衛
攝影:王振
著名景點:白堤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時任浙江省體委外事處處長兼任浙江體育旅遊公司總經理的葉嘉禾,在接待美國國際體育旅遊團來杭州時,國際友人見到了西湖,驚嘆西湖之美,卻無長跑比賽。
於是他就想詩人白居易和蘇軾都曾在這裡任職,留下了千古佳作蘇堤和白堤,就建議舉辦名為「詩人之路」的長跑比賽,這是杭馬的前生。
攝影:FullCool
著名景點: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創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是海內外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民間藝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譽。
印社建築內,亭臺樓閣皆因山勢高低而錯落有致,一層疊一層,井然有序,堪稱江南園林之佳作。
主要建築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樸精廬等,均掛匾披聯,室外摩崖鑿石林立,名人墨跡觸目可見。
2017年開始,杭馬組委會聯合西泠印社,推出了沿用至今的杭馬獎牌設計——杭馬印。2017年由吳瑩老師,2018年有沈穎麗老師,2019年由桑建華老師,2020年由李硯老師分別傾情創作。
2020年,杭州馬拉松新線路採用了「一條道路,一個主題,一篇短文,一方印章,一張美圖」,得到了西泠印社篆刻研究院和西泠印社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
他們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在藝術培訓都取得社會好效果,讓藝術走進生活的,提高品質生活。
2020杭馬印
2019杭馬印
2018杭馬印
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宋代楊萬裡《寒食雨中,同舍約遊天竺,得十六絕句呈陸務》中有云:「無端更被千株柳,展取蘇堤分外長。」
北宋蘇軾主政杭州時疏浚西湖,用湖泥所堆築的南北走向長堤被後人命名為「蘇堤」以志紀念。堤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六橋,湖山勝景,如詩如畫,盡收眼底。
蘇堤自始建即桃柳間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上世紀的西湖桂花馬拉松比賽中,蘇堤曾經是賽道的組成部分。杭州不會忘記蘇軾,杭馬也不會忘記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
數日前,塵封達34年之久,由曾啟順保持的浙江馬拉松男子最好成績被異地同日雙雙打破。這是浙江馬拉松運動的春曉,是對杭馬的最好禮讚!
篆刻(蘇堤春曉):餘正
攝影:FullCool
西湖十景:曲院風荷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漢族民間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雅事。
《蘭亭集序》裡記載著:「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宋代楊萬裡有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曲院風荷,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的至高境界,柳永在《望海潮》一詞中這樣總結:「重湖疊巘(dié 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
篆刻(曲院風荷):桑建華
攝影:廖奕陽
楊公堤
(杭州花圃+龍井問茶+花港觀魚+雷峰夕照)
宋代史浩《滿庭芳·烘錦花堤》中有云:「烘錦花堤,鋪綿柳巷,曉來膏雨初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明代楊孟瑛主政期間疏浚西湖,於西裡湖築成長堤,楊公堤因此得名。楊堤景行,既是紀念楊孟瑛造福後人,也是點明楊公堤移步換景的特點,更是追慕楊堤南北兩端嶽廟、于謙祠的主人。
明代張蒼水在取義成仁前曾作詩「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嶽家祠」。
當我們奔跑在人行景移的楊公堤上,大家不妨吟誦《滿江紅》《石灰吟》,一定會有浩然正氣的體力加成。
篆刻(楊堤景行):林公武
攝影:來順興
楊公堤2015杭馬 攝影:善良的妮子
楊公堤 攝影:阿猛
景點:杭州花圃
杭州花圃,位於西湖西畔的楊公堤以西,洪春橋南,黃泥嶺以東。金沙港景區以南,茅家埠景區以北。
杭州花圃始是久負盛名的花卉盆景觀賞勝地。它前臨西湖,後倚西山,環境優美,布置精巧,被譽為「西子湖畔的一顆明珠」。這裡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戶外場地之一。
篆刻(花圃):沈繼良
攝影:郭江天
新西湖十景:龍井問茶
相傳龍井與海相通,因海中有龍,故名龍井。且龍井之水十分奇特。攪動時水面出現一條分水線,仿佛遊絲擺動,然後慢慢消失。
龍井有名泉、名景、名茶。龍井茶位居我國十大名茶之一,有「色綠、香鬱、形美、味甘」四大特色,為茶中極品。
宋代蘇軾有詩云「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有如此好茶,無怪白居易也作詩:「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今年杭馬賽道不再進入龍井支路,但也許,在經過路口時,我們能感受到一縷新茶的芬芳?
篆刻(龍井問茶):沈繼良
攝影:韓丹
西湖十景:花港觀魚
一生下江南六次的乾隆皇帝曾經為花港觀魚作詩曰:「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須秋水悟南華!」
金鱗豈是池中物,宋代鄭清之的《玉泉觀魚》中表達了這種志向:「金鱗玉翅舞漣漪,雷雨休言變化遲。尺水能開千裡潤,看來端的是龍兒。」
跑過花港,不但要能體會魚之樂,更有成為錦鯉的勇氣和毅力。
篆刻(花港觀魚):楊永衛
攝影:廖奕陽
西湖十景:雷峰夕照
2017年,杭馬印誕生,雷峰夕照以超過50%的選票,登上首枚杭馬印。
雷峰塔與保俶塔南北相望。千百年來相傳的白娘子被鎮於此地,賦予這裡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更使其成為了愛情堅貞的象徵。
雷峰夕照與左近的南屏晚鐘見證了佛教文化曾經的興盛。錢塘門外,雷峰塔下,遙聽晚鐘長。
清代張易在《雷峰夕照·步步嬌》中描繪了暮色晚霞下,雷峰夕照如何讓人流連忘返:「煙凝暮色和峰黯。日映浮屠晚,霞飛陣陣寒。樹杪(miǎo)流霞,夕陽檀板。此際好留連,卻如何便解歸周纜。」
在原址保護的基礎上復建的雷峰塔今天重獲新生,依山臨湖,行姿綽約。「塔鈴譯佛語,簷(yán)鳥調天風」,為西湖憑添了新的風採。
拾級而上,「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也是我們在跑入新時代時應有的從容。
篆刻(雷峰夕照):沈繼良
攝影:阿猛
虎跑路
(滿隴桂雨+虎跑夢泉+六和聽濤+白塔公園)
取自宋代範成大《獨遊虎跑泉小庵》「宿雨松篁色,新晴燕雀聲。」松篁指竹與松,比喻堅貞的節操。
篆刻(松簧新聲):趙鵬
攝影:郭江天
新西湖十景:滿隴桂雨
篆刻(滿隴桂雨):楊永衛
唐代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三首》中有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桂花是杭州的市花,花期盛時,香滿空山,落英如雨,故有「滿隴儘是桂花雨,一路芬芳入杭城」的美譽。
近代陳三立在《琴初貞長劍丞過湖居偕往看桂花滿覺隴遂至理》中記敘了「盛秋故侶臨湖壖,邀觀十裡傳馨桂。」
馨桂新賞,跑過滿隴桂雨的你,也如王陽明先生所說「心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滿覺隴也是2022跑團的核心線路,跑團成立第一天的路就是從這裡上龍井。
2020杭馬印的創作靈感源泉,從龍井南坡上龍井是杭州跑者最經典的線路之一。
篆刻(滿隴桂雨):楊永衛
攝影:動影
新西湖十景:虎跑夢泉
虎跑泉得名始於「南嶽童子泉,當遣二虎移來」的佛教神話傳說。虎跑泉與龍井茶被世人譽為「西湖雙絕」。
這裡的景致長松疊翠,曲徑通幽,泉水淙淙,鳥語間關。
「泉清心共清」「一輪圓月耀天心」既是對環境,更是對人的寫照。
弘一法師在此斷食並剃度受戒,公園內有弘一法師李叔同紀念館。
篆刻(弘一法師李叔同紀念館):沈繼良
篆刻(虎跑夢泉):楊永衛
攝影:韓丹
新西湖十景:六和聽濤
六和塔始建於北宋,地處月輪山上,俯瞰錢塘江。大潮橫秋之日,登臨高樓,皎皎月輪乘潮轔轔而行,天籟聲中,隱隱裹挾著千軍萬馬之勢,別有一番波瀾壯闊的情懷。
唐代趙嘏留下了「一千裡色中秋月,十萬軍聲半夜潮」的詩句,故名六和聽濤。
六和塔畔有浙江大學之江校區,主要為法學等專業院系所在地,擁有百年鐘樓、情人橋等數十棟歷史建築,被譽為「杭州最美大學校園」。
篆刻(六和聽濤):劉江
攝影:王振
沿途景點:白塔公園
杭州白塔公園是西湖文化遺產的實證,是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端點,還是108年前杭城第一條鐵路的始發站所在,也是全國文保單位。
篆刻(閘口白塔):沈繼良
攝影:郭江天
虎玉路
(八卦田+南宋官窯博物館+南宋皇城遺址)
取自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篆刻(玉壺冰心):黃江龍
攝影:2022
景點:八卦田
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正月,宋高宗趙構為表示對農事的尊重和對豐收的祈禱,採納了禮部官員的提議,開闢籍田於國都南郊(即目前的八卦田遺址處),在每年春耕開犁時,皇親率文武百官到此行「籍禮」,執犁三推一撥,以祭先農。
篆刻(九宮八卦田):沈繼良
攝影:東來興
景點:南宋官窯博物館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位於杭州玉皇山以南烏龜山西麓,地處西湖風景區南緣,是中國第一座依託古窯址建立的陶瓷專題博物館。
著名的郊壇下南宋官窯遺址就坐落在館區之中。
景點:南宋皇城遺址
南宋皇城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城南鳳凰山東麓宋城路一帶。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後,在北宋州治舊址修建宮城禁苑。東起鳳山門,西至鳳凰山西麓,南起苕帚灣,北至萬松嶺,方圓4.5公裡。
南復路
南宋建都臨安,距今已880多年。上世紀陳寅恪先生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
復興中華,這個口號百餘年來激勵無數華夏兒女。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捨生忘死、前僕後繼的奮鬥、前行。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當我們跑過復興路以南的南復路,讓我們回想初心,回望曾經的路。因為繼承,是對既往最好的致敬!
篆刻(玉汝於成):盧軍
攝影:郭江天
之江路
(城市陽臺+錢江新城)
2011年杭馬線路首次經之江路跑進錢江新城,這也是杭馬從西湖時代邁向錢塘江時代的標誌之一。
如果說西湖的氣質溫柔婉約,錢塘江則大氣磅礴。宋代潘閬在《酒泉子·長憶觀潮》中描繪了「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的驚險場面。
唐代李益《江南曲》有雲「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潮來有信是浙江人民自古以來「勇立潮頭、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誠實守信」價值觀的生動寫照。
篆刻(潮來有信):來煒烽
2020杭馬從13公裡到25公裡都將奔跑在之江路上,賽道平直,視野開闊。在酣暢淋漓奔跑中,遠眺可見全程終點——奧體中心有如一朵蓮花。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這是一段向心而行的旅程,讓我們一起用心體會。
攝影:傅克
半程終點:城市陽臺
篆刻(城市陽臺):金恩楠
城郭春聲闊,樓臺晝影遲。作為杭城邁向錢塘江時代的點睛之筆,城市陽臺也是2020杭馬的半程馬拉松終點。
蘇軾在另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中曾有言「朝曦迎客豔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攝影:來順興
位於錢江新城核心區的城市陽臺是一個開放和充滿活力的現代城市公園,集休閒、健身、觀潮、購物等為一體,美輪美奐的燈光秀更是讓人留連忘返。
攝影:FuCoooool
空中俯瞰,如果說終點的奧體宛如一朵蓮花盛開於錢塘江南岸,那麼北岸的城市陽臺就是一隻振翅的彩蝶,在朝霞的沐浴下翩翩起舞。
這妙不可言的巧合,是精心的設計,還是心的約定?
地標:錢江新城
錢江新城位於江幹區的西南部,錢塘江北岸,距離西湖風景區約4.5公裡,距蕭山國際機場約18公裡。
篆刻(錢塘新曦):劉國榮
篆刻(日新月異):徐鳳超
2016年G20杭州峰會後,錢江新城燈光秀成為杭州一張全新的文化名片。2018年首次上演杭馬燈光秀。主題取自宋代林景熙《霽山集》:「金碧嵯峨,日新月異。」
2018杭馬燈光秀 攝影:FuCoooool
新業路口折返之江路
(杭州亞組委)
2015年9月16日,在土庫曼斯坦阿什哈巴德第34屆代表大會上,中國杭州獲得2022年亞運會舉辦權。2016年3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同意成立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的函》同意成立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
2018年8月6日晚,杭州2022年亞運會會徽發布,備受期待的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湧」以3D效果呈現。
2020年4月3日,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吉祥物正式向全球發布,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組合「江南憶」在網際網路雲端與網友們見面,三個機器人造型的吉祥物分別是琮琮、蓮蓮和宸宸。
飛雲江路
篆刻(心至雲起):段續亮
取自唐代詩人王維《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錢江路
(錢江長跑隊)
篆刻(海潮新帆):楊海鷹
化用宋代歐陽修《鄭十一先輩赴四明暮》:「家臨越山下,帆入海潮頭。」
錢江長跑隊
1987年,杭馬誕生。同一年,在浙江一共有三個長跑隊也在這一年成立。分別是杭州錢江長跑隊,臨安長跑隊,和麗水青田長跑隊。
錢江長跑隊已經有了四任隊長。第一任隊長陳華本,以閘口電廠為基礎,成立了江幹區長跑隊。他開始參加杭馬時候已經56多歲,但是他一直跑了21年杭馬,今年已經90歲。
第二任會長王甦旦,是錢江長跑隊的聯合創始人,時任總教練,其實他比陳華本老師還大,今年已經94歲。
第三任長跑隊黃來法,創建了西湖例跑和萬米測,創辦了民間馬拉松,2017年卸任。現任隊長聞桂賢,是杭馬永久號擁有者。
復興大橋
《詩經》有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百餘年來,中華民族的復興一直是有著強烈家國情懷的炎黃子孫們的中國夢。跑過復興大橋,路在腳下,目標在前方。
篆刻(中國夢興):姚瀾
復興大橋 攝影:來順興
攝影:韓丹
復興大橋南2014杭馬 攝影:朱克增
時代大道
篆刻(行健拓新):黃豪傑
「行健」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圖強、奮發、向上。同時,「拓新」強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開拓。
跑入新時代的杭馬,正如奔跑在時代大道上,久久為功,行穩致遠,每一年都用心為跑者帶來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體驗、新服務。
2017年起的杭馬印、信使服務、酒店延遲退房、賽後郵寄、新線路設計以及永久號、情侶號、生日號等特殊定製……杭馬既是「網際網路之城」「創新之城」杭州的馬拉松,也是中國的馬拉松,更是世界的馬拉松,努力踐行著跑過風景跑過你,跑一馬愛一城的心願,實現城與城、人與城、人與人間心的交融。
聞濤路
(錢王射潮)
取自宋代韋驤《聞潮》:「錢塘江上吾家近,慣聽秋潮動地鳴。今日蓬萊於役處,卻疑身在故鄉行。」
聞濤路是杭州馬拉松2014年過獎以後最長的線路,這段路平坦舒適,是錢江以南跑者最心儀的線路之一。
篆刻(心潮澎湃):趙小巖
聞濤路2019杭馬 攝影:潘勁草
錢王射潮,心馳神往
吳越王錢繆有詩云:「天分浙水應東溟,日夜波濤不暫停。千尺巨堤衝欲裂,萬人力御勢須平。」
民間故事傳說,吳越王錢鏐見潮水衝擊,命令弓弩手張弓射潮,潮水因此後退。後用「錢王射潮」寫勇武之舉。
錢王射潮的傳說見證了杭城先民慷慨豪邁、壯懷激烈的情懷和抱負,也為後人留下寶貴精神財富。
宋代王安石在錢王射潮處曾留下詩句「憶昨初為海上行,日斜來往看潮生。如今身是西歸客,回首山川覺有情。」
回首跑過的風景,展望前方的路途,在生活中奔跑向前的你,是否也心中有情?
錢王射潮2016杭馬,攝影:汪賢耿
江堤跑道
(最美跑道)
唐代杜甫《宿白沙驛》詩云:「萬象皆春氣,孤槎自客星。」
接下來的2020杭馬賽道,被杭城跑友稱為最美跑道。
魯迅先生曾說,「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城市建設者說:最美賽道亦如此,錢塘江邊本沒有這一段堤。是自先民起的杭州人胼手胝足,齊心協力,填海造就了它。
春來伊始,萬象更新,春賞櫻花,夏品紫薇,秋見紅楓。最美賽道見證了自2015年起的杭馬,浙江馬拉松運動的足跡在這裡延伸,奔向新的高度。
篆刻(萬象更新):李明恆
攝影:杜建
觀瀾路
「滄溟」意為蒼天、大海。取自孟郊《感別送從叔校書簡再登科東歸》「黃鵠多遠勢,滄溟無近潯。」
篆刻(滄溟新勢):任玉兵
觀瀾路2016年杭馬 攝影:yicaomin
鴻寧路
篆刻(心懷鴻鵠):徐丹旭
取自唐代孟浩然的《洗然弟竹亭》:「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攝影:郭江天
民和路
《嶽陽樓記》中的「政通人和」,表示政事出新,人心和順,形容人民安樂。
篆刻(政新人和):黃進勳
攝影:郭江天
奧體中心
2020杭馬終點奧體中心,主題是「心心相融,愛達未來」。
這也是杭州2022年亞運會的主題口號。口號中@是全球網際網路通用符號,也契合了杭州網際網路之城的特徵。
「心心相融(Heart to Heart)」,意在各國人民在亞運會這個大舞臺上交融,也體現亞奧理事會大家庭團結向上、緊密相擁、充滿活力的願景,倡導全民健身和投身奧林匹克運動。
「愛達未來(@Future)」,傳遞自信樂觀、不畏挑戰、共迎美好的期許,與「永遠向前」以及「更快、更高、更強」的精神契合一致,也寄託著面向未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良好願望。
2020杭馬,2022杭州亞運,讓我們一起期待!
篆刻(心心相融,愛達未來):黃國光
奧體中心 攝影:來順興
攝影:郭江天
資料:杭馬微信公眾號 路跑微信公眾號
編輯:李師禮
責任編輯:沈志軍 朱曉東
主編:陳奕
監製:劉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