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裡朱亞文和王學圻穿的甲冑,對明朝甲冑復原度高嗎

2020-12-27 小院之觀

最近熱播的《大明風華》,已經過半了。

熒幕上的古裝劇,以清朝的居多,難得有部明朝的戲,小院也追了一下。

人物、情節方面就不去說它,這些內容我前面有專門寫文,重點談談劇中的甲冑。

明朝甲冑不是自創,它承襲自元朝。事實上歷朝甲冑都不可能憑空自創,必定是從之前甲冑沿襲並改進而來,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元朝甲冑,由於蒙古西徵,吸收了不少西亞乃至歐洲的元素,演化出不少異域風情,在這裡不作贅述。

明朝在繼承元甲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並逐步恢復了一些漢制元素。個人認為,在視覺效果上僅次於唐甲,可以排第二位。

就《大明風華》劇中的甲冑來說,復原度還是比較高的,首先分析一下皇帝們的甲冑。

這張海報是朱亞文飾演的明宣宗朱瞻基。

海報中朱亞文身披金色魚鱗甲,手託兜鍪,盔甲華麗,不怒自威。

這幅甲冑確實是皇帝獨有,因為它上面裝飾著龍紋,在這上面,可以看出劇組對甲冑的考據頗為用心。

能最直觀證明的,是明朝存世的一幅畫作《出警入蹕圖》。

出警入蹕圖描繪的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外出謁陵的畫面,裡面很清楚的表現了一身戎裝的朱翊鈞,請見下圖。

《出警入蹕圖》萬曆皇帝戎裝

可以看到,朱翊鈞和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的甲冑,基本上一般無二。

從頭進行詳解。

朱亞文手裡託的是一頂鐵盔,這種形制的鐵盔沿襲了元朝鐵胄,在眉部上方裝有眉庇,盔體裝飾龍紋,清楚表明這是皇家專用。

它的頓項分為三片,由絹布製成,佩戴起來後,只有面目露出,其餘地方都被包裹。與示意圖不同的是,劇中鐵盔的頓項也裝飾有花紋,與盔體類似。頂部留有圓孔,以方便安插鐵管,裝飾盔纓。

盔頂的盔纓,也有講究。

畫裡朱翊鈞既有盔纓,又有翎羽,還有小旗,裝飾得異常華麗,在劇中,朱亞文只有盔纓。這也有跡可循,《出警入蹕圖》裡負責儀仗和警衛的大漢將軍,盔頂也只有盔纓,沒有翎羽和小旗。

關於盔頂的翎羽,它是一種表明身份高低的識別物,將領盔頂通常還有小旗,顏色各不相同,根據其他畫作來看,作用應該是標識部隊所屬。

比如《大明劫》裡孫傳庭的頭盔。

這種形制,以後也被清朝繼承,清軍的鐵盔與此類似。

《大明劫》孫傳庭

再看甲衣。

朱亞文身披一件金色魚鱗罩甲,這也和《出警入蹕圖》中萬曆皇帝的甲衣並無二致,肩部的肩吞都是龍頭。

罩甲有長短兩種,朱亞文和朱翊鈞所穿的都是包括腿裙的長款罩甲,這是騎馬的軍官和將領的標配,步戰官兵只穿短款。

它的形制恢復自唐甲,是明甲和元甲的區別之一。

魚鱗罩甲沒有頸部頓項,前開襟,以小魚鱗甲片細細編綴,能提供嚴密的防護。

像朱亞文這樣這樣一件罩甲,價值不菲,即使只考慮手工成本,也需要數名熟練的工匠長時間編綴而成。在實際作戰中,這種級別的魚鱗甲只可能穿戴在高級將領身上。當然,朱亞文是皇帝,沒有這種顧慮,但這件罩甲應當花費了劇組不少經費。

值得重點提一提的是罩甲的護臂。這種鐵甲片編綴成的護臂被稱為環臂甲,它也是具有明朝特色的護具。

環臂甲也是繼承自蒙元,經過多次改進後,加入漢甲元素,形成明朝的獨特風格。

護臂以皮帶和紐扣安裝連接在罩甲上,成為一體。它也能單獨使用,穿戴護臂的明軍都是精銳部隊,比如遼東邊軍,在《出警入蹕圖》裡,也有不少官兵穿戴著護臂,他們是天子親軍——錦衣衛大漢將軍。

劇中甲冑的腰帶還原度也非常高。

下圖是根據在鞍山和南京出土的明朝武將腰帶繪製的復原圖,仔細對比一下,朱亞文的腰帶基本上和復原圖一模一樣,連圖案也基本相似,區別是腹部還有個獸首,更顯威武。

這是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再看看王學圻飾演的朱棣。

朱棣在劇中有好幾身甲冑,與朱瞻基又有不同,比如下面這身,從形制上看,更接近唐宋漢甲,它改良自唐朝明光甲,沒有護臂,移除了胸前的胸甲片。

而在下圖裡,王學圻又換上了另一身甲冑,加上了胸甲和護臂。之所以不同,其實也很好理解,古代的甲冑並不是生產線上批量生產,而是由工匠一件件手工製作。就算大體的形制相同,有權力的將領也能施加影響,私人訂製,打上個人的印記,更別說皇帝這種級別。

從朱棣和朱瞻基兩位明朝皇帝的幾身甲冑上,我們還是能看出劇組在道具上的還原度是比較高的,至少在這點上,《大明風華》給我們還原了視覺上的明初盛世。

劇中皇帝的甲冑就先講到這裡,除了皇帝,明朝于謙、瓦剌也先等將領的甲冑也復原的頗為精緻,這些在下一篇再來講述。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朱棣王學圻下線後,怎麼像換了劇?
    朱棣登基在《大明風華》剛剛開始時,在這部分中驚心動魄的橋段其實只有殺入京城的幾集,後續雖然有刺殺和各種謀反劇情,但整體上還處於一個相對溫馨的環境中,也是這段劇情讓不少網友認識到明朝初期幾位皇貴的日常生活。其中,溫馨有趣的太子夫妻,相親相愛的漢王夫妻,明朝五子等等都是不錯的看點。
  • 大明風華:張藝興上線,長輩王學圻朱亞文俞灝明隔空喊話他,太逗
    由朱亞文、湯唯、王學圻主演的《大明風華》越來越有意思了,雖然這個電視劇講的明朝那些事兒,但很大一部分講的是他們朱家家族的事,有親情和愛情,不過遺憾的是張藝興飾演的朱祁鎮,繼位的時候才9歲,相比爹爹朱瞻基,有爺爺寵愛,與叔叔們勾心鬥角,他的生活少了一絲熱鬧。
  • 《大明風華》73歲王學圻很厲害,62歲成名,70歲離婚
    《大明風華》中73歲王學圻強氣田!62歲成名,70歲離婚,生來就是為了玩骨頭!在《大明風華》流行之後,出現了波歷史劇的狂熱,這齣戲由湯唯和朱亞文主演,這齣戲裡有許多老演員,梁冠華、王學圻和其他人都有優秀的表現,整齣戲都在明朝中期,他經歷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朱家幾代人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其中王學圻扮演了朱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棣是個好皇帝,但他的風格不好,他篡奪了權力,當了皇帝,他一生都在戰場上戰鬥。
  • 湯唯&朱亞文:《大明風華》中的愛與愁
    早在《大明風華》剛剛宣布開播的時候,我便非常期待,因為男主朱亞文和女主湯唯我都很喜歡; 在製作方面,這部劇投資好幾個億,製作恢弘,服道化精良,可謂大手筆大場面,尤其是戰爭場面,全部野外實拍,不摳圖,不搞五毛錢特效,力求還原本真;在劇情方面,這部近幾年少有的描述明朝皇家的劇作以女主孫若微的人生經歷勾勒出五帝六朝的風雲變幻
  • 如何評價王學圻在《大明風華》中的表現,網友:不愧是老戲骨
    由湯唯、朱亞文、鄧家佳等領銜主演的古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單看演員陣容,屬實豪華且吸引人。不過這部劇從播出至今,豆瓣評分一降再降,有人吐槽湯唯的古裝裝扮和臺詞功底,也有人吐槽這部劇與歷史大相逕庭。人們都說「三個女人一臺戲」,而這部劇中,三個男人更是一臺好戲,王學圻所飾演的朱棣與兩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的戲份十分吸睛,他們之間演繹的猜忌、爭鬥的情節此起彼伏,王學圻飾演的朱棣作為主心骨,撐起了整個朱氏家族,堪稱此劇為數不多的看點。
  • 明朝盔甲能做到天下第一,是因為這種甲冑不僅便宜,而且實用性強
    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經過了無數次的戰爭,甲冑也跟隨時間不斷變化然後進行了不斷的更新和改進。直到今天甲冑是包含著深層次的信仰和紀念意義。甲冑的雛形是出現在銀商時期,這個時候人們稱之為皮甲。這種皮甲是在商代的一處墓穴中挖出來的,還保留了完整的一片皮甲。
  • 棉甲,甲冑中的鐵布衫
    因為這種「八旗鎧甲」有不少實物傳世,故而也成為當今我們能在古裝劇中看見的較接近歷史的中國甲冑。不過要是就此認為此款甲冑是八旗品牌原創,那就大錯特錯了。無論甲冑的工藝還是形制,「八旗鎧甲」都是一款不折不扣的山寨產品,抄襲的對象正是它的死敵明朝官軍。布面甲自蒙元時代就已出現,明朝建立後,幾乎照搬了蒙元的布面甲風格,除了在形制上將套頭式改為對襟式之外,幾乎與元代沒什麼區別。
  • 《大明風華》中的太孫朱瞻基,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朱亞文嗎
    同樣是大製作,老戲骨雲集,《慶餘年》好評不斷,期待第二季呼聲不斷;《鶴唳華亭》多好的品質,硬是在虐劇上一去不回頭,誓將虐字進行到底;《劍王朝》如果不是因為有現女友的支持,可能會撲得更慘,結局也是草草了事,大女子天團瓦解,劍王朝變成了光棍王朝,這個仇報得真是憋屈;《大明風華》大女主由靖難遺孤成為大明王朝的皇后,很是勵志,結果變成了歡樂朱家五子的日常,變成了太子爺與太子妃的耍嘴皮子的日常。
  • 中國甲冑最經典、華美、威武的時代——大明鎧甲
    中國甲冑經過先秦的發軔,秦漢的初成,南北朝的革新,隋唐時期的大成,宋代的巔峰,到了明朝,已經到了鑄就「經典」「模範」的階段。數百年穩定的持續,最終將一套成熟的、民族特色濃厚的鎧甲深深烙上中國印跡,直至現代,仍得以在連環畫、年畫等各種藝術形式為後人描摹、欣賞。
  • 明軍打仗為何偏愛穿棉甲?來看看中國古代甲冑變遷史
    眾所周知,宋朝沒能掌控燕雲十六州,也就是之後明長城一帶,所以喪失了抵抗北方遊牧民族騎兵的地理屏障,再加上宋人缺馬,宋軍的騎兵數量和質量是難以和北方的金、夏、元抗衡的,因此宋朝開始盛行重甲,以求用身著重甲的步兵去抗衡北方的輕騎兵,並製造出了許多著名的盔甲,其中便有大名鼎鼎的步人甲,但金人為了抗衡,組建了重甲騎兵鐵浮屠。
  • 男主會撒嬌,故事接地氣,大明風華有哪些慶餘年望塵莫及的優點?
    《慶餘年》剛演完,《大明風華》剛好接班。很多觀眾乍一看,覺得《大明風華》有點浮誇,其實耐著性子看下去,就會發現男主角朱亞文撒起嬌來圈粉無數,故事又有歷史劇中少見的煙火氣,這部戲有很多《慶餘年》都比不上的優點。
  • 《大明風華》裡朱亞文頭戴的皇冠,其實是件隨葬的明器?
    這是《大明風華》的宣傳海報。朱亞文和湯唯頭戴龍鳳皇冠,華麗之下,皇權凸顯,不怒自威。如果我告訴你,這頂製作考究的金絲蟠龍翼善冠,其實是件陪葬的冥器,卻在劇裡戴在活著的皇帝頭上,感覺是不是有點怪怪...這樣的錯漏,並不是《大明風華》獨有,在不少明朝題材的劇裡,皇帝幾乎都會頭戴金翼善冠。為何說它是冥器呢?這要講到這頂金翼善冠的來歷,這頂皇冠是有實物的,並且現在就收藏在明十三陵博物館,不少朋友可能都見過。實物哪來的呢,是從定陵裡發掘出來的。
  • 張藝興終刪除了小鮮肉標籤,《大明風華》被稱讚為演員
    《大明風華》是張挺導演的古裝劇,主演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從陣容上看,該劇不僅有王學圻、梁冠華等老角色,還有鄧家佳、俞灝明等口碑不錯的演員以及張藝興等新流行的演員。雖然《大明風華》從出品之初就飽受爭議,但從播出情況來看,該劇無論在21天收視率城市和全國網絡排名第一,優酷熱站繼續保持第一,取得了良好的收視和傳播效果。話劇改編自小說《六朝紀事》講述了明朝初年盛世和孫若微建立的故事。
  • 在富庶的兩宋時期,部隊的甲冑是怎樣的?有哪些創新的甲冑技術?
    在我們提及冷兵器戰爭的時候,除了那些光怪陸離的兵器之外,將士們身穿的甲冑也是我們十分好奇的。這些在如今看來沉重不堪的防護用品,在古代戰場上就是戰士們最為重要的依靠。兩宋在統治中國三百餘年的時間裡,一直和北方的遊牧民族政權處於對立狀態,而且在其西北方向上也戰事頻發,這讓兩宋的軍備在政治工作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 大明風華:孫若微上戰場引質疑,于謙拒絕皇上反攻瓦剌,並非愚忠
    湯唯,朱亞文,王學圻,俞灝明,鄧家佳,梁冠華主演的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該劇是張挺根據蓮靜竹衣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而成,該劇自播出以來憑藉朱家五子的搞笑日常,朱瞻教與孫若微甜蜜苦澀的感情,天子守國門,群臣死社稷的大明風骨受到觀眾的熱議與好評。
  • 聞識博古雲遊遼博 | 八旗禮儀甲冑
    那麼,八旗甲冑背後反映了怎樣的歷史背景,它和八旗制度是如何產生的?八個旗是否有差別?這套甲冑又是在什麼場合穿著的呢?歡迎收聽本期「聞識博古雲遊遼博」之八旗禮儀甲冑。  我是遼寧省博物館的講解員廉微,我將為您介紹八旗禮儀甲冑。  遼寧省博物館 八旗禮儀甲冑來自遼寧省博物館00:0013:18溫馨提示:您還可以通過圖文介紹了解本期音頻內容。
  • 在富庶的兩宋時期,部隊的甲冑是什麼樣的?都有怎樣的甲冑技術?
    當我們談到冷兵器戰爭時,除了那些奇形怪狀的兵器外,士兵們所穿的盔甲也讓我們感到很好奇。那些現在看起來沉重不堪的防護裝備,在古代戰場上是戰士們最大的依靠。兩宋統治中國三百多年來,一直處於與北方遊牧民族政權對峙的狀態,並在其西北部頻繁發生戰爭,使兩宋的軍事力量在政治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
  • 大明風華:朱瞻基一句話預示于謙的結局,朱祁鈺囚禁朱祁鎮
    由張挺執導,根據蓮靜竹衣小說《六朝紀事》改編,湯唯,朱亞文,王學圻,鄧家佳,俞灝明,張藝興聯袂主演的62集大型古裝權謀劇《大明風華》已經接近尾聲。
  • 《大明風華》湯唯,厚積薄發,皇太后氣勢和格局贏了也先
    《大明風華》湯唯,厚積薄發,皇太后氣勢和格局贏了也先。文/巖姐 原創內容,抄襲必究!好演員,會用實力說話。作評價,不要一葉障目。正如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女一號湯唯,從最開始被吐槽,不管是造型還是聲音,亦或者演技,都備受質疑,但隨著後面大女主劇情的突出,湯唯厚積薄發,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不管怎麼說,《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在朱亞文飾演的朱瞻基死後,妥妥挽救了大明王朝,一心為國,至死方休的情懷和氣質都突出了。
  • 《大明風華》朱瞻基受封皇太孫 孫若微斬斷老和尚繩索
    厚重歷史的輕解讀,展現明朝朱氏家族的煙火氣。12月17日,由優酷、好酷影視、悅凱影視、北京世紀夥伴、吉翔影坊共同出品,姚昱竹擔任總製片人,張黎監製,張挺執導,湯唯、朱亞文、鄧家佳、喬振宇領銜主演,吳越、梁冠華主演,張藝興特別出演,俞灝明特別主演,王學圻友情出演的歷史電視劇《大明風華》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並於優酷全網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