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Top100發布
近日,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發布了「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作為世界三大有氧運動之一,近年來自行車賽事蓬勃發展,受到各方的廣泛關注與參與。人民體育、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根據統計的2017年中國全境(不含港澳臺)舉辦的自行車賽事中,從賽事專業性、全民性和輿情熱度三個維度綜合評出TOP100自行車賽。
根據統計,第十六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和第十二屆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位列三甲。前十名其它自行車賽事依次為:2017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17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17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17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17中國自行車聯賽、2017中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和2017第八屆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
專業賽事蓬勃發展
在「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中,專業性得分佔比70%,主要包括了賽事級別、參賽隊伍數量和級別、獎金額度、參賽天數和最大裡程數。其中,賽事級別和獎金額度得分佔比30%和20%,是自行車賽事專業性評價的兩個重要方面。
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已經連續舉辦16年,賽事級別雖不及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但賽事規模、參賽隊伍總數、100萬美元的總獎金額度等使其蟬聯三連冠。
新晉上榜的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憑藉其UCI2.UWT的世巡賽級別和車手的專業級別總分位列第二。這是亞洲世巡賽的第三個舉辦地,同時也讓中國自行車賽事體系更加完整。
作為排行榜前十的新秀,在2016年排名第22位的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在2017年進行了全面升級,賽事正式升級為UCI2.2級別。賽事級別的提升,吸引到了更多有實力的參賽陣容。2017環泉州灣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參賽車手由來自歐洲、亞洲、澳洲、非洲等的18支頂級車隊組成,加上近80萬元人民幣的賽事獎金,綜合評分使得該項賽事一舉躍至第六名。
而在2016年總分70.51的環崇明島UCI女子公路世界巡迴賽排名第9,在2017年退至第17名,總分62.93分,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專業性的得分,比前一年減少了7.65分。
根據榜單統計,在2017年的自行車賽事的前100名中,共有14場國際級賽事,21場國家級賽事,47場省級自行車賽事和18場市級自行車賽事。
對比2017年和2016年的榜單前十名發現,2017年TOP10的平均分為80.58分,高於2016年前10名的平均分78.27分,大部分賽事的綜合得分明顯高於去年,但排名提高難度之大,讓我們看到中國自行車賽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發現了傳統賽事在行業中難以撼動的地位。
業餘人群熱情高漲
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自行車隊實現奧運金牌零的突破,讓更多的人關注自行車賽事,各行業巨頭進入自行車領域。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自行車賽事更是「飛入尋常百姓家」。
根據榜單可以發現,自行車賽事的蓬勃發展點燃了更多群眾的參與熱情。在公布的「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中,有23000多名運動員參與了2017年自行車賽,場均300名運動員參加。業餘愛好者也是參與人群的主力軍,參與人數TOP10的自行車賽事中均有業餘選手參賽。其中2017第七屆北京國際自行車騎遊大會參與人數超過5000人,2017中國黃山國際山地車公開賽有1500多人參賽。
在「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中統計到,TOP100的自行車賽事中一共有76場賽事全部由業餘選手組成,參賽人數達40000人以上,是參與運動員數的1.5倍以上。TOP10的自行車賽中,排名第八的2017中國自行車聯賽更是由4支業餘車隊與1支洲際隊和6支地區隊聯合參賽,也使得賽事本身更加接地氣。
從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是新時期我國體育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而全民健身更是評價體育發展的重要標尺。職業的自行車賽吸引人們關注這項運動,而業餘的自行車賽則使得更多人投身其中。得益於參與的低門檻,自行車賽讓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們因為這個運動盛宴聚在一起,組成全民健身的大平臺。
賽事傳播更加廣泛
所謂「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賽事成功與否與其知名度息息相關,而媒體傳播更是其中的助推劑。榜單中,輿情熱度得分佔比20%,主要是指微博、微信、論壇、博客、報刊、APP採集、視頻等新聞關注度。根據「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中可發現,賽事熱度TOP10的自行車賽幾乎實現了全網傳播。從媒體視角上,人民網堅持科學調查公開評選,依靠顯性的權威數據對賽事傳播進行評價。
2017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巡賽憑藉著該年度最高賽事級別,7.39的賽事熱度位居榜單之首。除了CCTV-5對第一和第六賽段進行現場直播外,廣西衛視、旅遊衛視、騰訊體育、搜狐體育、中國網、新華網等也對第一、三、六賽段進行直播。第十六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7.11的賽事熱度緊隨其後,比賽期間由央視、青海衛視實況直播,人民日報、中國體育報、新浪網、青海廣播電視臺等全國性媒體也對賽事進行跟蹤報導。
在賽事傳播中,「兩微」的作用愈發明顯,賽事熱度TOP10的自行車賽事中,擁有官方微博的賽事達一半以上,擁有官方微信公眾號的賽事更是達到八成。通過人民網輿情監測搜集到的數據,賽事熱度TOP10的自行車賽事中,一共搜集到48048條相關新聞,其中相關微博4124條,相關微信公眾號文章17093篇,「兩微」的新聞數佔到總新聞數的四成以上。
資深自行車媒體人陳子昊認為:「一項運動的感染力需要通過媒體傳播來釋放,而頭部媒體對垂直行業的關注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最頂層的資源,才是撬動一個行業最有力的工具。」通過不同的傳播渠道可以更好地針對不同的受眾進行傳播,特別是新媒體的普遍運用,讓觀賞者與參與者一起隨時分享賽事,帶動了自行車賽更加彭勃發展。當然,對於賽事傳播而言,渠道固然重要,而更核心的是內容為王,需要中國的自行車賽事立足本土,打造自身的賽事IP。
「體育+旅遊」引領潮流
隨著自行車賽事駛入發展的「快車道」,「體育+旅遊」的概念也成為潮流新風向。從榜單中可以發現,自行車賽的舉辦地有從東部向西部發展的趨勢,2017西部地區舉辦賽事高達四成以上,環繞不同的地勢地貌更是增加了自行車賽的風採。
自行車從交通工具向休閒運動的轉型,騎行者們也更加注重騎行文化騎行消費。隨著運動休閒小鎮的興起,運動嘉年華、旅遊推介、特色農產品展銷、親子活動等騎行主題活動絡繹不絕,成為了更多騎行愛好者的盛大節日,也激活了體育產業的消費熱潮。正因為如此,自行車賽擁有著巨大消費潛力。在騎行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行車賽更是將「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完美結合。
以環海南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為例,體育+旅遊」的產業發展格局對環島賽是一個歷史性機遇。「體育+旅遊」這種兼具健康和特色的休閒旅遊方式逐漸為越來越多的遊客所青睞,海南的體育旅遊由此也乘著東風開始在業界嶄露頭角。
得益於「體育+旅遊」的概念提出,將自行車賽與旅遊資源相結合,既推動當地旅遊和經濟的發展,也更能夠打造城市的名片,又極大的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自行車賽事為「體育+旅遊」提供新內容,「體育+旅遊」為自行車賽事提供新形式。「賽事搭臺,旅遊唱戲」,二者互相助力相輔相成,將引領一個全民健身新潮流,踐行健康中國新理念。
「2017最具影響力自行車賽事排行榜」的發布,是人民網立足於自身媒體特色,從賽事專業性、全民性和輿情熱度三個可查詢和量化的數據最終得出的結果,專業評估保證了指標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榜單始終堅持用數據說話,對比前兩年的榜單,可以窺見自行車賽事的發展軌跡,助力推動自行車賽事的專業性與大眾化雙輪向前,駛向自行車賽事新時代。
全民健身積極健康
江蘇賽克林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蔡裕仁通過推廣山地自行車賽事發現,騎行愛好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專業賽事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平臺。他表示:「隨著參與的人群日益廣泛,騎行已成為社交話題和社會時尚,各種騎行配套活動,如騎行嘉年華、品牌展、旅遊推介、特色農產品展銷、攝影大賽、親子活動、公益活動等,形成了市民廣泛參與的喜慶、熱烈氣氛,成為廣大市民盛大的節日。騎行運動參與門檻低,讓不同社會階層、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的人們因為這個運動盛宴聚在一起,組成全民健身的大平臺。」同時,他也提出建議:「賽事要向廣大的群眾推廣科學健身方法、宣傳科學健身理念,為全民健身活動的普及和推廣起到積極的示範和引導作用。讓參與者在賽事中引起共鳴,並感染更多賽場外的觀眾,在城市社會生活中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海南環島國際公路自行車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曉華從全民健身與體育產業的角度出發,認為:「自行車運動是全民參與度非常高的群眾運動項目之一,受眾廣泛,參與度高,是一個井噴式發展的體育產業。同時,自行車賽吸引了不同年齡、地域的市民參與到體育賽事中來,使參與者親身體驗騎行樂趣的時候,也廣泛傳播了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全民健身的發展推動了國內體育產業發展。」
資深自行車媒體人陳子昊也是一位騎行愛好者,從喜愛自行車賽事再到參與自行車賽事的報導與傳播,讓他更加深刻地了解這項運動。站在賽事傳播的角度,他提出:「一項運動的感染力需要通過媒體傳播來釋放,一個城市的吸引力同樣如此。城市舉辦自行車比賽是一舉兩得的,既能促進全民健身,也能擴大城市影響力。」
「體育+旅遊」漸成趨勢
中國鐵人三項協會副主席、廈門森地客戶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鳳祺在談到職業賽事與業餘賽事時指出:「兩種賽事針對的參賽人群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它們都與旅遊資源結合,實現『賽事+旅遊』,既推動當地旅遊和經濟的發展,又極大的促進全民健身運動的發展。」從近幾年自行車的發展趨勢來看,他認為:「自行車賽事呈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轉變,核心參賽人群數量在增加。近年來,各地嘗試發展『賽事+旅遊』新興體育旅遊模式,賽事有逐漸向旅遊資源豐富的城市集中的趨勢。」
陳曉華也從海南島舉辦的環島賽經驗上提出:「賽事搭臺,旅遊唱戲,賽事策劃組織的各個環節,強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用賽事帶動旅遊,用旅遊促進賽事,從而發揮品牌賽事的影響力和示範效應,促進賽事活動與旅遊等深度融合,形成賽事與旅遊融合發展新格局。」
蔡裕仁從專業自行車人的角度,看好自行車賽事與旅遊和城市建設的作用:「由騎行帶動的民眾運動熱潮和健身需求,促進城市建設自行車主題公園、山地戶外體育產業園區等體育公共設施和產業區,帶動城市建設的作用。」
自行車賽事成為新的運動潮流,為全民健身提供新形式;「體育+旅遊」帶來的運動休閒小鎮的興起,城市體育更具活力,這些都在積極踐行著健康中國的理念。專家們從不同角度解讀自行車賽事的影響,將更加助力中國自行車賽事立足實際,越辦越好,人民體育也歡迎更多人士為中國自行車賽事獻計獻策。
本文來源於人民網體育 榜單由人民體育、人民數據輿情中心聯合發布
責編:Jason
投稿、爆料請聯繫:18701542996(Telephone&WeChat) / wangjisong@sportbank.cn
媒體合作/廣告投放/論壇/發布會媒體服務請聯繫:15110171297(Telephone&WeChat) / hanjingting@sportb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