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傳奇的女子,不管是她的來歷還是她和呂不韋的關係,亦或是後來和嫪毐的故事,都讓這位來自趙國的女子充滿了傳奇色彩,作為千古一帝的母親,她因呂不韋的引薦成為了秦在趙質子異人(後改名子楚)的姬妾。
這位姬妾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趙姬,這個名號聽起來並不像一個正式的名字,有人認為她姓趙,也有人認為因為先秦時有姓有氏,而以姓稱女子,以氏稱男子,而女子之名,一般把姓放在後面,前面一字多為國名、排序、夫君諡號等,故而趙姬應該姓姬,她是一位在趙國的姬姓女子。但其實秦始皇的生母可能不姓趙也不姓姬。
先秦對女子的稱呼
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史記周本紀》
正如前文所述,先秦時期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在周代,除了周王室及其部分同宗封國只有姓而無氏,以表其尊,周王室的姓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姬。
除周及部分同宗諸侯國外,其他諸侯國的君主都是有姓有氏的,如齊國是姜姓呂氏(田氏代齊後為媯姓田氏),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子牙就是齊國的始祖,按照當時的習慣,稱呼他為「呂尚」是更為貼合的,呂是氏,尚是名,子牙是他的字,而呂尚的女兒是周武王的王后,其號邑姜,這個姜就是姓,這就是所謂「男稱氏,女稱姓」。
先秦很多著名女子的名號主要有以下幾種:
以排行加姓。比如楚平王的王后伯嬴(孟嬴),她是秦哀公的大女兒,秦國宗室的姓是嬴。這個順序就是按照伯仲叔季來排,此外「孟」也表示大,和「伯」在排序上是同義的。以母國名加姓。比如周幽王的寵妃褒姒,她出身褒國,父姓為姒。這種就是許多人認為趙姬的姓是姬的原因。以夫之氏加姓。比如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夏姬,她是鄭穆公(姬姓)的女兒,嫁給了陳國宗親夏御叔為妻,夏御叔是媯姓夏氏,夏姬因此而名。
以丈夫的諡號加姓。比如著名的才女宣姜,她是齊僖公之女,衛宣公的夫人,所以援引其夫諡,稱為宣姜。名字加父姓。比如商紂王的寵妃妲己,妲是她的名字,己是她的姓。除了上述幾種情況,到了戰國末年,一些非貴族成員以軍功或其他特長聞達於諸侯的人,他們不分姓氏,而他們的子女自然也不分姓氏。或者有些女子出身不高,本身就沒有嚴格的姓氏。因為史料的不足,許多身份尊貴的女子出身也不詳,比如秦孝文王的生母唐八子、子楚的生母夏姬。
了解了當時的社會慣例,看起來趙姬的姓是姬更合理一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趙姬」的姓氏之謎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國君立為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為太子。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史記呂不韋列傳》
子楚歸秦時沒來得及把妻、子一同接回,在昭襄王薨逝後,安國君成為新王,立華陽夫人為王后,子楚在之前就得到華陽夫人的收養,有了嫡子的名分,此時自然就被理所應當立為太子。趙國見子楚的地位穩固,便將子楚之妻、子送歸秦國,以示友好,這對在趙國提心弔膽的母子終於苦盡甘來。不久後,子楚即位,這位未來一統天下的雄主政就被立為太子,《史記》中沒有明確記載趙姬是否被立為王后,但始皇帝登基為王時只尊了母親為太后,並不像父親子楚即位時,尊嫡母華陽夫人和生母夏姬同為太后,據此推測趙姬是子楚的王后。
始皇十九年,太后薨,諡為帝太后,【索隱】:王劭雲「秦不用諡法,此蓋號耳」,其義亦當然也。始皇稱皇帝之後,故其母號為帝太后,豈謂誄列生時之行乎!與莊襄王會葬茝陽。【集解】:徐廣曰:「一作『芷陽』。」—《史記索隱》
趙姬的故事為廣大文友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言,總之,在始皇帝即位的第十九年,也就是始皇帝32歲這年去世了。之所以說趙姬的姓氏是一個謎,不為其他,這是因為,在《史記》中司馬遷從始至終壓根就沒有提過趙姬的名號,她姓什麼叫什麼都不知道。
姬,婦人之總稱。—《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史記》提及秦始皇生母時大多都是以身份代替,如「乃遂獻其姬」、「子楚遂立姬為夫人」、「趙亦奉子楚夫人及子政歸秦」、「見呂不韋姬」、「秦王乃迎太后於雍而入鹹陽」、「始皇帝母太后崩」......無一處提到秦始皇生母的姓氏,這裡面的「姬」是代指女子之意,如「獻其姬」這個「姬」是代詞,如果是姓氏或者是名號這句話讀不通,而「姬」字在《史記》中單獨出現,若非指物(如姬水)皆是代指女子。
反觀秦始皇的祖母夏姬去世時司馬遷言「始皇七年,莊襄王母夏太后薨」,可見夏姬並非是姓姬名夏,而就是姓夏,姬只是女子的代稱而已。後人推測,有可能是秦始皇有意抹去了母親的姓氏,原因自然就是他母親做的那些醜事,不只是秦始皇的生母,自此後,秦宮女子之名號皆不傳,這些都有待於考古發現才能進一步得知。
「趙姬」名號的由來
「趙姬」這個名號和「褒姒」有著很大的不同,看似都是「國名」加「姓」,但周代這樣名號的女子那都是大人物,周幽王后褒姒、周惠王后陳媯、晉文公夫人齊姜、鄭莊公之妾燕姞等,她們的尊貴不僅因夫之貴,在嫁給丈夫前,她們最次也是母國的宗室女,像鄭莊公之妾燕姞,她就是春秋小國南燕國的宗女,南燕國君的姓就是姞,如此取名的女子無一例外,她們帶的姓都是母國國君的姓。趙國是嬴姓趙氏,即使有個女子以「國名」加「姓」的形式稱之,那也是趙嬴,怎麼會是趙姬呢?
再說不韋向取下邯鄲美女,號為趙姬。—《東周列國志》
那麼「趙姬」這個名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在明朝後期,有一個小說家名叫馮夢龍,想必很多文友對他的名字是如雷貫耳,三言二拍中三言的作者,他有一部歷史小說,名曰《東周列國志》,講述了春秋戰國時諸侯相爭的故事,小說中稱秦始皇母為趙姬,因為馮夢龍本人的影響力很大,後來許多春秋戰國的文學、影視作品又都借鑑於《東周列國志》,所以約定俗成將秦始皇母稱為「趙姬」,而她的真姓就不為人所知了。
往期文章:
如果曹操本姓夏侯,那為什麼夏侯惇的兒子還會娶他的女兒?
廢長立幼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數,為什麼萬曆皇帝就是做不成呢?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