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2日,湖人以106-93擊敗熱火,大比分4-2淘汰對手拿下隊史第17個總冠軍,追平凱爾特人並列歷史第一。
在科比和他的女兒吉安娜離開後,我們看到了包括湖人在內的所有球隊對科比的致敬,湖人也用十年後的重生告慰科比。那些以他為榜樣的球員們,通過投入地態度和全力的拼搏,繼續詮釋著曼巴精神。
在國內,各社交平臺都被刷屏「湖人總冠軍!」五個字刷屏。其實,大家不僅是慶祝湖人奪冠,也希望通過這一特殊的方式懷念科比。
因為疫情原因,2019-20賽季嚴重縮水,很多球迷可能還沒有看夠比賽。沒關係,凹凸鏡DOC更新了籃球紀錄片片單。除了《科比的繆斯》《姚明年》《林來瘋》《卡特效應》等經典之作外,其他的籃球故事也同樣動人。
NBA比賽沒看夠,可以看這些紀錄片
作者:米拉檬
《教練》 Jiàoliàn [Coach] (2015)
導演:埃斯特班 阿奎羅Esteban Arguello
「作為助理教練,你無時無刻不在想,如果我是主教練,會怎樣布置戰術。突然間,主教練辭職了,球隊任命我接班。我只有24小時為第二天的比賽做準備。對方球隊的頭號球星是麥迪。」
諾曼 達席爾瓦(Norman de Silva)也曾是早上六點半進球館練投籃的少年。雖然在中學就意識到自己打不進NBA,可他依舊不想放棄最愛的運動。大學畢業後,諾曼隻身一人去到芝加哥的Attack Athletics訓練中心,成為了一名助教。中心的會員包括麥迪和韋德這樣的(前)NBA頂尖球員。諾曼整天忙忙碌碌,沒時間好好吃飯。買不起房,他就住在車裡。雖然助教的工作很辛苦,但只要生活依舊圍著籃球轉,他就覺得值得——「人這輩子有五十年的時間在工作,那為什麼不做你熱愛的事情呢?」
到了27歲,諾曼依舊背著貸款,繼續做助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工作邀約,需要在24小時內決定要不要到CBA佛山龍獅隊做助理教練。「能當教練還有工資拿,不管是去中國,還是在我家後院,我沒理由拒絕。」
和很多美國人一樣,來中國之前,諾曼從未去過別的國家。所以,來佛山不僅要適應CBA的環境,還要接受文化洗禮。比如,球員宿舍附近有個「小動物園」,裡面養著鱷魚、烏龜、鴕鳥等等各種動物。諾曼怎麼也想不到,這些關在籠子裡的小動物其實是野味餐廳的食材……這家餐廳,也(應)許(該)已經關張了吧?
再後來,主教練因為家庭原因突然決定回美國,留下一個爛攤子。沒有人想接這支戰績不佳的球隊,作為助理教練的諾曼就成了唯一人選。新帥上任,他選擇改變策略,給球員更多的發揮空間,不斷地強調「享受比賽」的理念。這一變化似乎起到了效果,諾曼率領球隊取得三連勝!不過,若想打進季後賽,佛山還有很多道關卡要突破。
影片以這位臨危受命的27歲外教(import coach)為主角,探討了「外人」眼中的中國籃球培養體制,分析了CBA整體薄弱的防守,透露了賄賂裁判的價格,還記錄下他險些被迫「垂簾聽政」的窘境……讓球迷從一個不常見的角度了解我們的聯賽。
「黑哨的意思就是裁判收黑錢。」
只是,影片中段突然切到19世紀,開始回顧中國籃球史,略顯突兀(大概因為片子的主要受眾不是中國人,所以要提供背景史料吧)。此外,導演斷斷續續穿插了一條副線,找來一位已經移民美國的前國家隊球員控訴「舉國體制」。大叔情緒激動,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但如此硬塞進來,打亂了整體的節奏。
「什麼鬼?」
諾曼說,主教練像是孤島,不能依靠別人,也只有真正做過主教練,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而一旦體會過,應該就會執著地做下去。
《灌籃高手十天後》 (2004)
他曾年少輕狂,以為畫畫是為了證明自己可以變得更強,並不在乎別人看了怎麼想;他習慣獨自創作,僅通過作品與外界溝通,私事沒什麼好聊的。
2004年12月,《灌籃高手》結束連載8年後,銷量突破了一億冊。為答謝讀者的厚愛,井上雄彥策劃了一系列的活動。特別設立的網站收到了八萬條粉絲留言,改變了他對「作家–讀者」關係的認識,同時使他萌生了在籃球場辦見面會的想法。
尋找場地的過程中,井上偶然發現了廢棄的神奈川縣三崎高校。23間教室,23塊黑板——最終回「10日後」的故事由此展開。
不打草稿,現場創作,從日出畫到月升。黑板作畫還是第一次,即使是最終章也不忘新的嘗試。畫展保持低調,沒有刻意宣傳,但,依舊來了好多同學!那些因為《灌籃高手》而愛上籃球的人們趕來了,那些人生因為這個故事而改變的少年們回來了。他們帶給這所荒廢學校的,不僅有久違的笑聲,還有熱血的青春。
看完黑板報展,進到球館打比賽,球入筐時,現場還會播放歡呼的聲音——是的,每個細節井上都想到了。三天的展覽,他故意躲起來,往送給讀者的筆記本上畫小人兒,就像我們上課無聊時,在課本的邊邊角角塗鴉那樣。(肯定是他畫的更好看啦!)總之,粉絲玩兒得很開心,他也很滿足。最後的最後,井上一個人擦掉了23塊黑板畫,在確認大家原封不動地帶走最初的熱愛之後。
《2016康大女籃奪冠之路》(2017)
2016 NCAA Women's Basketball Tournament Playoffs Series (2017)
塔克、傑弗森和斯圖爾特
2016年WNBA選秀的狀元、榜眼和探花分別是布裡安娜 斯圖爾特(Breanna Stewart)、莫利亞 傑弗森(Moriah Jefferson)和摩根 塔克(Morgan Tuck)。此後,斯圖爾特接連當選WNBA常規賽、季後賽、國際籃聯世界盃,以及歐洲聯賽的MVP;而塔克則來到WCBA打球……也許這三個姑娘的名字你從沒聽過,沒關係,這個紀錄片講的就是她們的球隊——康乃狄克大學女子籃球隊(UCONN Huskies)的故事。
在康大的四年間,黃金三人組與她們的隊友們從未讓聯賽冠軍旁落她人。而這之前,沒有人曾在大學聯賽中取得過如此傲人的戰績。9集系列片《2016康大女籃奪冠之路》從賽季首次集結到決戰雪城,記錄了這支不敗之師向第四冠進擊的歷程。
「這個賽季什麼時候結束,取決於你們想什麼時候劃上句號。有些球隊只能打到三月,有些球隊止步聯盟錦標賽……我們能走到哪一步,由你們自己決定。」這是名教頭基諾 奧利瑪(Geno Auriemma)賽季第一堂訓練課的開場白。
而事實上,她們不僅再次登上了最高領獎臺,更是自2014年起保持全勝達三年之久,直到2017年被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加時絕殺,連勝紀錄定格在驚人的111場!
斯圖爾特最近回憶說,去年她的跟腱斷裂後,科比在第一時間發來問候,並在康復期間給予她幫助。而康乃狄克大學一直都是吉安娜 布萊恩特(Gianna Bryant)夢想的大學。
康大女籃悼念Gig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78105885?from=search&seid=11593140208660815015
《殺手蜜蜂》 Killer Bees (2017)
導演:康明斯兄弟Ben Cummings & Orsen Commings
「我的一個朋友的朋友認識小李子,他們在這辦party,我就來了。那算是我這輩子最好的時光了。所以,之後我每個夏天都來。有一年,我特意租了個別墅,好好玩了玩兒。當這個電影找上我,讓我看到漢普頓的另一面的時候,我懵了——這尼瑪是哪兒啊?」發出這番感慨的,是小李子的朋友的朋友,本片的聯合製片人——沙克 奧尼爾。
奧胖所說的地方是叫布裡奇漢普頓(Bridgehampton),是紐約州一片風景優美的富人區。可事實上,小鎮被鐵軌一分為二。不知從何時起,軌道成了貧富的分割線,一邊是黑人的社區,另一邊是不斷擴張的白人別墅區。
「殺手蜜蜂」是布裡奇漢普頓(Bridgehampton)高中籃球隊的代號。14-15賽季,他們獲得了紐約州高中D組聯賽冠軍。16年,他們的目標是衛冕。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這裡還沒有幾千萬的豪宅,第一批非洲裔的農民在豐收時節來到漢普頓收土豆打零工,逐漸在此定居。白天,大人們忙著工作,孩子無人照料。兩個孩子在一場火災中不幸喪生,鎮上終於成立了兒童中心。也正是從這裡,飛出了第一群殺手蜜蜂。
「那就是我們的遊樂場,也是我們的避難所。」
球隊教練卡爾也曾是「殺手蜜蜂」的領軍者。他本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學校打球,卻因為意外差點失去右手。傷愈之後,卡爾輾轉國外聯賽,最後回到母校任教,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蜜蜂」。
整個社區都會唱隊歌
與康大女籃相比,或許「殺手蜜蜂」可能算不上多厲害,但學校多次面臨關張而倖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籃球隊的成績和堅持。所謂堅持,並不只是比賽時拼盡全力。場下,他們也要抵禦鐵軌另一端的金錢、毒品、豪車的誘惑,做團結整個社區的粘合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3156458/
《統治球場的奶奶》 Granny’s Got Game (2013)
導演:安吉拉奧爾福德Angela Alford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幾乎所有高中的女生都打過6v6籃球(三人在前場進攻,三人後場防守,以中線劃分,前後場不能越界)。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群住在北卡羅來納州首府,羅利市(Raleigh, NC)的奶奶們。她們在中學時期也都是叱吒球場的健將。
那個年代還沒有大學女子籃球聯賽一說。所以,大學女生們只能參加教會球隊,或尋找其他可以打球的機會。成家立業後,籃球慢慢淡出了繁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們通過各種渠道得知羅利市要組建老年女子籃球隊,紛紛報名加入。這成了「蓋世70後(Fabulous Seventies)」女子籃球隊向全國第一邁進的起點。截止影片拍攝時,奶奶們已經組隊17年,贏得了多項比賽的冠軍。
而這一次,她們需要先打北卡州的老年組比賽,前三名的球隊可以晉級全國賽。老年組按年齡劃分,從55到80歲,每五歲為一檔。「蓋世70後」參加的是70歲及以上組的比賽。第一天,奶奶們就打了四場,每場間隔一小時。主力得分手瑪麗扭傷了腳踝。於是,第二天的比賽,球隊只能依賴小快靈的23號莉茲。3v3的比賽分上下半場,共24分鐘,節奏比5v5更快。場上的對抗比預想的激烈,有時一個衝撞就會導致肋骨斷裂,牙齒錯位……但就像瑪麗說的,「我已經折了四根手指,但還要繼續打球,除非其他六根也骨折了。」
啊哦,我隊中鋒憑藉身體優勢撂倒對方後衛
勾手、三分、跳投……這群70後在球場上旋轉,跳躍。有人問她們如何做到古稀之年還能活躍在球場上。雪梨說——
「只管去做就好了,我很享受比賽。」
她們不僅「敢夢敢當」,而且真的做到了。所以,朋友們,疫情結束之後多去球場打(散)打(散)球(步)吧!肚子上的肥肉,灌了鉛的雙腿可不是藉口哦!
《最後之舞》THE LAST DANCE (2020)
導演 傑森·海希爾Jason Hehir
這部以芝加哥公牛隊第六冠徵程為主線,全面回顧王朝傳奇的系列紀錄片一經推出,便引起全球熱議,影響力堪比NBA總決賽。《最後之舞》於上月斬獲2020艾美獎創意藝術類最傑出系列紀錄片獎。
凹凸鏡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鏡DOC
用影像和文字關心普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