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旋律熟悉的歌詞仿佛就是一直在我們的記憶深處,幾乎我們每個人都會哼唱幾句,這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內地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是在1960年上映的由上海製片廠攝製的,由著名的導演謝晉導演的影片紅色娘子軍的主題歌,電影紅色娘子軍無疑是空前成功的一舉囊括了首屆百花獎的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配角四項大獎,但這只是他在電影銀幕上的成功,關於紅色娘子軍的故事還有更耀眼輝煌的藝術體現,那就是所有表演藝術中所以素雅動人的藝術。
1964年中央芭蕾舞團根據電影改編創作了芭蕾舞劇這部大型的芭蕾舞劇,史無前例的成功塑造了柔中帶鋼,英姿颯爽的娘子軍的形象,被人們評價為中國第一部表現革命題材的芭蕾舞劇,它的誕生是芭蕾舞史上的一個裡程碑,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完美地結合了中國民族舞蹈西方芭蕾舞的表現手法,創造了一出中西合璧的芭蕾舞劇而在此之前人們概念中的芭蕾舞劇似乎不外乎就是身穿著白色舞裙的天鵝湖。
今年中國舞劇團集體再次改編並演出了革命現代舞劇,紅色娘子軍彩色芭蕾舞影片紅色娘子軍成為八大樣板戲之一,在全國上映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已經成為中央芭蕾舞團的保留節目,從銀幕走向舞臺紅色娘子軍,作為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紅色經典,有著其他同類影片所不具備的藝術特色和傳奇故事。
女人和戰爭本來就不是一種和諧的存在正是這種矛盾才使這個故事充滿了張力,而女人為生存為理想所做出的抗爭無疑會進一步迸發出故事的激情,另外在那個年代藝術工作者還羞澀於嘉靖愛情的素材。儘管如此,故事中仍然有著某種隱含其中的委婉語纏綿,所以在拍攝的電視劇紅色娘子軍,導演就毫不猶豫地將瓊花和洪常青塑造成了一對戰火中的革命戀人,一群年輕的革命女性,一個前來指導革命的南政委藝術創作上的驚人成就,讓很多人認識了紅色娘子軍但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對紅色娘子軍產生了聯想。
當然,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事實紅色娘子軍確實是真實的存在,但也正是藉助了電影芭蕾舞劇,這些藝術形式的故事經過藝術加工才最終凝固成了永恆的歷史經典。紅色娘子軍的故鄉在海南省瓊海紅色娘子軍對於這支軍隊來說與其說是一個稱號,不如說是一種特殊的榮譽和嘉獎,這隻於1931年5月成立的女子革命隊伍扛起了應該由男人扛著槍以嬌弱之軀投入了殘酷的戰爭。在艱難的革命鬥爭中,他們始終堅持不懈並利用女性的身份之便從事著種種危險的地下工作最早將他們的故事從塵封的歲月中發掘出來。
紅色娘子軍的故鄉瓊海,每年都有眾多的遊客慕名而來,在萬泉河畔的瓊海市政府的所在地家集鎮的南門廣場上傲然聳立著紅色娘子軍紀念碑,碑上像是娘子軍們頭剪短髮,手握長槍,女性柔美的曲線中透露出戰士的英姿颯爽,碑文的最後一句是思維婦女解放運動的旗幟,海南人民之榮光娘子軍精神永存,2002年另一座以紀念為主題的公園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在瓊海溫泉鎮落成園裡的展覽和設計理念多來自紅色娘子軍的電影。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的形象和故事已經完成了真實與虛幻的融合進入了藝術審美的層面它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的真實性及其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