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一個媽媽寫給高三女兒的信,讓人深思
網絡上流傳著一封媽媽寫給高三女兒的信,字裡行間都流露著真情,主要是給女兒述說「為什麼逼迫你讀書」。
估計很多子女讀書期間也經常質問父母「為什麼要讀書?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現在是新社會,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多半父母是沒有耐心或不知道怎麼回復子女。所以,這封信真的值得父母們反思和學習。
寫這封信的起因是就讀高三的女兒在學校鬧自殺,父母收到這個噩耗後,立即接女兒回家,女兒情緒非常激動,不停地埋怨父母「只知道一直逼我讀書,除了讀書還是讀書」。
她還說不是只有讀書可以養活自己,自己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比如:擺地攤,做網紅,做主播等。就算讀了書以後做了白領,工資可能都沒有自己擺地攤的收入高。
媽媽耐心聽完女兒的哭訴之後,立馬明白了女兒的想法,於是就開啟了這封信。她的信主要分為六個部分,首先對女兒為讀書已經付出的努力表示肯定,其中四個部分分別要時:現在不吃讀書的苦,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
讀書苦一陣子,不讀苦一生;學歷不是能力,卻是入場券;讀過的書,是人生之路的鋪路石,最後總結道:讀書,會是你一生中吃過最輕的苦。
這封信貌似雞湯文,但信中有很多現實案例,赤裸裸地擺出了現實,非常有讓人警醒,孩子看了估計都會酸鼻子,明白父母逼迫自己讀書的良苦用心。
為什麼父母要「逼」孩子讀書?
1、 現在不吃讀書的苦,以後就要吃生活的苦
古時候,家庭貧寒的家庭想要出頭,讀書考官就是唯一的出路。現如今,讀書依舊是改變普通家庭境況的最輕鬆的方法。
在沿海一帶打工十年的徐孟南,曾經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2008年故意考0分放棄高考,而今他有折回來學習考到了一所大專,他表示:好的工作都是要學歷和技術,自己沒有學歷只能做一些又髒又累的活,還有隨時被別人替代的危機。
我之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就是優勝劣汰,生物鏈中沒有生物童年是吃喝玩樂成長過來的,都或多或少要學習一些生存的本領,不然就會被淘汰掉。
這句話用在中國學生身上也是非常符合的,中高考就是學生之前的優勝劣汰,因為好學校的資源是有限的,只有這套遊戲規則相對比較公平。
有句古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孩子現在輕鬆了,以後的路會非常坎坷,尤其是家底比較薄的家庭,現在不逼孩子讀書,以後還那什麼和別人競爭?
2、 讀書苦一陣子,不讀苦一生
「知識改變命運」,古往今來,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捷徑。讀書的苦,苦一陣子;不讀書的苦,苦一生。
出身農民家庭的曾國藩,他的家族五百年來都沒有一個有學問的人,他自己天資也不是很好,但是他通過讀書從秀才到進士,再到翰林學士,因為堅持不懈的讀書成為世界名人。
家裡並不富裕的左鵬飛從小就喜歡學習,因為他明白讀書是他唯一的出路,他順利考上了華中科技大學,最後還攻下了博士。畢業後眾多名企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他最終選擇了華為,一個應屆生的年薪就達到了200多萬,成功地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現在吃的讀書苦,都不會白吃,以後的人生中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得到回饋。
3.、學歷不是能力,卻是入場券
之前火爆全網的的一張聚餐照片,仔細被人研究過後讓人大吃一驚,餐桌上每一位都是學界的精英。
總結如下:有人調侃:能上桌的都不是簡單的人,都是擁有入場券的,這個入場券正是文憑,雖然文憑不等同於能力,卻是進入精英人脈圈的入場券。
4.、讀過的書,是人生之路的鋪路石
平民萊蒂西亞逆襲成為西班牙王妃,這個也是件轟動的事,誰也不會料到這麼平凡的出生會成為王妃。但仔細調查才知道,其實她正是用讀書給自己鋪成的一條進入皇室的路。
在西班牙孔普魯騰塞大學讀書,這個相當於哈佛和清華類的名校。之後,她還有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但是有著硬實力的她,工作中的種種被費利佩王子看在眼裡,深深地被吸引住了。
最終兩人走向了婚姻的殿堂。試想,如果萊蒂西亞年輕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她就不會有超凡脫俗的才華,也絕不會由平民成為王后的。
結語:
孩子,我們不怕平凡,我們怕無知。
知識,是集合無數精英大腦總結的經驗教訓,是我們人生晉級的臺階,只要肯讀書獲取知識,都可以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讀書是最划算的買賣,現在多吃點讀書的苦,以後的人生之路上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選擇,雖然讀書偶爾會很枯燥乏味,但是相信我吧,未來,讀書絕對會無數倍的回饋於你。不求你成為一個很成功的人,但求你未來面對你現在的自己沒有任何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