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寫作大禮包:19G寫作大禮包
為推動中國新詩發展,扶持校園詩人,特舉辦第十一屆中國校園「雙十佳」詩歌獎,現面向全國全日制在校大學生徵稿。
一、舉辦單位
指導單位:陝西省詩詞學會、《延河》文學
主辦單位:詩歌網 巨鷹集團
協辦單位:陝西學前師範學院文學院、《陝西詩歌》、三為公益、青島潤揚環境
學術支持:西安交大長安詩學研究中心
二、徵稿要求
1、限本人原創現代詩,內容風格不限,每人5-10首,每首30行以內,(創業詩歌可在100行以內)附100字左右個人簡介,謝絕抄襲稿件。
2、作者必須是全日制在校本專科、研究生、博士生。
三、獎項設置
1、設「十佳校園詩人」獎10名、「十佳校園詩歌」獎10名,頒發證書、獎品。
2、設提名獎、優秀組織獎若干,頒發獲獎證書。
3、邀請獲獎者參加2021年春天在西安舉辦的頒獎典禮、「長安·大學生詩歌夏令營」等活動。
4、優秀獲獎作品將在2021年《陝西詩歌》雜誌以「2021年全國大學生詩歌專號」形式推出。特別優秀的獲獎作品將推薦到《延河》《詩潮》《延安文學》等雜誌發表。
5、增設「青春時代創業詩歌獎」,從第十一屆「雙十佳」獲獎選手中遴選出1到3名,獎金10000元/人。
要求:
1)具有青春朝氣和創業意識並能參與創業大潮的大學生詩人。
2)參評作品應詩詠青春時代潮流,體裁可涉及文化、科技、商業以及高質量發展產業等前沿領域。青春走進時代,時代呼喚青春。
3)參評詩歌可在100行以內。
四、徵稿時間
2020年11月11日——2021年3月1日
評審時間:2021年3月
頒獎時間:2021年4月
五、活動情況
1、徵稿期間,優秀作品將展示,不作為評獎依據。
2、組委會將邀請國內著名詩人、詩評家對來稿進行甄選,進行無記名投票,最終評出獲獎人選。本屆活動邀請第十屆「雙十佳」優秀獲獎選手作為初選評委。巨鷹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參與評定「青春時代創業詩歌獎」。
六、投稿方式
1、投稿郵箱:1187824406@qq.com
2、來稿以附件形式發送Word,請註明作者學校、真實姓名、詳細收件地址、電話等,無聯繫方式者不納入評審。
七、聯繫方式
QQ群:222870844
第十一屆中國校園「雙十佳」詩歌獎組委會
2020年11月11日
校園詩是寫作學術語。它是詩歌流派的一種,興起於80年代初。狹義的是指反映校園生活的詩作,廣義的指由大專院校學生創作的反映對人生、社會、友誼、愛情、理想的理解的詩作。
成熟前的苦澀和充滿青春活力,是校園詩的特徵。老氣橫秋,看破紅塵,安詳世故,看風駛舵或蘊含深邃的哲理,均不是校園詩之所長。由於校園詩人大都缺少朦朧詩人所經歷的坎坷人生道路及與陰暗思潮不懈鬥爭的心靈歷程,所以他們的詩與舒婷們不同:其自我不是抒情個體與一代人的結合,而是與一群人的結合。在藝術格調上顯得明朗柔和、輕快優美。但由於缺乏理論及公認的領袖人物和代表作,故其影響有限。近年出版有《中國當代校園詩人詩選》等多種。
大學生詩歌是對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生詩歌創作群體和詩歌創作現象的總稱,精神特質理想主義。80年後橫空出世,迅速成為中國詩壇上最重要的新生力量。潘洗塵創辦的《大學生詩壇》和燕曉東主編的《大學生詩報》是其重要展示陣地。重要作品合集有《中國當代大學生詩選》、《海星星》等。86大展是中國詩歌一個分水嶺,終結了朦朧詩後迅猛發展的大學生詩歌熱潮。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像,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於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像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像、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像。(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現代詩歌流派及其理論:(1)20世紀初以胡適、劉半農、沈尹默為代表的「嘗試派」;20年代初期以徐志摩、聞一多等為代表的「新月派」,以及20年代中期出現的以李金髮為代表的「象徵派」;(2)20世紀30年代以戴望舒、何其芳為代表的「現代派」,以及以艾青、彭燕郊、牛漢、曾卓等為代表的「七月詩派」;(3)20世紀40年代以穆旦、杜運燮、鄭敏等為代表的「九葉」派;(4)20世紀50年代以紀弦為代表的「現代派詩群」;(5)20世紀50年代以覃子豪、鐘鼎文和後起的余光中、羅門、蓉子為代表的「藍星詩群」;(6)20世紀50年代以洛夫、張默和瘂弦為代表的「創世紀詩群」;(7)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島、楊煉、多多、顧城、江河、舒婷等為代表的「朦朧詩群」 ;(8)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海子為代表的「神性寫作」,以韓東、于堅等為代表的「他們詩群」,以周倫佑等為代表的「非非詩群」,以楊黎、何小竹等為代表的「橡皮詩群」,以李亞偉為代表的「莽漢派」等 ;(9)21世紀初以伊沙、徐江為代表的「口語詩派」,以譙達摩、樹才為代表的「第三條道路寫作詩派」,以沈浩波、尹麗川為代表的「下半身」,以豎、烏青為代表的「廢話詩」,以魔頭貝貝、蘆哲峰為代表的「70後詩人」,以春樹、巫女琴絲為代表的「80後詩人」 ,以邊瓊為代表的自由詩派及陳昂、劉懿為代表的春草派詩歌;以萬寬 為代表的變異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