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蘭特是NBA硬核第1人,而奧登已退役,當年他們在NCAA什麼數據?
杜蘭特已經是NBA的硬核第一人了,相信反對這一點的不會太多,如果你強行反對,你就是不客觀。連續兩次奪冠並且拿下FMVP後,今年全明星賽杜蘭特再次收集到一座全明星最有價值球員獎盃,成為星中之星。不管喜不喜歡杜蘭特,我們都得承認,單論個人能力,關鍵時刻的統治力,以及焦灼局面的攻堅能力,如今的杜蘭特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但其實熟悉杜蘭特的人都知道,他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尤其是他那個加入勇士的決定,成了他一生的汙點,永遠無法洗掉。
杜蘭特這麼厲害,他當年也只是個榜眼秀,2007年NBA選秀大會,杜蘭特雖然也是萬眾矚目,但小綠屋內最耀眼的明星並非杜蘭特,而是另一個來自俄亥俄的大個子:格雷格奧登。奧登在高中畢業就得到了一個綽號:大帝,這個名號如今已經被恩比德取而代之,但實際上,追本溯源的話,奧登才是這個名號的開創者。「大帝」恩比德天賦異稟,龐大的身軀堪比奧尼爾,卻有著非常柔和的手感和紮實的內線腳步。在那個三分球還未統治聯盟的時代,這樣的大個子十年難遇。
於是開拓者拿著狀元籤,絲毫沒有猶豫就選擇了奧登,而超音速則是在第二順位選中了頗具爭議的杜蘭特。當時雖然杜蘭特已經是NCAA的大殺器了,但是很多人質疑杜蘭特的身材太瘦弱,無法適應NBA級別的對抗。但這一切在12年後變得可笑,奧登因為屢次大傷,打了3年NBA就退出聯盟了,現在已經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當助教了。而杜蘭特呢,經過多年的歷練,從萬年老二變成了如今的「硬核第一」。
當然了,我們同情奧登,奧登屢次膝傷,再攤上開拓者的「獸醫」,這個本來譽為「指環王」比爾拉塞爾和「上古神獸」張伯倫合體的天才,打了105場NBA比賽就匆匆離開了。作為對比,2013年的著名水貨狀元本內特都打了151場比賽,比奧登多46場。可見,奧登真的是NBA最悲情的人物了。那麼,奧登當年在大學時期是什麼水平呢,拿什麼數據呢?為何早早預定了狀元身份?
2006到2007賽季,奧登加入了俄亥俄州立大學,這位大個子在大一賽季就場均砍下15.7分9.6籃板3.3封蓋,大一賽季結束就入選了全美第一陣容,而跟他一起入選的。而當時奧登的主要競爭對手杜蘭特,則效力於德州大學,大一賽季場均砍下25.8分11.1籃板。從數據看,似乎杜蘭特更優秀,但實際上,當時的NBA球探都認為,杜蘭特這種得分機器可複製,而奧登則是十年難遇,不能錯過。
也正是在那個賽季後,奧登和杜蘭特都以大一新生(freshman)的身份入選了全美第一陣容,這也是NCAA歷史上第一次有兩位大一新生同時入選全美第一陣容。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兩個即將登陸NBA的年輕人可能會成為一生之敵,他們也將在未來某個時段平分NBA的果實。但世事難料,事與願違,如今杜蘭特已經攀登上頂峰,而奧登在山腳下就因為膝蓋手術退出了攀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