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健文、馬琳)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不少旅客會取道香港乘搭航機前往外地。隨著港珠澳大橋日前開始營運,香港機場管理局亦於三地口岸設立旅客預辦登機服務中心,方便旅客在口岸預先辦理登機手續。香港口岸的中心更提供行李託運服務,讓旅客離港前可輕鬆免攜行李、順道一遊香港。有來自珠海旅客認為手續方便,日後會繼續使用服務。
■珠海旅客郭女士在大橋香港口岸預辦登機服務手續。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機管局資料顯示,去年有1,405萬人次透過內地不同口岸經香港機場來往世界各地。其中陸路交通服務連接110個內地城鎮,有內地客車來往皇崗、深圳灣口岸及深圳、廣州、中山等地,也有跨境轎車提供點對點服務。快船服務則連接珠三角及澳門包括東莞虎門、廣州蓮花山、珠海九洲等9個口岸。
隨著港珠澳大橋啟用,機管局於三地口岸提供預辦登機服務,方便旅客預先辦理手續。機管局機場運行副總監 (運作及服務) 姚兆聰昨日在香港口岸的中心與傳媒會面時指出,該處及珠海口岸的中心,已與大橋同日啟用,至於澳門口岸的中心則因設計及聯絡方面出現延誤,預計明年首季投入服務。
姚兆聰指出,每個中心均設有服務櫃檯及智能登記櫃檯,讓旅客辦理登機手續及領取登機證。現時共有4家本地航空公司的客人可使用服務(見表),已覆蓋逾半使用機場旅客,未來希望有更多航空公司加入。
他指出,因應海關要求,現時旅客進入香港境內需自己攜帶行李,故只有香港口岸的中心提供託運行李服務。旅客於航班起飛2.5小時前在香港口岸的中心辦理手續後,即可按照自己行程,輕輕鬆鬆前往機場,或順道前往香港其他地方遊覽或購物,在適當時間再返回機場入閘登機,並在目的地領取託運行李。
他表示,由於中心剛剛營運,且未有特別作宣傳,故暫時使用的旅客不多,預計每日有數百名旅客使用,未來將陸續增加。而他們提供此服務亦非只為增加客流,主要是為旅客提供增值服務。
就現時旅客到達口岸後仍需乘車到機場,姚兆聰指,機管局已計劃於2022年完成興建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及連接大樓與香港口岸的封閉行車橋,屆時已在內地或澳門預辦登機手續並經大橋來港旅客,將毋須在香港口岸辦理入境手續,可經封閉行車橋及中轉客運大樓直達機場禁區登機。
旅客郭女士與家人昨日從珠海來到香港口岸的中心,準備預辦登機服務,再到機場乘航機往馬爾地夫。雖然她因未能在航班起飛2.5小時前抵達,未能託運行李,只能完成登機手續,但她認為服務甚方便,未來定會繼續使用。惟她對香港口岸及珠海口岸均沒有提供行李車讓旅客使用感不便,令手推3件行李的她很不方便,盼未來可作改善。
■港珠澳大橋營運首天,過橋車輛2,474架次。資料圖片
國家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吳春耕昨日在京表示,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已配備一定數量的公共運輸工具保障民眾出行,包括跨境巴士(城市之間)、穿梭巴士(口岸之間)及出租車,並將提供多種便捷支付方式,包括內地ETC(電子收費系統)、香港快易通,以及人民幣現金、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完善範圍更廣的港珠澳大橋跨境車輛通行政策。
吳春耕在交通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港珠澳大橋共有100多家科研單位、1,000多名科技人員開展了300多項課題研究,取得了十多項國際領先的技術成果,是公路建設史上最為複雜的橋島隧集群工程。大橋通車後,珠海至香港的交通時間,將由水路1小時、陸路3小時以上,縮短為30分鐘左右,港、澳之間也實現陸路連通。
目前,港珠澳大橋跨境通行車輛按照配額制度執行,為滿足大家出行需求,大橋已配備一定數量的公共運輸工具保障民眾出行,包括跨境巴士(城市之間)、穿梭巴士(口岸之間)及出租車,並將提供多種便捷支付方式,內地ETC、香港快易通皆可在港珠澳大橋實現電子不停車通行,還可用人民幣現金、銀行卡、支付寶、微信付款。
吳春耕表示,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完善範圍更廣的跨境車輛通行政策,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積極配合,做好大橋的各項運輸通行工作。
吳春耕指出,港珠澳大橋的具體運營管理工作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承擔。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加強路網監測和出行服務,將港珠澳大橋納入國家公路網運行監測體系,加強與周邊路網的統籌協調,準確及時提供路況信息、公路氣象、交通疏導等服務,完善應急預案,確保港珠澳大橋高效便捷通行。
為加強大橋安全保護,港珠澳大橋還將按照屬地原則,嚴格執行三地車輛超限標準,確保通行車輛符合車輛管理標準,確保港珠澳大橋基礎設施及通行安全。海事部門將增配專門監管力量,加強橋區的通航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