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巖山福慶寺南陽公主祠,傳說中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落難削髮為尼出家的地方
[2020年10月4日(周日)石家莊市井陘縣蒼巖山福慶寺]
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
在距石家莊西南70公裡遠的太行山深處,有一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蒼巖山,這裡山崖陡峭,檀樹成蔭,崖壁之上的兩崖之間築有一橋樓殿,高懸兩崖之間,堪稱一絕。
橋樓殿南北各有一天王殿和公主祠,與橋樓殿統稱為福慶寺。民間傳說這裡就是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落難後削髮為尼出家的地方。走出橋樓殿,前往南陽公主祠,數百米山路上,大多是內倚絕壁、外臨斷崖。無論是賞風景還是謁古祠,都別有一番趣味。
南陽公主祠,原名「公主真容堂」,坐落在蒼巖山叢林中,是福慶寺主要建築之一,後改為「南陽公主祠」。它位於蒼巖山西峰崖間,坐西向東,仰望白雲縹緲,下臨深淵莫測,傳說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在此修得正果。
祠門朝東,面對翠壁百丈,闊三間,單簷九脊頂上蓋黃綠二色琉璃瓦,簷下飛頭全掛風鐸,其聲遇風悠揚響遍群山。大殿是蒼巖山主殿之一,殿外有雕刻精美的護法神韋陀,殿右有妙法蓮花經寶塔,下藏佛經,殿後原有寢宮,深邃難測。
殿內三佛龕,其內供奉公主像,神態沉靜安然;兩側彩塑樂伎像,形態各異,出神入化,似聞仙樂飄飄,餘音繞梁;兩側牆壁有繪製精細的工筆彩畫,描述南陽公主修行得道的故事。
公主祠一線的山腰間生有千年古柏,根深扎於巖縫,樹冠大多扭向公主祠,恰似同向公主頂禮膜拜,這便是蒼巖山「三絕」之一的「古柏朝聖」。
「蒼山聖母」三皇姑的傳說已有上千年歷史,加之福慶寺歷史悠久,古蹟眾多,故香火久盛不衰。源於對三皇姑的崇拜與祭祀,每年陰曆三月和十月這裡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距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屆時,香客湧動,青煙繞空,暮鼓晨鐘,聲動山谷。拉花、皇槓、井陘晉劇等民俗表演,正定的常山戰鼓、跑驢表演,以及門類紛繁的打扇鼓、搖扇子、甩綢條等表演讓遊客們大飽眼福。
皇帝的女兒為什麼出家?百姓為什麼如此信奉這位皇帝的女兒?翻開歷史的畫卷,讓我對這位女性的鮮明個性也有了幾分仰慕。
南陽公主公元586年出生,是隋煬帝楊廣美麗懂事的長女。她14歲下嫁給了隋煬帝身邊一員大將宇文述的第三個兒子宇文士及。
南陽公主以孝順出名,公公宇文述重病快死的時候,南陽公主以千金之身親自調理飲食,親手奉上。她很得隋煬帝楊廣的寵愛,經常帶著她外出巡遊。南陽公主22歲時生下了一子,可謂賢妻良母。
南陽公主32歲那年,父親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也就是現在的揚州,被她的大伯哥也就是宇文士及的哥哥宇文化及所弒殺。因南陽公主的丈夫宇文士及在外不知情,她自己被宇文化及所控制,然而南陽公主卻剛正不阿。
在她33歲那年,宇文化及北歸至山東聊城一帶時,被隋末河北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擊敗,當時隋朝的舊臣們看見竇建德沒有不惶懼失常的,唯有南陽公主神色自若,見到竇建德時,南陽公主聲淚俱下陳述了國破家亡的經過,心懷報怨雪恥之志,淚溼滿襟,聲辭不輟,情理切至。竇建德及觀聽者,無不為之感動流淚,對她肅然敬重。
後來發生的一件事更表現了這個養在深閨之中公主的堅毅個性。竇建德誅殺宇文化及後要清理餘黨,當時南陽公主有一子名叫宇文禪師,年僅十歲。竇建德派隋室貴臣武賁對南陽公主說:「宇文化及躬行弒逆,人神所不容,現在將族滅其宗。公主之子,法當從坐,若不能割愛,亦聽留之。」南陽公主哭著說:「武賁既是隋室貴臣,此事何須見問?」就這樣南陽公主失去了自己的愛子宇文禪師。
而在此之前,南陽公主的丈夫宇文士及已經變節投降了李世民。南陽公主西歸至洛陽時,斷然拒絕了與宇文士及相見和復為夫妻的請求,宇文士及知不可屈,於是拜辭離去。
此後不久,南陽公主便出家為尼,來到了河北井陘縣太行深處蒼巖山。在這裡一住就是30多年,直到68歲辭世。傳說蒼巖山的檀樹都是當年南陽公主栽下的。這樣的傳說還有許多,而且已經流傳了1300多年。
儘管宇文士及這個隋朝的駙馬,後來在李世民即位後做了唐朝的宰相,但是在百姓的心中,崇拜的不是那位宰相,而是這位沒有姓名的忠烈孝女,人們敬仰她的氣節,更敬仰她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