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運動更健康 不同年齡運動方案要選對

2020-09-24 嶺南名醫

科學運動應該貫穿人的一生。不同人生階段,運動都會帶來不同的益處。

「值得提醒的是,中青年反而是最應加強科學運動的人群。」廣東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侯曉東表示,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被檢驗出「三高」、腫瘤指標物偏高等情況,身體的衰老進程已經超過了實際年齡。侯曉東表示,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運動習慣,可以令各類健康風險大為降低。

不同年齡,有何不同運動重點和科學運動方案?以下詳細分析。

青少年時期(12-18歲)

運動重點:促進平衡感、運動協調能力發展,促進肌肉正常發育

運動方案:多樣化,建立運動習慣

此時是骨骼、肌肉和智力發育的突飛猛進階段,要讓青少年接觸多樣化運動,培養一兩項運動愛好,形成終生受益的運動習慣。也有利於青春期之後在進行更高強度的抗阻訓練,增加肌肉強度和肌耐力。但侯曉東提醒,此時若非經專業訓練,不要過早進行如馬拉松等過度消耗體能挑戰身體極限的運動,以免拔苗助長。

青年奮鬥時期(18-35歲)

運動重點:促進心肺功能,增加肌耐力和爆發力,保持關節靈活性

運動方案:增加運動強度,可加強力量訓練,多進行團體運動

這一時期是人生重要的奮鬥階段,許多年輕人未必能保持每天定時運動,可改為每周運動兩三次。延續青少年時期的運動愛好,提升技戰術和相關訓練。這樣既能提高運動競技水平,也會在身體獲益的同時促進心理健康。例如喜歡長跑的人會增加核心訓練、本體感覺訓練,喜歡球類運動的會增加力量練習和協調功能訓練。

由於工作壓力變大,此階段時可多進行團體運動,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鍛鍊體能之餘,也能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和自信心,舒緩精神壓力。

但在劇烈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運動中避免肌肉、肌腱和關節的損傷。

中青年時期(35-50歲)

運動重點:預防肥胖,保持健康體脂比和肌肉量,保持心肺功能

運動方案:分時段、多次運動,減低高強度運動佔比

這個年齡層工作家庭壓力大,通過堅持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學運動,預防向心型肥胖,改善睡眠,緩解壓力,促進新陳代謝,減低各種慢病的發生。

此年齡階段主要是運動習慣的維持,建議分時段、多次運動,降低高強度無氧運動佔比,增加舒緩的有氧運動。以運動後第二天無明顯疲勞感,衡量運動是否過量。運動時可同時監測心率,達到靶心率強度運動效率最佳,而非一味追求高強度,或毫無強度的運動。

運動方式上,可選擇針對性的核心肌群訓練;減少軀幹部脂肪沉積,維持四肢肌肉力量。運動時注意避免關節過度磨損。

中年後期(50-65歲)

運動重點:強調運動安全,防止肌肉萎縮,注意保護關節

運動方案:減少對抗性運動,可進行增強小關節靈敏性的運動

度過了家庭工作的「多事之秋」後,這階段人們對自己身體更為了解,此時運動要持久、安全,減少對抗性,避免受傷造成的痛苦和運動中斷。太極拳、八段錦等較舒緩有氧運動,有助於改善關節的活動度;桌球、桌球、高爾夫球等小球運動,也可增加手腦協調性、靈敏性。

老年期(65歲以上)

運動重點:防止退化

運動方案:興趣為主,體力為限,單人或小團體運動

這個年齡層十分關注自身健康,此時與老伴或朋友,進行雙人或小團體運動最合適不過,既能互相督促,又有安全照看保障。可在體力支撐限度內,以興趣為主,愉悅地進行運動。

(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靳婷 劉莎)

相關焦點

  • 怎麼樣運動更健康?不同年齡運動方案要選對
    「值得提醒的是,中青年反而是最應加強科學運動的人群。」廣東省人民醫院體檢中心骨科副主任醫師侯曉東表示,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被檢驗出「三高」、腫瘤指標物偏高等情況,身體的衰老進程已經超過了實際年齡。侯曉東表示,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運動習慣,可以令各類健康風險大為降低。
  • 聰明運動更健康!不同年齡的運動方案你選對了嗎?
    不同年齡,有何不同運動重點和科學運動方案?以下詳細分析。、肌肉和智力發育的突飛猛進階段,要讓青少年接觸多樣化運動,培養一兩項運動愛好,形成終生受益的運動習慣。但在劇烈運動前一定要充分熱身,運動中避免肌肉、肌腱和關節的損傷。
  • 不同年齡運動方案,選對才能更健康
    科學運動應該貫穿人的一生。不同人生階段,運動都會帶來不同的益處。許多人年紀輕輕就被檢驗出「三高」、腫瘤指標物偏高等情況,身體的衰老進程已經超過了實際年齡。通過建立科學的生活、運動習慣,可以令各類健康風險大為降低。不同年齡,有何不同運動重點和科學運動方案?以下詳細分析。
  • 運動是最好的「抗病良藥」,不同年齡的「黃金鍛鍊方案」
    但即便你20歲時可以一口氣跑10公裡,到40歲時可能僅僅走2公裡就氣喘籲籲了……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各個器官承受性都不相同,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黃金鍛鍊方案」。有研究表明,比起那些不經常運動的人群,長期規律運動的人的免疫系統和年輕人一樣強健。2、大腦更有活力一項研究發現,3個月內堅持鍛鍊的人,其大腦不斷生長,新生部分不僅是控制運動的區域,還包括額皮質(人類複雜的思維活動都由額皮質控制)。
  • 根據年齡搭配組合運動更健康
    根據年齡搭配組合運動更健康 那麼,對希望以運動健身的人,到底應該如何搭配組合,在不同人生階段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運動方式?美國有一位訓練專家最近設計出一套能讓人一生受用的健身計劃,使注重健康的你從二十幾歲開始,一直到耳順之年都能找到適合的運動方式。讓你從運動中受益。
  • 「健康通城·健康你我」一輩子的運動安排表!不同年齡,適合做不同運動
    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各個器官承受性等都不相同,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黃金鍛鍊方案」。(圖源:123rf)3~5歲學齡前兒童大肌肉發展較快,身體協調性較之嬰兒期有所增加,更適合戶外運動。
  • 抗衰、強心肺,運動是「抗病良藥」,不同年齡的「黃金鍛鍊方案」
    身體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期保持!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鬆、三高、肥胖等的發生風險。運動不足現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而運動則是「最好的抗病良藥」!
  • ...強心肺…運動是最好的「抗病良藥」,不同年齡的「黃金鍛鍊方案...
    但即便你20歲時可以一口氣跑10公裡,到40歲時可能僅僅走2公裡就氣喘籲籲了…… 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各個器官承受性都不相同,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黃金鍛鍊方案」。
  • 不同年齡運動方式不一樣,這份「運動年齡表」值得收藏
    導語:如果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的器官機能下降30%,患心腦血管類疾病,三高骨質疏鬆等疾病的機率增加。而世界衛生組織更是指出: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了,所以說最好的抗病良藥就是運動。不過每個階段身體的靈活性都不同,所以每個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運動方式。
  • 運動是最好的「抗病良藥」,不同年齡的「黃金鍛鍊方案」,快收好
    身體健康因靜止不動而破壞,因運動練習而長期保持!長期缺乏運動,會使組織器官機能下降30%,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鬆、三高、肥胖等的發生風險。運動不足現已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而運動則是「最好的抗病良藥」!
  • 運動是最好的「抗病良藥」,不同年齡的「黃金鍛鍊方案」,快收好!
    但即便你20歲時可以一口氣跑10公裡,到40歲時可能僅僅走2公裡就氣喘籲籲了……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各個器官承受性都不相同,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黃金鍛鍊方案」。運動是最好的「抗病良藥」延緩衰老規律運動是對抗衰老最好的選擇。
  • 運動使你更聰明,原來是有原因的
    想當年我還讀書的時候,學校裡總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木訥且從不運動的孩子是最聰明機敏的,而身體健康的運動型孩子,卻常被貼上頭腦簡單無知愚笨的標籤。這種刻板印象將人分成兩種:柔弱的智者健康的傻子。然而近幾年,有一種越來越流行的新的刻板印象,聰明的運動員,即頭腦靈活且身體強健的人是他們的基因好嗎?還是運動能讓人更聰明呢?
  • 運動有益健康 不同年齡段的人 適合的運動也有講究
    據英國《鏡報》7月20日報導,不同的年齡段適合的運動也各有不同,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十分的重要。,有相關研究顯示,堅持運動能使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腸癌及乳腺癌的風險降低至50%到25%不等,常運動的人患關節炎、痴呆和抑鬱的可能性也更小,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的運動,能最大程度的幫助身體尋求健康。
  • 女性要怎麼運動?不同年齡段適合的運動方式不同
    對於很多女人來講,她們都希望自己在保持靚麗的同時身體也能處於健康的狀態,而在目前很多女性因為不斷的生活習慣,導致身體受到影響,也讓容顏受到牽連,也正是因為如此讓很多女性想要採取運動來提高身體素質以及促進代謝,但很多女性卻不知道,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所採取的運動方式是有所不同的。
  • 不同年齡適合什麼運動?公認的「長壽運動」,走路只能排名第三
    不過阿飄關心的是,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之一,那麼有沒有一種運動,最有益於身體健康呢?根據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刊發的一項研究發現:原來,在對人體健康最有益的榜單中,走路這種有氧運動只排到了第三名,第二名是遊泳,第一名是揮拍類運動。
  • 靜養長壽還是運動長壽?1500名老人實驗:高強度運動更健康
    國內的養生觀念裡,中年之後尤其是老年階段,講究舒緩、低強度的運動,而不是像年輕人那般的劇烈。無論是太極拳、五禽戲還是其他的一些健身體操,運動的強度都不大。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則顯示,只有劇烈運動才更有利於健康。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JAMA學術期刊發表了一項有關運動與死亡風險的研究。
  • 不同年齡階段,需要安排不同的運動方式,該如何安排呢?
    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對於健身應該有不同的規劃,根據自己的實際身體情況來安排訓練,這樣才能讓訓練效果最大化,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不同年齡階段,該如何安排運動方式。20 -30歲運動建議:可以選擇去健身房或工作室上課,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周中的每天都進行鍛鍊,儘可能多地嘗試不同的運動方法,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式,並且堅持下去。
  • 運動-健康的「身份證」
    生命在於運動,人若不動,也就不能生存,更不能成為有思維有感情的高級動物,但運動必須合乎科學,按照科學規律去運動,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一個人如果不按科學規律去運動,盲目地做一些不適合於自己身心的運動,那就不僅得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會損害健康。 堅持科學的健身鍛鍊。科學的適度的體育鍛鍊是延長最佳年華、增強體質的最佳方案。
  • 糖尿病人群如何運動減重?牢記4個關鍵詞,定製專屬運動減重方案
    只控制飲食可不行所以,減重不分年齡、性別,越早減獲益越大。說到減肥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飲食控制,甚至節食。人人都能做高心率的運動嗎?並非如此,心臟受損人群運動要掌握度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能運動減肥,只要制定好合理的運動方案,也可以健康減重。而這部分人群該如何制定運動方式呢?
  • 運動耳機咋選?更健康的運動耳機 南卡Runner骨傳導耳機
    許多熱愛生活的人或者為了健康、或者為了塑身,都會堅持鍛鍊身體。但其實這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如果沒有頑強的毅力很容易就會半途而廢。如果運動時能夠聽聽音樂會消除枯燥,會讓鍛鍊更加輕鬆一些。,它是將聲波經過頭骨直接傳遞給耳蝸,不經過耳道,所以這類耳機是不入耳的,安全又健康,很適合運動時佩戴。